是“蕴藻”,还是“蕰藻”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ao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这是一代文豪鲁迅的短篇小说《社戏》中的一段描写,形象刻画出赴赵庄看戏途中,文静、矜持而年少的“我”沉醉于远处戏台传来的横笛声音时的情状,用笔细腻,文辞优美,感受真切,看戏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不失为一段摹声绘情的佳品。
  人教版《社戏》课下注释对“蕴藻”的解释为:【蕴藻】水草。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水草呢?我翻开了《现代汉语词典》想探个究竟。关于“蕴”的解释有:①包含;蓄积。②事物深奥的地方。明显没有我们需要的义项,下面的词条里也无它的身影,我一时陷入懵懂之中,不知从何究起。
  一次翻阅词典,偶然发现“蕰草”一词,解释为:〈方〉指水生的杂草,可作肥料。又联想起久未明确的 “蕴藻”,似乎这二者之间渊源颇深。于是继续探究。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1986年4月第7次印刷)“蕰”有两个读音,一亦作“蕴”(yùn)。《说文草部》:“蕴,积也。”《春秋》传曰:“蕰利生孽。”二(wēn)聚藻,水草的一种,即金鱼藻。《左传隐公三年》:“蘋、蘩、蕰藻之菜。”
  藉此可推断:“蕴藻”之“蕴”应读“wēn”音,“蕴藻”即“蕰藻”。故建议编者在下次修订时,将原书“【蕴藻】水草”的注释,补充修改为:“【蕴藻】〈方〉指水生的杂草,可作肥料。‘蕴’也可作‘蕰’。”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词。
  (作者单位:武安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为了筛选出适合工厂化周年生产要求的猴头菇菌株,为工厂化生产提供生产用种,以11株不同来源的猴头菌株为试验材料,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拮抗情况、工厂化生长条件下栽培周期
为了研究微量元素硼对食用葵籽实性状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提高籽实产量及籽实综合性状的硼的最佳施用方法,以食用葵杂交组合LF0701为供试材料,设计了一个二因素(喷施总量、喷
2007年北京版高中《语文》和旧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对《勾践灭吴》一文中关于“夫妇”的注释一样模糊,可待商榷。现提出来加以讨论。  勾践退守会稽之后,传说只剩三千越甲。想休养生息,鼓励生育,恢复国力。因此教材第三段说:“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课文注释为:将要率领你们夫妇们来繁殖生息。帅
为了探讨乙烯吸收剂通过调控环境乙烯,进而抑制梨果实软化的作用,以丰水梨为研究材料,用PE18μm保鲜袋包装,研究了乙烯吸收剂在0℃条件下,对果实冷藏期间果实硬度、乙烯释放
话轮转接在英语会话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灵活运用话轮转接可使会话顺利和流畅地进行.运用C-R(Consciousness-raising)教学活动进行话轮技巧教学,将会帮助学习者有意识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更需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体验学习理论等,可以用来指导大学英语翻转课
我曾遇到这么一件事,一节古文课上,不知由什么话题引起,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发问:“老师,你认为学习古文到底有什么用?我觉得学文言文一点用处都没有。”一语激起千层浪,在座的同学都频频点头,由此可见,为什么学习古文,怎样学习古文,时时困惑着学生。如今在学生中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足可见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已处在何等尴尬的局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古文教学举步维艰,老师害怕教,学
徐灿,著名女词人,她生活在朝代更迭、异族入侵的明末清初。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及跌宕起伏的生平经历,使她的词在继承婉约派的基础上,意境开阔,一扫女性词人的优柔之气,于字里行
分析了现代外语教学的特点,阐述了现代外语教学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关系,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外语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