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地壳东西向结构与“下凹”莫霍面*——来自宽角反射剖面的启示

来源 :中国科学D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al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藏北色林错-雅安多510余公里长地震剖面上纵横波特征所识别的来自于莫霍反射及壳内反射震相, 通过正演拟合解释了该纵剖面地壳纵横波速度与Poisson比结构. 研究结果显示, 雅鲁藏布江与班公湖-怒江两条缝合带之间地壳结构东西向变化剧烈, 岩石圈结构在剖面中部厚度最深, 达到80余公里; 莫霍面东西向变化呈现“下凹”特征, 自莫霍面“下凹”处沿剖面东西方向呈阶梯状抬升, 且西向抬升速度较东向大; 地壳内纵横波速度纵向(深度域)与横向(东西方向)均存在非均一性现象, 且上地壳内27~34 km深度处存在厚度约5~7 km的低速层. 上地壳内, 剖面中段介质的Poisson比较剖面东段与剖面西段的低; 下地壳内, 剖面东段的Poisson比较剖面西段的Poisson比低. 上地壳内介质的刚性变化特征不同于下地壳内介质的刚性变化特征, 剖面东段下地壳内物质较剖面西段的刚度小, 并蕴含着藏北地区下地壳物质伴随欧亚与印度板块碰撞而东向流动. 藏北地区地壳结构东西向变化趋势与莫霍面“下凹”特征可能源于多期构造作用的叠加效应.
其他文献
富营养化是重要的水体污染问题,氮素是富营养化形成的重要因素.采用物流核算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惠州地区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氮流在环境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系统的状况.采用非点源
珠穆朗玛峰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边缘的碰撞地带, 地壳运动活跃, 30余年来, 共进行35次大规模的大地测量. 根据这些大地测量成果对该地区的地壳运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认为
期刊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壳幔过渡带的反射波进行处理, 获得了来自各个爆炸点壳幔过渡带反射波走时曲线. 计算结果表明, 沙雅-布尔津地学断面的壳幔过渡带
期刊
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作为一种灾害性的地质事件可以在地层中形成地震-海啸事件沉积记录. 云南滇中地区中元古代大龙口组发育地震断裂层、微同沉积断裂、微褶皱纹理、泥晶脉(mo
期刊
把物种进化序列引入定量生物地层学,无论在研究生物进化,地层对比和恢复地质历史事件等方面都是十分有用的.建议采用两种方法来确定物种消失事件:(a)由生物地层末次事件逼近物种消失事件;(b)求母种的生存期,以确定物种消失事件.这两种方法互相校正,是目前确定物种消失事件的最好方法.以二叠纪瓦岗珊瑚类的成种序列和其他重要化石的生物地层序列为例,用族群矢秩相关检验方法比较四类计算的两种序列,检验假设的标准序
期刊
通过干酪根分子级动力学模拟实验求取不同烃类组分(甲烷、C2-C5气态烃、 C6-C13轻烃和C13+重烃)以及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Ro)的生成动力学参数.然后结合四 川盆地具体的地质条件,对其下寒武统烃源岩有效的生气强度进行估算,从而为有效 气源岩的定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期刊
甲藻甾烷、4-甲基甾烷、24-降胆甾烷及C28甾烷等常被作为沟鞭藻和硅藻的生 物标志,所以它们在中生代以来的地层中常常具有很高的浓度.然而,这些公认具有特 殊结构和局限生源的化合物却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和震旦系含较高有机质丰度的岩石 抽提物中普遍存在,且具有异常高的浓度.这种结果意味着某些浮游藻如沟鞭藻和硅 藻可能具有更古老的前驱种属,在塔里木盆地和4井及肖尔布拉克剖面寒武系地层中 观察到的一些异常
期刊
对大别造山带榴辉岩中石英脉矿物及其围岩全岩进行了氧同位素分析.结合脉与围岩之间的构造和岩石学关系,从时间顺序上可将这些石英脉划分为如下三种类型:(1)榴辉岩相同变质脉,不仅脉石英与围岩榴辉岩的氧同位素组成接近,而且脉中矿物对氧同位素温度与榴辉岩相峰变质温度接近,因此成脉流体来源于榴辉岩;(2)脉形成于退变质作用早期,但成脉流体来源与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组合有关;(3)脉形成于退变质作用期间,成脉流
期刊
从非平衡态热力学角度探讨了2:1型规则间层矿物的结晶机理.通过分析相 关晶层组合的结构化学组成归纳出6种非平衡的化学体系,讨论了这些体系在界面区 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并以绿泥间蒙石和累托石为例建立了各自体系的化学反应系 (化学模型),模拟求得相应的振荡解.结果表明,相关体系之间在原始化学组成上的差 异固然会影响各自反应物、中间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过程,却不能改变溶体中成网阳 离子、大小变网阳离子
期刊
对采自天目山的柳杉树轮进行交叉定年后,测得树轮的δ13C年序列. 经谱分析,树轮的δ13C变化有与厄尔尼诺事件基本一致的准4.4年的周期. 将δ13C年序列去除大气CO2的影响, 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