掳,钻,砸,打连击招势的单操练习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fz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武术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既是单独训练阶段又可以是为后一个阶段做铺垫和辅助循序渐进,同时它们又是相连、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认真对待每一个阶段都是至关重要,楼需要一层一层的上,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打拳练功也是一样。如果不经由浅到深、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很难成为高手,所以培养正确的练功方法不容忽视。
  所谓单操;就是单人操练,是相对于双人对操和多人操练而言的,指一个格斗动作或一个单势动作左右前后循环不断的练功方式或方法。就像太极拳中的“掤、捋、挤、按、采、肘、挒、靠”,这八劲八法每一个字都可以算是一个单操动作;武术散手中的拳法中的“冲、抄、掼、鞭、弹、盖……”;摔法中的“抱腿摔、挟颈摔、过肩摔、抱腰摔……”;腿法中的“弹腿、踹腿、前扫腿、后扫腿、摆腿、勾挂腿……”;拿法中的“小缠拿、卷肘拿、压肘拿、拿肩、拿腰……”都算是单操。“单操”是对操作准备的基础阶段,训练内容包括独自进行单势操练、体能操练和应变练习。单势操练时,既要注意全面练习基本技术,又要注意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绝招”,单操的练习形式多样,可假设练习又可模拟练习,在技法上要注意尽可能减小动作预兆,用力要顺达,要有弹性,一发即回,使肢体和劲力保持在蓄而待发状态。单操练习是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可不断巩固技术动作的正确的动力定型,不断加强条件反射。相对于单操而言,“对操”主要通过“条件实战训练法”和“自由实战训练法”进行训练,这一阶段训练应以获得适应不同对手,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挥个人技能、体能,控制对搏主动权为要点。对练主要是在各种单练基础上,从表现攻防实用方法的假设性形式中,突出不同风格特点的拳术、器械的实用性能。而单操训练中的一招一势,一拳一腿的运动特点其核心也是围绕体现各种实用技击的攻防性。加强单势的练习可以熟练掌握动作要领,练出深功绝技以至可以成为自己的独门绝招。众所周知,子弹的速度很快,没有人能挡得住,武术散手里的冲拳不说炼成子弹的速度,只要练得快到没有人能破解的时候,你就成为了“常胜将军”,冲拳即是你的绝招。
  整个武术单操训练过程中,应以从实践需要出发,带着模拟战斗观念训练为要点,以适应实战交手的需要。这样练习,一方面加强了练习的严肃性、实战性;一方面可使招法形成条件反射。这便是无人似有人。真正交手之时,应当不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不受对手攻防的支配,象练习时那样充分发挥,随意自如,从容不迫,始终把握住主动权。
  这个单操练习是我所学传统武术套路“朝阳拳”中的一个势子,其中的手法有掳、挂、钻打、冲拳、砸拳;步法有弓步、半马步、侧(平)移步、绕步。此招式舒展轻敏、手脚并重、技击连环又加上步法的迂回旋绕,手法的屈伸连贯可谓气势磅礴,犹如飞龙旋舞。
  “掳,钻,砸,打”连击招势的单操练习、动作图解
  
  一、预备势
  
  练习者并步站立,身体放松双肩下沉,双臂自然下垂于体侧,手指松张开,目视正前方(图1)。
  意念:精神放松,要有搏斗意识,以静待动,静亦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精神,静是前提,遇敌不慌,不燥,不急,是沉着机智的冷静,是泰山崩于前方而心如止水之静的定立,大敌当前要有面前有人似无人的魄力。
  


  攻防含义:以静待动,不是面对强劲的攻势而被动挨打,要静观敌情,察来势之机,摸对手之长短,观其虚实,在瞬间确定对手来势而从容应变,因敌变化而动,避其锋芒,乘其隙、击其虚,在交手中始终保持平静的心态。
  
  二、绕步钻打
  
  接上势,身体下沉适当体位,便于灵活移动身体的重心,随机应变,右脚微抬起,向右侧平上步,重心随势而动,左脚随势拖带跟进,动作不停左脚向左斜方弧线上一步,脚尖稍外掰,身体重心前移同时左手臂内旋前伸,使手心向左、指尖朝前、虎口张开,顺势由右向左向后掳带,右臂随势而动维持身体平衡,紧接右脚向左前上一步,脚尖稍内扣,身体重心随势过度前移成右弓步,动作不停右脚上步同时右转腰顺肩,右手握拳边上举边顺势外旋前送钻打,力达小臂内侧,右拳高与肩平;左拳外旋回迎拍击右小臂内侧(图2-6)。
  攻防含义:对手以左冲拳直击我头部,我右侧闪身避其锋芒,续左脚适机落步,左手内旋外接其左手臂,控其形;待对手不及反击时,续上右脚逼近敌身,右脚内扣管绊对手后脚,同时右小臂外旋钻拧打(或劈、砍亦可)敌颈部,使其倒地。
  
  三、掳打
  
  接上势,右拧腰转肩同时右手臂内旋回收,拳与头顶齐平,使拳心朝外、屈肘,肩肘下沉增加小臂的上下防守面,续向右耳侧掳抓,停于耳侧不宜过远;同时左拳顺转腰之势向胸前直击,立达拳面,目视左拳(图7、8)。
  攻防含义:接上势,对手施技化解攻势后,以左冲拳向我头部直击,我急右转腰同时右手内接其左手臂,内旋顺势掳抓对手左手腕部并向回拉带,趁对手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之机时,速出左拳直击对手人头部(胸部、腹部亦可)。
  
  四、下砸拳
  
  接上势,两手臂同时内旋上举,左转腰身体下沉后坐成半马步,重心前四后六,双臂外旋使拳锋朝下、拳心朝上顺势由上向前下方劈砸,右拳停于右膝关节内侧略低于膝关节处,左拳停于大腿内侧与其同高,两拳相距约一小臂远(图9、10)。
  


  攻防含义:接上势,我出左拳直击对手头部,对手上身适机后仰化解,同时出前腿顺势弹踢我裆,我急重心后坐下沉同时双手臂握拳顺势旋转由上向下劈砸,使右拳峰处砸击敌小腿胫骨面,左拳峰砸击敌脚面骨,同时又保护裆部。
  在单势训练时,一招一势的学,不但要势正招圆,还要重视每一招的攻防意义,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果不明其理,只知照猫画虎,自然谈不上用。组合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学练,避免重复练习单招单势的枯燥感,同时也有利于动作的连贯性练习,全面发展技术。武术运动发展到今天,在注重娱乐表演、养生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和突出它的攻防技击性,高校教材中把武术定义为:“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可见“攻防技击性”是武术的基本属性。不讲“技击”的武术,只能是徒具外壳而无“灵魂”的“武舞”。自古以来,衡量传统武术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也始终只有一个——“技击性”。因此说传统武术中的各种单操训练都应紧紧围绕“技击”而修炼的。
  (责编:田文波)
其他文献
△何为无极?“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  何为太极?“有动有静,动静欲分未分,有阴有阳,阴阳混沌未判”。  △“彼不动,我不动”,“静之则合”,“彼静我合”。合什么?合阴阳,由放之于六合,合于退藏于密;由“太极归于无极”;谓“彼有意,我亦有意,我意在先”。“彼欲动,已先动”,“动之则分”,“彼动我分”。分什么?由“无极而太极”,分阴阳,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
许慎《说文解字叙》中关于“书同文”后“秦书有八体”的说法存在漏洞。它既与情理事实不符,又与《汉书艺文志》的相关记载相抵牾。事实上“八体”出现于秦统一前,因其经秦未
全国中文(档案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邮发代号80—143)《北京档案》杂志1984年创刊,由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学会主办,是首都地区唯一的地方档案专业综合性月刊。本刊以宣传北京地区档案事业发展为己任,及时关注首都档案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报道档案工作的研究成果、学术动态和成功经验。同时,为满足社会各界读者的需求,本刊倾心制作
期刊
期刊
心意六合拳每把都要含心意十形用法,但要以熊、鹰两艺为本。谱云:“势势不离虎扑,把把不离鹰捉。”心意拳虽有十大形之称,但各式不外一去一回,去如虎扑,回手鹰捉。谱云“出手如锉,回手如钩”,如果不懂出手如锉,回手如钩之意,也就无法理解和掌握心意门圆中求直的发力技击之奥妙。  鹰是自然界中的猛禽,心意拳中鹰捉即取其捉物之势,鹰之捉拿把敌抓于近处打一合劲,心意拳为短打拳,所以捉拿实战价值很大。鹰捉的双手一上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价值观,摒弃不适应现实需要的应试教育价值观,这也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如何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呢?窃以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
期刊
部分初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让思想政治课堂更加情感化,要做到思想含情,言行渗情,课堂育情,实践培情,让思想政治课有血有肉,有滋有味,学生才能
古代神魔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当代影视剧创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一些大胆改编的影视剧作品,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神魔志怪小说的印象
近年来,文化适应模式被引入到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现今,很多老师仍然用传统方法教授英语词汇。因此,学生仍然存在词汇记忆困难,对词汇语用功能认识不足,导
小学思想品德是一门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课程,体现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反映儿童成长的需求.所以,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但当前的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