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ue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面对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的困惑、学生对习作的迷茫,我做了以下的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重视写前指导,一旦孩子们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鼓励孩子说真话、表真情,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降低习作要求,消除畏惧心理,对中下等生可以实行放宽政策,只要本次习作比以往有进步也可以给高分或满分;重视习作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教师应该把习作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孩子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习作教学中的困惑,解除孩子们习作的迷茫。
  关键词:有效习作、情境、表达、欲望、说真话、表真情、修改、讲评。
  许多教师初次接触到习作教学时,都会感到很茫然,甚至从教多年的老教师提到习作教学都感到头疼。而大部分孩子却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了信心,不乐于作文。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习作,是我们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结合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重视写前指导。
  1、“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习作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习作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孩子们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因而我们要重视习作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习作之前“无所作为”,而到“写”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的话题。
  2、孩子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的情感往往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我们在指导孩子习作时就要运用多种手段,根据习作内容创设相应情境、渲染写作气氛,让孩子们触“境”生“情”。以饱满激动的情感贯穿于习作的过程,自然进入写作境地。
  3、激励,可以让孩子们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断上进的信心和动力;激励,可以让孩子放飞个性展现自我。可以通过“评价”进行激励。写作之前孩子们说过的每一句话教师都要鼓励,鼓励他们大胆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能盯住问题不放。哪怕只有一句话一个词说得好,教师都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根据孩子们好胜心强的特点及时加以肯定。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言、人人发言,尽可能让更多的孩子们都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4、教师不要轻易规定习作题目,束缚孩子的个性。孩子们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缤纷世界。如果教师对学生束缚太多,将会导致孩子们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维僵化、缺乏童真的趣味性。所以,习作教学中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遵循孩子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习作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孩子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习作的快乐。
  二、鼓励孩子说真话、表真情。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即是作文、作文即是生活。要让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就需要孩子的习作反映他们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那么,教师首先要引导孩子从生活中提炼素材,让孩子懂得习作就是用笔描绘生活。引导孩子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索。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孩子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孩子们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孩子的认知水平。能使孩子们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孩子们的每次劳动课,我都安排他们把劳动的场面、劳动中的辛苦、劳动中的乐趣按照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说一遍。这时候孩子们又能再次感受到劳动的过程,同学之间也受到感染。这就是我手写我口。这时候写起作文来一定会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具体。再比如:星期天安排孩子们帮父母收白菜劳动,回来后让他们分别说说劳动经历和感受。有说劳动辛苦的、有说生活不易的、有说感恩父母的……言语之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这就是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鼓励学生的习作,让孩子敢于说真话。在习作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孩子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孩子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正。
  三、降低习作要求,消除畏惧心理。
  《语文课标》总目标提出的习作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可是在实际习作教学中,许多教师任意拔高要求,使孩子压力大,对作文产生了畏惧心理,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潜能而失去了信心。因此,教学中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降低习作要求,以消除孩子习作的畏惧心理,保护孩子作文的积极性。只要孩子达到本次习作要求,就应该打高分、甚至打满分。对中下等生可以实行放宽政策,只要本次习作比以往有进步也可以给高分或满分。这样,所有的孩子都看到了希望,激发了内在的动力,提高了习作热情,快快乐乐落笔、轻轻松松作文。能当堂完成的习作绝不留在课后完成。
  四、重视习作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习作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习作,孩子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孩子作品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的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情,养成写完了事的习惯,这对提高孩子写作能力极为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孩子改作文”为“指导孩子修改自己的作文”。把习作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孩子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上。
  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下,引导孩子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给予孩子合理有效的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空间、宽容每个孩子的个性,一定会改变孩子不愿写作文的局面。使每个孩子都能乐于表达、乐于作文。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儿童大叶性肺炎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治疗方法和用药的研究,探讨中医证型的客观化,中西医治疗的特点,以提高辨证的准确性,进一步了解儿童大叶性肺
  目的:本课题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既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舌下脉络的观察分类,结合彩超下肝门脉宽度及流速、脾脏厚度、结节的对比研究,探讨病毒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在教育的过程中用科学的方法启蒙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而大胆想象,敢于创新在生物学习上一定意义就体现了学生善于猜想的能力。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那么什么是猜想呢?猜想主要是对要发生的某种过程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多种主观想象和琢磨。《生物学课程标准》
期刊
  目的   观察健脾平肝颗粒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模型大鼠的学习行为及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含量的
  目的:本课题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及实验方法,通过采用机械损伤加混合菌液所致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观察使用盆炎康颗粒后该大鼠模型血清中白介素-2(IL-2)、白介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实际上,学生把数学的知识结构(教材)转化成认知结构、数学技巧的形成及能力的培养,都必须由学生这一认识主体通过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来实现。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展示主体人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创
期刊
摘要:从初中教材中四篇陶渊明的文章,我们看到了一个淡泊名利、崇尚自然、向往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渴望和平、自由生活的晋朝才子。  关键词: 教材 淡泊名利 渴望和平自由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在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一共收录了陶渊明的四篇文章。分别是《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五柳先生传》《饮酒(其五)》。  从节选的这几篇文章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