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深层油气开发技术助推我国石油工业快速发展

来源 :石油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moz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深层油气资源量丰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40.66×108t,已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和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由于埋深在6500m以下的碳酸盐岩缝洞体描述精度低、流动模式多样、模拟预测难度大,注水窜流易造成油井暴性水淹,此类油藏开发是世界级难题。经过近20年的技术攻关与实践,创新形成碳酸盐岩深层油气开发技术系列。(1)创建绕射波分离和逆时深度偏移高精度成像、缝洞体内部结构刻画及断溶体预测技术,形成基于地质知识库和动态约束的岩溶地质建模技术;(2)建立多尺度复合介质
其他文献
采用三台平行的小型MBR进行了实验研究,评价了其对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的影响。污泥浓度较低(挥发性悬浮固体的浓度为0.3~1.5 g/L),瞬时通量值为3~15 L/(m2·h)。结果表明,COD去除率平均为60%(54%~63%),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去除率归因于物理去除,操作参数值对去除率无显著影响。尽管趋势与以前报告的一些炼油厂废水研究结果一致,但总体清除量低于预期。生物反应器污泥的pH值在4.9到6.0,平均为5.2,而给水的pH值为4.3,这可能有助于低碳去除。将进料pH值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石油科技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关键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对油气行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rn石油工业发展史就
期刊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应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与其他细胞亚群协作可影响结核病的发展及转归,在抗结核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研究者们克服了中性粒细胞生命周期短、易活化、不易传代培养等难题,发现中性粒细胞相关检测指标和特征性分子既可被用于监测结核病发展与转归过程,也可作为与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的依据。
渤海油田开发井面临着导管架期间返排液存储困难、船舶运输能力受限、基岸处理能力有限且费用高昂,部分油井返排不彻底影响油井产能的问题。为实现新油田高质高效开发,满足现场返排液达标排放、井口回注或复配回用的目的,特研发了以“缓冲撇油、调质除油、复合混凝、气浮分离、精细过滤”为工艺流程的返排液油水高效分离净化技术,并在渤中34-9油田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套返排液油水高效分离净化技术,处理后水质含油量及悬浮物固相含量均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实现海上返排液现场即时处理及释放油气井产能的目的,解决了渤海湾返排液长
航道升级开挖会对既有桥梁桩基产生复杂的不安全影响。由于缺乏相应的设计计算理论,因此优化设计困难。文中针对桥桩嵌入河岸和远离河岸2种典型情况,考虑群桩桩土接触效应和钻孔灌注桩施工特点,采用侧壁阻力反算摩擦系数的方法,建立地基-桥桩整体三维精细化数值模拟模型,对存在软弱夹层的河床地层开挖后桥桩的内力和位移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河床开挖回弹和河岸边坡的综合效应,桥桩与河岸分离时,桥桩产生的内力与位移大于嵌入式模型,桩基产生了1.66 MPa的拉应力,桩顶最大水平位移9.5 mm,大于规范允许值6 mm,建
“十三五”是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进展与成效最显著的5年。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四古”控藏理论、前陆冲断带“被垛式富灶+构造抽吸富集”天然气成藏理论和页岩气“三高一保一适中”富集成藏理论等勘探新理论,推动了四川盆地安岳、塔里木盆地库车和川南页岩气3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的发现和探明;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技术、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技术、深层高压气藏和页岩气一体化开发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支撑了天然气产量持续快速增长,202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达到1925×108m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医院感染特点。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呼吸感染病区收治的27 233例患儿,其中手足口病3 815例,其他感染性疾病23 41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感染部位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手足口病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02%(39/3 815),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99%(233/23 4
石油天然气是全球最重要的一次能源,未来10-20年全球石油生产仍将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将有较快增长。我国石油企业认真落实国家油气发展战略部署,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形成了6大技术系列和26项重大技术,上游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整体大幅提升,形成多项标志性成果,为攻克大型油气田勘探开发瓶颈、实现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和技术需求,应大力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努力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油气自
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为我国油田开发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带动下,依靠持续自主创新,我国陆上油田已形成精细水驱、化学驱、稠油热采、气驱、微生物驱等提高采收率理论技术系列,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大庆、长庆、胜利、辽河、新疆和大港等油田成功实现工业推广应用,为保障国家原油产量长期稳产发挥了重大作用。文章系统总结了提高采收率技术取得的创新成果及突破性成就:精细水驱推动老油田水驱技术升级,对延缓产量递减发挥重要作用;化学驱理论技术多方位持续创新,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保持世界前列,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实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的新生事物。中国石油作为油气开发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举国体制”创新体系组织实施模式;实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科研项目攻关与示范工程相结合;采取“中央财政投入引领、企业自筹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模式。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有力支撑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总体目标按期完成,同时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并为重大科技创新提供了组织实践经验与借鉴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