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网络舆情引导力探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媒体时代下,互联网信息高速传递的优势却不断加重大学网络舆情引导的负担。本课题组在充分厘清研究对象的概念、基本特征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就重庆范围内十所大学展开问卷调查,力求通过数据分析考察当代大学网络舆情引导力的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显著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普遍性结论,为大学网络舆情引导力的强化提出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 大学 网络舆情 现状 引导力
  基金项目:项目资助: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的现状、问题及建设”(fdyzy2014003)、重庆市首届名师工作室—简敏工作室、2015年西南政法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创新活动资助项目(2015-BCX-004)。
  作者简介:杨林晓、严明敏、李思雨,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法学本科学生。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6.368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新增网民1894万人,其中20-29岁群体占比31.4%。作为网民中最为活跃的一支力量,大学生群体时刻关注着社会热点和校园事件,但同时极易被偏激的网络舆论左右,引发以大学为源头的重大网络舆情事件,这为全国大学网络舆情引导力的建设工作敲响警钟。
  一、当代大学网络舆情及其引导力概述
  (一)大学网络舆情概念及基本特征
  大学网络舆情是指全国各高校师生以互联网为媒介,就社会热点、焦点公共事件、校内外公共事务及涉及其切身利益的其他事件,表达内心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其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对上述事件的社会政治态度,使其与大学网络舆论相区别。大学网络舆论是指学生个体、自组织、教职工和学校管理部门等主体言论的公开发表与传播,而大学网络舆情因涉及舆情主体态度、情感内容而不具有公开性,通常需要引导者的分析了解才能掌握。
  大学网络舆情最鲜明的两大特征是观点的趋同性和发展的可循性。观点的趋同性是由于大学生相似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与从众心理的影响而产生。该特征是群体极化现象和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诱因,更是大学网络舆情引导亟待攻克的难关。发展的可循性是指伴随学生群体思想情绪的起落,大学网络舆情大致会经历孕育形成、扩散爆发、冷却消亡三个基本阶段。①只有牢牢把握舆情发展规律,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引导策略,才能及时阻遏舆情危机的产生与扩散。
  (二)大学网络舆情引导力的重要性
  大学生群体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与依旧单一落后的高校管理方式之间的巨大矛盾,致使校内事件极易引发社会热议,从而令大学舆情危机频发甚至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譬如北大与清华因“抢新生”燃起的舆情大战正是由于大学监控管理的缺失而愈演愈烈,毁损名校的社会形象。可见,唯有提升大学网络舆情引导力才能解决危机——即依照舆情引导的预期方向,传播一定的观点与信息,从而影响被引导者的意见、态度和倾向,促成舆情运行的协调与平衡。
  二、重庆市大学网络舆情引导力的调查分析
  在掌握大学网络舆情引导力重要性的基础上,本课题组以重庆十所大学的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结合互联网滚雪球抽样法,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47份,有效率为99.14%。被调查者均衡分布于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十所知名院校。其中本科一、二年级175人,占50.43%;本科三、四年级165人,占47.55%;研究生6人,占1.73%;博士生1人,占0.29%。男生115人,占33.14%;女生232人,占66.86%。本课题组通过对性别、年级等影响因素的考察,分析重庆市大学网络舆情引导力的现状及其显著问题。
  (一)重庆市大学网络舆情引导力现状调查
  1.重庆市大学生网络舆情参与情况调查:
  随着“互联网 ”的高度渗透,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用以沟通交友、获取信息、娱乐竞技等的重要工具。其中,获取信息和社交等娱乐活动两项功能最受欢迎,分别占比81.84%和79.54%。大学生平时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为社交工具(96.54%)、搜索引擎(71.18%)及视频软件(67.44%),其感兴趣的领域多与自身关系较为密切,如时尚娱乐(75.5%)、社会生活(71.18%)、时事政治(43.8%)和科学教育(36.31%)。而这些平台也正是各类信息更迭交替、鱼龙混杂之地,加之以网络参与习惯的影响,同质化朋友圈内部极易形成情绪化“共识”,导致受众在狭隘的圈子里“自言自语”,很难实现良性互动,对大学网络舆情危机应急处理提出挑战。
  以性别、年级和大学类型为自变量作对比,年级因素与受访者对于网络上社会热点事件的态度之间的关联性最强(详见表1),具体表现为:年级段越高,理性思考和客观评价的比重越高,而点赞、转发或随手评论,甚至持了解但不参与态度的比重越低。
  2.重庆市大学网络舆情引导力实效调查:
  大学网络舆情引导力主要表现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校园网络舆情走向,并通过各渠道强化引导,防止舆情危机的酝酿和爆发。目前,重庆许多大学均设立起官微等官方网络平台作为舆情引导的主要途径。
  然而,高达19.88%的受访者并未关注所在学校的官方网络平台;在其余的80.12%中,只有14.03%表示平时会频繁关注并参与互动,75.54%则偶尔查阅和互动,甚至有10.43%会直接选择忽略。就“针对学校官方平台对某一社会热点事件的相关评论,你的态度是?”问题而言,64.1%的受访者表示会坚持自己的看法,褒贬有加;28.21%表示支持校方观点;7.69%则对此不感兴趣甚至无视。该现象体现出大学生参与度低,大学网络舆情引导实效差。   该问题的症结主要是大学网络舆情引导缺乏时效性、范围狭隘和官方色彩太浓等。这表明大学必须不断强化官方网络平台的普及和权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建设。
  (二)重庆市大学网络舆情引导力问题分析
  1. 大学网络舆情引导理念陈旧:
  正确的理念能指导并助推实践,但在大学网络舆情引导过程中,陈旧的理念未被摒弃,如隐瞒会对校方产生不良影响的信息等。而新兴引导理念如超前管理理念在实践中鲜少体现。
  2.监控管理体制不完善不健全:
  就已建立起网络舆情监管队伍的部分大学而言,其成员多为在校生,参与方式多为志愿服务,且专职工作人员严重缺乏、管理制度松散、硬件设备落后,造成舆情收集与分析的综合能力不强,信息监控和管理方法不够先进,不利于防范和应对网络舆情危机。
  3.舆情引导协同联动机制不顺畅:
  在对学校官方、教师群体以及学生群体这三方主体分别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力的评价中,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学生群体对舆情走向能产生的影响远大于其他主体。而目前重庆高校普遍依赖于具有行政约束力的纵向网络结构,并未形成全面的舆情信息共管平台,缺乏学校、院系和年级等体状、面状、点状的内部监测网络,故舆情合力也无从谈起,由此导致舆情引导滞后。
  三、重庆市大学网络舆情引导力建设策略
  (一)树立科学现代的大学网络舆情引导理念
  理念创新是大学网络舆情引导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是要树立互动交流理念。传统校园媒体存在信息反馈滞后、受众少和单向传递等问题。而目前大学生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来源,因此大学必须创新传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了解掌握学生动态,实现良性互动。二是要树立超前管理理念,即建立起科学完整的网络舆论监控体系,准确预测舆情走向,及时引导调控,避免事态发展的不可控。三是要树立危机常态化理念。面对未知的网络舆情危机,大学必须逐步建立起针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应急机制,不断演练完善,使危机处理工作常态化,以保证及时有效地应对。
  (二)建立健全大学网络舆情监控管理机制
  1.建立健全大学网络舆情监控机制:
  及时高效地对网络舆情走向进行监测分析和正确引导,是避免事态恶化的必然选择。大学应当选拔并培养一批文字功底好、政治觉悟高、组织能力强的学生,组成舆情监控队伍,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并筛选反馈,以便对特殊情况采取措施。也要重视对队伍成员的思想道德和技术培训,组织学习互联网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负责好后台运行、维护等工作,以保证队伍质量和工作的连续性、实效性。
  2.创新大学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大学网络舆情工作应遵守舆情发展的客观规律,宜“疏”不宜“堵”。要充分倾听大学生的心声并给予有效帮助和解答;要加强线上交流,创办信息专栏,澄清不实传闻,防止网络谣言的扩散;要基于互联网的管理、评价和反馈机制,建立起良性的线上线下互动模式。总之,要创新大学舆情管理机制,才能充分发挥网络舆情引导力的功效。
  (三)建立大学舆情引导协同联动机制
  大学应建立起沟通顺畅、运作高效的舆情引导协同联动机制。一是要重视学生意见领袖的作用,加强联系互动和组织吸收,以此作为了解舆情主体思想动态的突破点,从而能够准确把握舆情走向并及时应对。二是要发挥以辅导员为主的教师群体的桥梁作用。相较于其他教师,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有一定威望,可以实现有效沟通。三是要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由高校官方建立起信息发布机制进行引导。简言之,就是要对学生、教师及学校官方主体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学生主导、教师反馈和学校协调,搭建起“点-面-体”的网络舆情引导协同联动结构。
  四、结语
  本课题组通过对重庆地区十所大学开展调查分析,初步探析了大学网络舆情的基本现状和问题。就当代大学网络舆情引导力建设而言,只有突破陈旧落后的理论观念,改变学生对校方舆情引导参与度低下的现状,着力解决引导实效缺失的问题,建立起运作高效的舆情监控管理机制和沟通顺畅的舆情引导协同联动机制,才能使得大学网络舆情整体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
  注释:
  ①吴彩虹. 高校网络舆情演变中的学生思想动态引导机制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 13(4).100-101.
  参考文献:
  [1]唐绪军.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贾博.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的高校网络社区舆情引导创新性研究.经营与管理.2015(10).
  [3]武超群.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实证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4]徐雷、王珊.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潜变与引导.传媒观察.2015(3).
  [5]李文砚.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培植体系构建.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5).
  [6]郑洁、陈一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视域下的网络舆情引导.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其他文献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多少年来,人们都普遍认为,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之日。然而,近年
无论是在工作上,在生活上,还是在家庭中,孙华琍都是不折不扣的精致女人。32岁时,她成为荷兰银行亚洲区唯一的女董事,她所率领团队的业绩占到了中国B股市场50%以上的份额,她被称作“B股女王”“红筹股女飞人”;34岁,她走出了曾经大施拳脚的金融界,把西方最经典的家具软装品牌引入中国,在将自己的家装扮得精致高品位的同时,让“艺术化的生活”进入中国人的物质消费;难得的是,忙碌的工作丝毫不曾干扰她对家庭的热
期刊
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拥有许多资产,既有货币、存货、生产原料等有形资产,也有一些无形资产,如商誉、专利发明等等,它们也是企业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
有人说,如果你知道Sun的发展方向,你就知道了IT业的未来.也许对此你会不以为然,但无论如何,你都无法否认过去20年来,Sun所取得的成功和由此对整个IT行业产生的影响.
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服装行业也处于转型中,本文针对传统服装行业进行现状、特点、问题进行研究,最后针对传统过行业转型的必要性进行研究.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人老了便不再谈未来蓝图,反而会常常提起当年勇。我的四姐夫也不例外。这不,前段时间家庭聚会,60岁的他再次谈起当年那场大火……30年前,我的哥姐都已结婚离家单独过,只留下
期刊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快速、有效、合理地进入市场,并被用户接受,已经成为各个宽带运营商最为头疼的问题.而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出现,无疑是这个领域最有力的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在国际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也相应提高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领域的影响力.在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交流的过程中,文学作品翻译是必须经
自从“三农”问题即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在1995年被温铁军提出以后,我国逐年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国家每年采取大量手段,花巨大的成本来补助“三农”,如今已经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