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艺术意味深长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白”是接受美学里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文学本文中未实写出来的或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它们是文学本文已实写部分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东西。它具有召唤性。这里所说的“空白”,是指文学作品中写得含蓄,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是作品中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经典之笔”,较耐咀嚼,意味无穷。格式塔心理学告诉我们:不完全的形(即“空白”)呈现于眼前,会引起读者的一种完形心理,产生追求完整、追求和谐的强烈冲动(即“补白”)。因此,通过“空白”艺术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活跃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进而形成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和习惯;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作品,充分领略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审美享受,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一、中学语文教材中空白艺术
  中学语文教材中运用“空白”的艺术范例比比皆是,现仅从艺术语言空白、人物描写空白、故事情节空白三方面作分析。
  1、艺术语言空白创造意境
  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曲中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连用九个带修饰语的名词,九个形象直接组合,从而形成空白。在读者心目中会产生不同的组合形式,会形成有差别的画面,从而形成意境。尽管空白的性质已被形象所规定,但在不同的读者心中,构成的画面是多种多样的,读者的想象,填补了作者所设置的空白。即使这个空白中的形式各异,画面不同,但意境却是统一的:一种凄迷、悲凉的意境始终弥漫着整支曲子。然而却让读者有了充分发挥想象和体验的自由空间。
  2、描写空白使人物形象丰满
  《陌上桑》一诗写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诗人从侧面着笔,只写人物的衣饰之美,而将正面形象作为“空白”留给读者去创造。读者则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标准想象出无数个美丽动人的罗敷形象:或婀娜多姿,或妩媚百态,或楚楚动人,或苗条温柔……你愿意将她美化到什么程度,她就美到什么程度;无论你怎么想象,她都有一个共同点:美丽。这样的“空白”艺术,作者并未将人物形象整个地绘出来,而只从侧面绘其一点,读者则借助这一点想象人物的未全之形,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凸现出来,化模糊为清晰,变局部为整体,收到了由点及面的艺术效果。
  3、情节空白以深化主题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结尾出人意料:导致玛蒂尔德付出十年青春代价的那串项链是假的!这一绝响而又沉闷的炸雷,不仅震响在玛蒂尔德耳边,也强烈地拨动着读者的心弦。主人公玛蒂尔德听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心里是怎么想的?真项链最终归谁?玛蒂尔德的生活有无变化?……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用结尾的“空白”,充分地调动了读者的参与,结合小说情节发展,人物性格,为玛蒂尔德的生活结局作出千差万别的“补白”,使小说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当读者为作品续完了自己的结尾之后,又惊奇地发现,什么结尾都比不上没有结尾好。因为任何一个结局,都不能解除作者对主人公无情的惩罚和嘲弄。这正是“空白”艺术的精妙之处。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利用空白进行教学
  利用空白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补白”训练:
  1、补语言空白感受文章意境
  教《一碗阳春面》时,在充分把学生带入“母子三人,静静地,互相握着手,良久。”这一宁静、美好、和谐的意境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变换角色,设身处地体验这一美好情景,进而补充他们的所想和将要说的话。
  2、补描写空白凸现人物形象
  如教读《陌上桑》一诗,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标准,依据诗中所描绘的衣饰之美,来想象罗敷美丽动人的形象。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审美标准的差异,罗敷美丽动人的形象也就不同,但却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凸现出来,在读者的想象美化中更加美丽。
  总之,“空白”艺术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应用很广,很妙,本文只是得其一斑,未能窥其全貌。但是,若能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来“补白”,共同领会“空白”艺术之妙,定能引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地。
其他文献
一、引之以“米”,使其有物可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道理,要想作文必然就要“家中有米”。 “米”,就是写作素材,但是“米”从哪里来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增加词汇量、语汇量。在这方面重在平时积累与储藏,每天早自习或其它适当时间抄写1——2条成语、1——2段四五十字的片断描写,并限时背诵。成语选取是较为常见的较为易懂的,片断描写包括春夏秋冬的景物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心理表情描写,还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如何在单元教学中渗透作文意识,构建作文教学系统,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我在实践中觉得,活用课文,把作文教学与课文阅读紧密相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落实作文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这时候,教师和学生翻开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教材却发现,每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活动内容,操作起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但在写作上,有些单元却有些不够实际。
期刊
心理学上说:“彼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感知对象,同时或相继出现,可提高感知效果。”对比阅读教学就具有这一作用。比较阅读是快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对比阅读教学的优势  中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使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要达到此目的,对比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有利于贯彻实行新课标的精神。讨论法、导读法、单元教
期刊
众所周之,在目前的教育环境里,优秀生培养能支撑“门面”,后进生转化最能体现德育实绩。不管是哪一所学校,“培优辅差”是学校教育的重心,这是千篇一律的公式。从统计的角度讲,中等生是处于正态分布中间70%的学习群体,从教学主体讲,给“中等生”阳光,让“中等生”也体验成长的灿烂与幸福,促使教育教学整体均衡发展。  一、“中等生”的成因分析  在我担任班主任和科学教学工作,班级成绩处于年段下游水平,优秀生甚
期刊
我个人认为,语文要学的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下面就这个话题谈谈我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备出语文味,用心创设语文氛围  学好语文的标志就是会听、会说、会读、会写。那么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利用教材这个例子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听说读写,逐渐形成语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追求艺术语言的
期刊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但兴趣要在快乐的气氛中去培养,被动接受知识何来兴趣可言?在新课改实施几年后的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寓教于乐,让学生用“快乐学习”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的大门,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一、教师必须转变角色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讲者、主导者,虽然
期刊
设计理念  新课程教材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有很多创新和突破,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本篇课文在教学时,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教学中展示直观的图片,形象生动的字幕和动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画面的感知和观察让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自主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作文教学是必然的选择。而实际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却是:作文,作文,作得头疼;学生怕写,老师怕改。尤其是学生怕写。学生怕写,究其原因:学生作文缺乏自信,这是他们提高作文水平的最大的心理障碍。自信——激发潜能的最佳法宝,如果你能顽强地相信自己,那么你才能奋力追求,才敢于去
期刊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惧怕作文,没有语言好写,没有材料可写,没有兴趣去写。作文教学之所以这般不容乐观,最主要的症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缺乏科学、系统、个性化的指导;二是学生积累太少,语言贫乏;三是脱离生活实际,缺乏真情实感。写作需要情境创设,需要生活积累,需要语言储备,更需要科学的指导和情感的参与。因此,我们进行了“生活作文”和“情境作文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事的变迁,偶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偶像是一种精神,一种榜样,它可以作为一种奋斗的动力,或是作为一种精神的支柱,或是作为一种前进的榜样。它是人类不可缺失的食粮,催促和鼓励人们永不懈怠地向前。在五花八门的价值观的当下,偶像有了它的新意义并有着巨大的魅力。  当下,90后中学生这一代都有一种共性的叛逆特征,都有着自己心中的偶像,比如什么体坛明星,什么歌坛明星,什么文坛明星,什么影视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