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2006年区域性特大伏旱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从气象因素、工程设施、用水管理、水价机制、地理环境、种植结构和抗旱服务救灾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旱灾损失的原因,并结合丘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2006年区域性特大伏旱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从气象因素、工程设施、用水管理、水价机制、地理环境、种植结构和抗旱服务救灾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旱灾损失的原因,并结合丘陵地区农村经济和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8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一是要加大投入,加强水源工程建设;二是要加快节水改造步伐,增强末级渠系输水能力;三是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四是要大力实施旱区生态移民工程,加快旱区生态修复能力建设;五是要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提高作物抵御干旱的能力;六是要加快灌区管理改革,促进和谐灌区
其他文献
针对使用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作为激励元件的稀土换能器,系统研究了磁路结构与磁场分布的具体关系。通过磁路优化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磁路结构,设计了一种超磁致伸缩复合棒换能器。利用纵向振动和前盖板弯曲振动的两个模态的耦合,实现了频带的拓宽,在单个换能器上实现了大功率、小尺寸、宽带的工作性能。
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技术在对粉末冶金材料FN0205进行等离子烧结的同时在其表面进行Cr-Mo共渗处理。达到烧结效果的同时在试样表面得到合金渗层,渗层表面Cr含量达到10%左右,Mo
对氟金云母可加工陶瓷进行车削加工试验,分析了切削中的刀具磨损特性,讨论了影响刀具磨损率的因素。以单因素实验法分别考察了刀具材料、冷却条件、切削深度、进给速度等对刀
当前国有大中型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仍存在诸多问题,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通过改革,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水情和市场经济需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综述了黄河灌区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灌区用水及节水现状,指出了灌区节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灌区节水的途径和措施,并估算了黄河灌区节水的潜力,认为,当黄河灌区全部实现节水达标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水资源。选择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墩山上梯田、草地、刺槐林、沙棘灌丛4种土地利用方式,采用土钻法在2019年5月、7月、8月和10月监测了土壤水分。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明显的时间特征,存在滞后效应;0—300 cm深度平均土壤含水量大小表现为梯田>草地>沙棘灌丛>刺槐林;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