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平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本路径的探讨与思考

来源 :经济视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四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好四平全面振兴翻身仗,市委、市政府于4月19日召开全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动员大会。我们认为:只有明确四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才能取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丰硕成果。下面就四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路径进行初浅的探讨。
  
  一、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1、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目前看。四平市的工业化率较低,因此要把加快发展工业经济作为调整结构的重中之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高级化、技术高端化、产品高质化。不断提高工业比重。一是积极构建具有四平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二是加大工业投入。着力上工业大项目。切实抓好186个今年计划建设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三是加强调度、管理和服务。切实抓好提质增效工作。
  
  2、积极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服务业是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要坚持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创意产业、投资咨询、广告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发展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游、民俗风情游,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3、全面发展现代农业。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体系
  
  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多层次的现代农业体系。实施增产30亿斤商品粮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积极发展园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棚膜经济。全面实施“打造牧业大产业、建设牧业经济强市”战略。提高耕地质量和等级,节约利用土地,建立健全补充耕地储备制度,保持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加强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构筑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和完善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把四平市真正建成全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4、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四平市要重点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产业。新能源产业要突出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重点开发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等系列产品,加快环保旅游客车及改装车项目建设.建设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相配套的服务基地.打造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以高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和特种功能材料为方向.支持新型功能纳米材料、智能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特种高性能功能树脂、新型光学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等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
  
  二、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
  
  l、加强生态建设
  
  全面加强自然生态建设.有效遏制生态恶化。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大力发展以杨、松、杉、桤木、楠竹等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长防林、生态公益林、绿色通道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不断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
  
  2、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强重点污染源总量控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张.关停小火电、小钢铁、小造纸、小水泥等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加强对各类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和管理,推行清洁生产。支持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加快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发展节约能源、节省土地的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组织实施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3、综合治理环境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提高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重点搞好造纸、化工、冶金、能源、建材等行业废水废气治理。逐步实施污染较大企业退城进区。加强水环境治理。重点做好辽河、二龙山水库等水源地保护和小流域治理等水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大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推广垃圾分类回收、清洁焚烧。严格控制建设、拆迁、施工、清扫、运输污染。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创建环境优美的农村新面貌。
  
  4、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使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减量化。实现企业内物质流和能量流的高效循环。创建循环型开发区.重点抓好四平国家循环经济开发区建设,对工业区进行生态化改造.构建工业区内循环型的资源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术流高效整合系统。
  
  三、着力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强化“产、学、研”融合互动发展。发挥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搭建平台,推动高技术企业与大院大所、高等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快建立健全“产研分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技术改造3年滚动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技改项目300项.完成技改投资300亿元.提高装备和加工制造的整体水平。加速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环节的应用.强化质量控制。以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自主创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培育、发展和创建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确保新产品产值增长20%以上.首次投产新产品达百种以上。建立四平科技创新中心。积极争创“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网上技术市场.加强发展科技文献、标准、情报、信息服务。构建科学数据共享和文献服务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自主品牌战略.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优先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制造业品牌,做专做精服务业品牌,推进“四平制造”向“四平创造”转变。鼓励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提高四平制造的知名度。
  
  四、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走出一条具有四平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加快推进“一核三带”建设,突出南接北融,使四平尽快接轨长吉图.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核”。就是强化四平市城区和梨树县城的核心竞争力。生产力要重点向核心区域布局.重点项目要往这里摆。要不断壮大四平区域经济实力.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带”.即长平经济带.实质就是四平到公主岭沿线的经济带,处在哈尔滨到大连经济大动脉的轴线上;长春的南环城高速公路经济带。长春的南外环要途经四平13个乡镇,包括了伊通镇、岭东工业集中区、秦家屯.一 个环形的经济带;四平到郑家屯经济带.包括辽河垦区这一线。四平中心城区的战略布局是开发东南、拓展西北。东南要建设8.2平方公里生态城,再往东南拓展,把山门、叶赫都变成卫星城镇。拓展西北,在西北搞以换热器为主的特色工业园区。东北部主要打造东北亚物流港.西南重点是植树造林,形成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把城区的风沙锁住。南接北融,南接主要是承接沈阳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北融就是融入到长春经济圈,把公主岭、伊通纳入长吉图先导区,接轨长吉图。重点研究与长春的产业对接、项目对接.尤其是金融、现代服务业对接。尽早融入到长春一小时经济圈。同时,重点加快推进13个试点镇建设,切实发挥小城镇对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带动作用。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规划先行,注重优势和特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支撑。解决好城乡结合部等瓶颈问题。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业大镇、旅游强镇、商埠重镇和历史文化名镇,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五、努力打造特色产业
  
  要围绕四平的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着力发展特色经济。要继续向纵深推进十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抓紧编制尚未纳入省级园区的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争取进入省级园区考核范围。要通过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和打造“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形成四平特色产业,使产业集中、集聚、集群的效应逐步体现出来。逐步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打造“四大特色产业”基地。第一。建设新能源基地。以双辽电厂、四平热电厂、双辽风电和风电设备制造、公主岭和梨树生物质发电、公主岭市热电联产等为重点。重点推进“十二五”期间规划的22个风力发电项目、7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5个光伏发电项目。“十二五”末期,四平市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以上。能源产业有望成为主导产业。第二。建设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紧紧围绕增产30亿斤粮食工程新上农业科技集成项目.重点建设20个粮食高产示范园区,加大项目推广实施力度。第三,建设精细化工基地。以医药中间体基地为前端.加快年产500吨呋喃铵盐、200吨甲氧头孢生产项目.打造国际化的医药中间体发展基地。要加快推进吴华新“双15万吨”离子膜烧碱和聚氯乙烯项目,进一步拓展立白的产能空间,助推纳爱斯开发系列产品。第四,建设吉林省装备制造业基地。换热器产业园区要积极争取省里扶持政策,不断扩大园区规模。要大力发展行走机械园区。重点抓好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改装车项目。汽车零部件园区,重点抓好华翔内饰件项目,加快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的开发,适时引进整车项目,积极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六、积极探索和拓展发展模式
  
  l、积极发展新的经济形态
  
  要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创意经济、数字经济和服务外包等新的经济形态。重点是拓展新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四平市的优势和基础,积极想办法吸引企业将总部转移过来。而将生产基地布局在其它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另一方面,要留住本地企业总部。通过总部聚集作用带动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跃升。
  
  2、大胆采用“非地”经济发展模式
  
  要创新思维,解决土地制约问题,实行园区的非地化,用活园区优惠政策,达到发展的要求。一是可将园区内的政策适用到园区外;二是园区内农保地可与周边村镇废地进行置换;三是可到其他地区购置土地,但享受园区内政策。
  
  3、实施内、外贸经济共同发展模式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激活内需,把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能力作为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提高全民创业致富能力。构建都市核心商贸圈和便民商业服务圈,打造东北最大的内陆物流港。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鼓励企业组建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的销售网络,利用国家对汽车、家电下乡的扶持政策.扩大农村消费。发展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放心店”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新型商贸流通业态.推进大型批发市场和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的建设,促进内贸经济的发展。加快出口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贸易结构的优化提升,加强企业自主出口品牌建设。重点抓好玉米深加工产品、花生、速冻辣椒、饲料、印染布、木制品、改装汽车、精细化工产品的出口。同时努力提高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积极开辟海外产销基地。重点抓好对俄罗斯贸易。加强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转口贸易和服务贸易。促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在积极发展出口贸易的同时。努力发展进口贸易,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进口先进设备和重要原辅材料。
  
  4、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把投资作为快速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快工业、基础性、环保节能型和公共服务型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强资本运作,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更新招商方式。充分运用规划、土地要素配置、技术和环境标准等手段.引导和推动社会资金投向现代产业、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民生领域。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创新社会规划管理.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积极促进民间资金转化为发展资本。
  (作者单位:四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 云 馨)
其他文献
期刊
商务部副部长王超在“区域经济热点与投资发展论坛”上透露.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将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科学发展,继续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王超说,下一个5年将是中国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产业布局更为完善的5年。在今后5年中作为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订了包括经济特区、经济带、经济圈在内的一系列经济区域发展
针对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形势,企业需要在自身理论框架内进行企业管理系统的相对变迁和辅助管理,实施变革,为决策者尽可能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本文就此展开管理因素的详细研究.
由电影、电视剧制作、图书出版发行、广电网络、歌舞、动漫七大集团领军的吉林文化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佼佼领先,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吉林发展的排头兵。  《刘老根》是吉林省影视剧集团制作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如今在吉林,发展最快的产业不是声名显赫的汽车,也不是闻名全国的农产品加工,而是文化。这个几年前的小产业已一跃成为诸多产业中的领跑者——吉林电视剧全国热播、吉林出版集团一般图书的全国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二位、吉
期刊
随着我国营改增政策的全面实施,对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营改增政策所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存在着负面的.为此,本文对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研究则变得尤为重要.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对造价结算进行审核则是确保工程造价准确性的前提保障..因此,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