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乡村社会控制——以清代徽州的棚民活动为中心

来源 :中国农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gx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明后期开始进入徽州地区的外地棚民,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制约下,此类经济活动耗费了大量的资源,破坏了徽州农村的生态环境,损害了地方和国家的利益.针对这一问题,清代徽州乡村社会各种民间力量和官方联合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驱禁棚民运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其他文献
为准确评价运营状态下的斜拉索索力状态,以某实际运营的双塔钢箱梁跨海斜拉桥为背景进行研究。基于该桥的监测索力和温度数据,分析环境温度造成的索力变异性,在此基础上采用
中马友谊大桥主桥为V形支腿六跨连续刚构桥,跨径布置为(100+2×180+140+100+60)m。根据桥址处实际工程条件,提出3种主梁方案:混凝土V构+叠合梁(耐候钢)方案、混凝土梁方
四、19世纪初的农业危机和粮食问题(一)农业危机的出现如前所述,19世纪初的朝鲜社会经历了全球性的小冰期的异常气候.这种气候现象给当时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进而引
1885年至1891年是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抚台时期,此间,刘铭传大力兴办近代化事业,农业开发是台湾近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农业开发的三大政策、农业开发项目的实施及历
关于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问题是经济史学界长期讨论的问题之一.作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应用"均衡与非均衡分析"的方法,提出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
1938年5月,由于福州、厦门沦陷,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由此引起闽中乡村社区激烈的社会变动,进一步改变了士绅阶层的生存状态以及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三四十年代的闽中乡村依然
20世纪20~30年代,美棉的推广使得华北乡村社会的封闭状态产生了变化.在美棉引种、种植、管理、收获及棉花销售的过程中,引种和销售两个环节加强了村庄对外界的依赖,体现出开放
根据150系列柴油机气缸套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非正常磨损,从润滑不良、进气脏污及冷车起动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气缸套结构和加工以及润滑剂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制定了改进措施,经过验
加拿大卫生部近日再次评估并提示芬戈莫德的致癌风险。芬戈莫德于2011年3月获准在加拿大上市,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一种因神经系统损害而致残的疾病),尤其推荐用于其他治疗效果
文章通过对近代苏南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的分析,认为农业劳动力已较大程度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市镇化水平也有所提高.虽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可避免地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