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优化对策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_bright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这是因为,知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力工具,离开了知识就没有课程,也就没有了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又因为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质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掌握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有机的统一体。因此,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当前每位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充分体现对三个维度的把握。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中,不管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使学科性质的基石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有自觉的目标意识。也就是说既要关注工具性目标,又要关注人文性目标。
  
  1 在识字教学中,赋予人文情愫
  
  识字教学历来是低年级教师颇为费心的一项工作,付出的劳动跟收获往往不成正比,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常常在识字与写字教学过程中将语文完全当成了一种工具,而忽视了识字写字的人文性,导致识字教学枯燥单调,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作为传承祖国文化重任的小学教师,更应该将人文情愫融入到识字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准确识字、写字的同时,赋予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在感情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教学目标,构建学生自主识字的新天地,关注准确识字、写字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以及识字的方法的尝试和探索。例如,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要求学生能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3000字,而且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学生一旦具有识字的主动性和写字的美感意思,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不仅对识字、写字,对于学好语文,而且对于终身学习,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应当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因人制宜,识字数量要做到使广大学生都能达标,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得更多、更好。
  第二,教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学生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独立识字、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三,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可以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多媒体、表演,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
  
  2 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情感熏陶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中机械的语言训练是违背新的课程理念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之所以不再频繁出现“语言文字训练”,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过去小学语文课程过度强调“语言训练”,从而导致学习个体的精神破损。如上述课例,课堂没有让学生注重课文中形象地感悟,情景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因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标根本无法达成。因此,《我真希望》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理解“我真希望”反复出现的含义,及最后省略号所代表的意思,从而指导学生读出内心希望的强烈,感受结尾意蕴深远。课堂中闪光的、启迪智慧的思想没了,吸引人、感人肺腑的情感也随之淡化。结果使得学生既没有切实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更没有培养出高尚的人格。诚然,语言文字具有工具性,但是,它有别于普通的工具。它熔铸了思想,蕴含了情感。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把它异化为一种纯粹符号形式的语言文字游戏,否则将会导致人文精神的萎缩,造成学生心灵锈迹斑斑,精神家园荒芜萧索,最终导致学生语文素养的低下。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这些关系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中自行发现、自行建立起来的,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第二,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做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做设计等。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要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
  第三,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的对话者之一。一般来说,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师的讲解永远无法代替学生对作品直接的感知和具体体验。
  
  3 在写作教学中,写作技巧和人文关怀并重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先放后收、多做勤改的学习方式。不要施加过多的约束和规矩,尽量让学生敞开心扉、放开手脚、放飞心灵。避免为了作文而作文的消极现象——假话、空话、大话、套话泛滥成灾。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信心,掌握适合自己的写作技巧;为学生创造自由表达的机会,力求学生写真话、实话、心里话。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熟练掌握各种体裁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学生能够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第二,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如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的培养习惯的方法。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教育家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过多限制,顺其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当学生把作文看作一种需要,那么对他们作文的长进还有什么疑问呢?
  第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作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二是要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
  第四,注重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味地在言语形式上下功夫——离开社会生活,离开学生的思想感情,离开文章的中心,其结 果只会是言语能力难以真正提高,作文能力更始止步不前。
  
  4 在口语教学中,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口语交际是倾听、表达、应对的互助过程。新课程标准将大纲中的“听话、说话”训练改为“口语交际”更加凸显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准确、合理、得体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口语交际要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所以在口语交际中应注意以下教学策略。
  
  第一,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这种语言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创设与实际生活相符的交际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和主动性。
  第二,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形成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的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5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综合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实践能力,也包含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容,如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学习辨别是非善恶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等。所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重研究,重应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另外,学生在课内外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马上能用,获得了锻炼机会,也能增强学习的兴趣。
  第二,重过程,重参与。“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一般不是指向过程。关注过程就是应该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是综合性学习的保证。
  第三,重方法,重体验。在“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方法主要在于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结合”、书本学习与时间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例,在实践中体验,而不是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道理。
  总之,小学语文学科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惊醒语言的积累、语感的训练和听说读写方面的实际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思想修养,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人文性。
其他文献
背景:目前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与学术交流活动的频繁,中医外科学专业术语繁多,名词不规范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学科的健康发展。学术界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的需求,中医药事
作为交流工具的英语学科,如一首首婉转动听的歌曲,离不开反复的、正确的、有意义的,坚持不懈地张口朗读.通过朗读,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近年来的各类竞赛、考试中逐步淡化了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加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的考查,出现了不少联系“热点时事”,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联系生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和以科技为背景的综合试题。面对目前的数学命题改革的趋势,我们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探索和努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就此,我浅谈一下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语文浓厚的兴趣。    作为老师,想要学生做到的、做好的,自己必须先行一步,尽可能地去影响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风采,教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思维便会处于活跃之中,学习效率会事半功倍.本文首先讲解了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而提出了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
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以进步为前提,层次为基础,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
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点,是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石,是全民英语教学的最初环节,如何教好小学英语,引导学生开启英语学习之门,是小学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心理学家皮亚
期刊
大气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的氮素资源。据科学估算,一公顷土地上空大气层约有76,500吨氮素。但这种氮植物本身无法直接利用,只有同氮微生物或者与植物实现共生的时候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学校生活的全新变化,新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理念产生了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方式必然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解决的。”因此,教师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关系应充满新鲜、活泼、和谐的气息,充满教师
教学是一门艺术,即一门科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一样,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在开课时,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这样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个有趣的导人会引起学生认识情感冲动,情感与情景交融,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