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抑制剂对后囊膜混浊防治研究及展望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239831983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囊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房水内生长因子含量升高,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过度增生、迁移、纤维化导致后囊膜混浊而引起视力下降。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周期、增生、参与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通路,该通路在PCO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要的作用。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键位点,应用mTOR抑制剂干预通路信号传递,影响LECs的生物学功能,有望为防治PCO提供新思路。就mTOR信号通路及mTOR抑制剂在PCO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其他文献
野生型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ATTRwt)是野生型转甲状腺素蛋白错误折叠后沉积于组织器官从而影响其结构和功能导致的疾病。近期研究发现ATTRwt在老年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患病率被低估。ATTRwt在老年男性人群中较为常见,多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近年来骨闪烁显像在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的诊断中表现出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望抑制ATTRwt进程的治疗方法包括氯苯唑酸、AG10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HD-PAH)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不同亚型的临床特点。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05年9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住院的CHD-PAH患者共507例。将入选患者按不同临床亚型分为4组,即艾森曼格综合征(ES)组、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SP)组、肺动脉高压合并小缺损(SD)组和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CD)组。根据心脏畸形的复杂程度
目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联合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对携带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基因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功能特征进行全面评估,以期找到可预测此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超声指标。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就诊的携带MYH7基因突变的成人HCM患者43例,根据有无终点事件发生分为2组,即终点事件组(n=
血脂管理需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进行。该共识将发生过≥2次严重的ASCVD事件或发生过1次严重的ASCVD事件合并≥2个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定义为超高危ASCVD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降脂治疗的首要干预靶点。建议对符合中国超高危ASCVD定义的患者,LDL-C水平的干预靶标为降低至1.4 mmol/L以下且较基线降幅超过50%;所有超高危ASCVD人群,
目前已有多个研究证实新型口服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可在安全降糖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因心力衰竭(心衰)住院以及心血管、全因死亡风险。最近发表的DAPA-HF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达格列净均可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慢性心衰患者心衰恶化及心血管死亡风险的复合终点。该研究结果使SGLT2抑制剂从降糖药物"跨界"到心衰治疗领域。该文就有关SGLT2抑
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医疗界两大主要健康问题,而共患病则进一步增加了二者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有大量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加之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使得我国心力衰竭(心衰)危险人群数量众多。目前,我国心衰患病率估计已达1.3%,至少有1 000万例心衰患者,已经成为全球心衰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心衰
医源性主动脉瓣穿孔是经导管介入治疗罕见的不良事件。该文报到一诊断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8岁患儿,行经皮导管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早期出现主动脉右冠瓣根部穿孔。遂外科干预对穿孔的主动脉右冠瓣进行修补,同期取出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然后对室间隔残缺部位进行加固修补。同时,对封堵器造成早期瓣根穿孔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合并其他并发症时手术时机和方案的选择,以期为类似病例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ATTR-CA)是一种系统性淀粉样变累及心脏的罕见疾病。因其临床特点复杂且无特异性,缺乏早期诊断指标且有赖于病理活检,确诊时患者多处于疾病晚期、预后不佳。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心肌核素显像等为代表的新兴的无创诊断技术兴起,使得简便的准确诊断及评估该病预后成为可能,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误诊、漏诊难题,改善患者预后。
目的检测3个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XLRS)家系的致病基因,探讨其基因型和表型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宁夏眼科医院就诊的3个先天性视网膜劈裂家系,收集患者和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受检者外周血,完善眼科检查并进行临床分期,通过Panel测序筛选致病基因,利用软件工具对突变进行保守性分析、致病性分析和蛋白质结构预测,并根据ACGM指南分析突变的致病性。结果3
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吡啉结构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细胞内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大分子蛋白复合体,其形成可导致炎性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自我剪切,后者激活体内促炎因子,引起宿主体内一系列炎症反应。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方式多样,参与并调控了干眼、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炎症相关眼部疾病。本文就NLRP3炎症小体及其相关分子基因突变或相关蛋白活性异常在眼科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