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亲近社会的范例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jp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阿克敦爵士于二十世纪初主编的《剑桥近代史》问世以来,“剑桥”就成了国际史学界的著名品牌。随后出版的冠以“剑桥”品牌的世界断代史、地区史或国别史无不跻身学术精品之列,被全球知识界列入有关专题的主要参考书目。但以往的剑桥版史学图书也有过于专业的局限,书中充斥着繁琐的考据、引证,到处是普通读者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符号和图表,加之篇幅浩大,即使是专业人员,读完或读懂全书亦非易事。所以这类史书通常只能在象牙塔里流行,或是摆放在附庸风雅者的书架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也就大打折扣。
  史学的专业化、概念化是以丧失传统史学所具有的文学审美和常人之学为代价的,这就使专业化的史学始终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即如何像前专业化时期的史学家那样,同社会上的绝大多数读者或公众保持血肉的联系。实际上,没有通畅的社会联系和公众的理解支持,任何学科尤其是人文学科,都不可能拥有持久的活力。所以,任何学科都需要承担或者说必须承担向社会公众普及学科知识的责任,将本学科的价值及其学术研究所带来的对自然与社会的各种新的理解,用通俗的语言转达给社会公众。这种“科普”活动不仅是一种单向的人文关怀,而且还是学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鉴于学术著作通俗化的重要意义,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剑桥大学出版社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出版战略,一方面继续出版面向专业人士的高品位的学术专著,另一方面开始了学术著作通俗化的战略。“剑桥插图史系列”便是学术著作通俗化战略的具体体现。“剑桥插图史系列”的出版,很快引起了我国出版界的关注,已在考古学普及方面做出了一些抢眼成绩(如出版的:《中国考古大发现》(上下集)、《中国边疆探察丛书》)的山东画报出版社以过人的眼光和魄力迅速购买了该系列中的《剑桥插图考古史》、《剑桥插图中国史》和《剑桥插图天文史》的中文版权。已经获得的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证明,《剑桥插图考古史》的引进是成功的。
  《剑桥插图考古史》编年的上限始于一五○○年即考古学的发轫,下限迄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后一章专门讨论了国际考古学界正在争论的问题,并对考古学的发展趋向做了展望。其空间范围覆盖整个地球表面,而且反映世界各个地区的内容相对均衡。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事物和人们所知甚少的事物之间,在考古学的一些伟大突破和有时并不引人注目但却对这个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些事件或发现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所以正如该书作者所言,该书是“第一部在真正的世界范围内对考古学的发展进行考察的书”。
  尽管《剑桥插图考古史》的作者都是西方考古学界功成名就的大学者,但他们都能放下架子,避免了艰涩、枯燥的专业术语、统计数据、图表和莫测高深的长篇大论,以通俗可读的文字、具体的人和事及精心挑选的图片来表现考古的历史过程,因而就使该书的读者面十分宽泛。除了专业人员,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而没有多少专业知识储备的一般读者也能顺利理解图书内涵。
  《剑桥插图考古史》依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安排书文顺序。从它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考古学的缓慢进步:从早期古物收集者们盲人瞎马般的摸索,到当前高技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从博学家时代,到高度的专业化阶段;从一窝蜂地争挖奇珍异宝,到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进行的苦苦探索。书中不乏引人入胜之处和精彩的情节,如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的发现,埃及法老图坦哈蒙墓的发现及发掘,复活节岛的发现及其不可思议的“隆哥——隆哥”文字(指刻在石板、木简等书写材料上的文字符号,当地人称rongo-rongo,至今未能破译——译者注)等等。读这本书还可以认识许多考古学家,了解考古学家并不是一些离群索居只会在田野上挖坑打洞的怪人。考古学家也有平常人的个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当中有高尚的君子,也有卑劣的小人;有亲密无间的合作,也有尔虞我诈的竞争甚至敌视。总之,生活中的各色人等在考古圈内应有尽有。
  为了直观形象地表现内容,该书采用了大量珍贵清晰的图片。经过精心筛选和编排的图片,缩短了现在和过去的距离,将世界考古史上许多重要的场景和人物真实地凸现于读者的面前。例如,第230-231页的卡特附身于刚刚打开的图坦哈蒙第二椁室门口向里探视及显示墓室内部现场的两幅照片,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效果;藏匿死海古卷的库木朗洞穴的远景照片,则给人以难以言表的神秘感和巨大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没有图片,即使是生花妙笔,也难以完全再现至今五千年的阿尔卑斯冰人的原貌;文笔再好,也抵不上航拍的马萨达(Masada)遗址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可以说,在《剑桥插图考古史》这本书中,图片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对文字的点缀,而是全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尽管该书十分好看,但它绝不仅仅是一本探幽猎奇、取悦大众好奇心的考古故事的集锦。它有清晰的编纂思路,既记述了不同时代考古学家的贡献,又介绍了考古学家对考古学本身的理论反思,因此该书对我国的专业考古工作者和史学工作者也有相当的阅读价值。由于我国有待发掘、抢救的考古遗址为数众多,国内考古工作者经常忙于田野发掘,相当多的从业人员对国外考古学的发展状况及世界考古的历史所知甚少。书内许多的事实和价值陈述,对于中国的专业人士不无参考和借鉴作用。
  例如,作者指出的考古学并不因其认识基础是实物史料便不存在主观性,这一学科的理论发展已使人们意识到,考古学家不只是在重新发现过去,而且也在不断创造着过去。作者列举了世界考古史上出现的一些误解,如关于尼安德特古人类化石的错误复原图、关于在苏卢特发生的所谓野马群受到驱赶从山崖上摔下的假设、关于谢里曼从小矢志挖出特洛伊城的传说、关于英国巨石阵的错误解释等等。作者认为,这些学术误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科学正是在“这种文学的偏颇”中,通过话语和视觉形象为世人所知。所以作者认为,考古学史是一部颇为复杂的历史,不仅是考古发现和各种新的研究技术的历史,而且涉及到不断更新的考古学的解释范式。
  再如,作者提出要警惕考古学变成新的古物学的危险,提倡考古学家注意探讨古文物中隐含的人类的情感和思想;考古学要不断吸取人类学、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考古学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够促进人种或种族的和谐,是服务于人类的学科;考古学不是学界精英的智力游戏,需要与社会保持血肉联系,需要考虑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兴趣等。这些见解对我国的专业人员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当然,写作一部世界范围内的史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由于知识的分工越来越细,通英国考古,未必懂中国考古;懂中国史前考古,未必懂秦汉考古。所以,内行的人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少量的史实错误,某些价值评判也与我们不尽相同。此外,文字表达上仍有某些技术语言的痕迹,且因书成众手,内容的选择、组织和表达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但瑕不掩瑜,毕竟它是英语世界第一部内容比较全面的学科通史,是一次考古学亲近社会的尝试。更为重要的是,它从策划图书选题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文学科亲近社会的范例。
  
  (《剑桥插图考古史》,保罗·G·巴恩主编,郭小凌、王晓秦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定价:98.00元)
其他文献
山公主吏部,也就是中组部。是位对别人只勾食指头的角色,别人只有趋奉不迭了。也有一回不灵——他遇着了嵇康,嵇先生回他一封《绝交书》,说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与他划清界线倒还罢了,又引《庄子·秋水》篇骂山涛“己嗜臭腐,养鸳以死鼠”,一撑竿把当官的一船人打死。这种朋友互救的特例,在后来历次政治运动中都绝迹了。
期刊
我自从取了这“饭牛”笔名后,不断听到有人为我解释:“他是吃饭的牛”。但老实人就老实地问我:“饭牛是什么意思?”  我只好取出清代沈德潜选的《古诗源》,翻到第九页上的《饭牛歌》给他看。出处在《淮南子》。  我这人是天生的劳碌命。为何?我出世时在丁丑年正月初五,巧在牛年牛日生。何况幼时又为地主放牛,因此取此笔名,以志不忘。  当然,不知“饭牛”出处和含义者是有;但知“饭牛”出处和含义者也不鲜。汪曾祺他
期刊
拜读《书屋》2001年第7、8期合刊号上彭明道先生《叩问》一文,颇多感触,首先我对彭明道先生治学的认真态度以及考证的细致表示折服,然而,对于彭先生的有些结论却不敢苟同,下面一一道明,以求教于彭先生和专家、读者们。  一、将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写作时间标定为1925年,不会不经过毛氏本人首肯。诚如彭先生所述,在正式出版物上见到毛氏此词有写作时间标定的,确实是1963年12月(见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文
期刊
《说说毛泽东诗词》(《书屋》2000年第1期,以下简称《说说》),确乎是一篇惊世骇俗的奇文。作者以非凡的学术勇气和独特的审美眼光,巧运灵思,力排众议,对长期以来被赞誉得无以复加的毛泽东诗词进行了透骨剔髓的解剖,使之由飘渺乎神坛,倏地着陆于人间诗坛。读这样的文章,真使人眼界大开,获益匪浅。  不过,学术论文也同审美创造一样,难得尽善尽美。细读《说说》,觉得某些具体分析尚存在一些可议之处。兹不揣冒昧,
期刊
建国以来,文艺界有两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一位是作家老舍,另一位就是赵丹。赵丹有论述表演艺术的《银幕形象创造》和《地狱之门》两部专著,阐明他所创造的“赵氏体系”理论。此二书曾在戏剧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在思想文化界,却更看重他临终前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那篇短文:《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  赵丹此文发表时我读过,但那时我还年轻,并未引起特别的兴趣。前不久,采访著名舞蹈艺术家赵青,她送我两本书,
期刊
我不喝酒,但我的一些朋友,大都喝酒。一聚会,就“酒宴摆下”,他们喝得有滋有味,我则异其趣,以水相陪。随他们凭三寸不烂之舌,诱、哄、激、逼,我自巍然不动。按既定方针办:“杯”水一战。因此在二十年前,钟灵赠诗一首,其中他最得意的一句:“酒不同醉情同醉”。  说起钟灵,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在延安,毛泽东写的《反对党八股》中,批评有人在城墙上写的标语,把工字写成“ ”,把人字写成“ ”,批评的
期刊
匡迥,字超人,是一心想要学儒的。那时不像现在,会提出举办孔子大学、建立儒学院一类壮举,虽说孔夫子早已不仅是大成至圣先师,而且有了“王”的封赠。书院倒是有几个,但不是穷人家孩子上得起的。所以,匡超人只好跟着一个卖柴的客人学生意。客人消折了本钱,他也就流落他乡,靠拆字骗碗饭吃。好在拆字是从《易》衍生的,《易》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所以拆字也好算得儒学的实践,何况他在拆字之余还读书不倦呢。当然,读的是替圣人
期刊
李慎之先生:您好!  等了一个多月,《书屋》2001年七、八月号合刊总算出来了。当我看到林贤治先生给您的信后,不禁怅然若失,惊诧不已。林贤治先生不少文章是颇具锋芒的(如去年发表的《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然而,这篇为鲁迅先生正名的辩辞,似乎是走了题。由此看来,他的思想深度是远远落在先生之后了。  您对“五四”精神的论述,对鲁迅、胡适的评价,基本上是正确的,我除了对“宽容”一节略持异议外,
期刊
画家是戏子,司马迁给定的“倡优”两千年不变。  画家作画又兼编导,口袋里装满了“名角”、“大腕”。一边是屈原、七贤、李、杜等等,另一头是锺馗、财神(或他的代表老虎)以及打心眼里就高兴接受屈辱的大肚和尚等等。不过,我不信锺先生是群众的朋友,他们只有被捉的份。举个例子,对宪法有最后解释权的前国家主席都被活鬼捉去弄成死鬼,直到今天还不许锺先生出面领情,你能打消我的怀疑吗?  开始文化搭台的九一年,我曾受
期刊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经历了艰苦卓绝、开拓创新、波澜壮阔的光辉进程。这段历史素为中国人民和广大学者所珍爱、崇敬、自豪和反思,撰写的回忆文章和论文专著,堪称汗牛充栋;这段历史同样为外国人士及研究者所关注和探索,甚至屡被视为"显学",形成许多著述。当此中共建立80周年到来之际,特将近十年即上世纪的90年代国外中共党史研究的情况略作回顾和分析,也许对我们制定下一个十年即新世纪的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