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有新的课堂行为。教师对课堂的最大影响是营造气氛和对学生发展的激励。教师要为新课程实施建立一个合作的适应学生的、轻松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营造 实践 微笑 欣赏赞扬 多媒体 创设悬念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动手实践,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实践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动手实践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实践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实践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二、微笑进课堂,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充满微笑地去授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表达的是对学生的关爱,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而并非是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乐、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去学习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快乐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
三、欣赏赞扬,赏识激趣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 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真聪明!”“你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你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尽量多欣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全班每一个学生;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赞赏,学生在学习中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 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 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西沙群岛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西沙群岛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潑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识的场所,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 2009.5
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9
【关键词】:营造 实践 微笑 欣赏赞扬 多媒体 创设悬念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动手实践,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实践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动手实践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实践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实践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二、微笑进课堂,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充满微笑地去授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表达的是对学生的关爱,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而并非是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乐、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去学习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快乐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
三、欣赏赞扬,赏识激趣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 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真聪明!”“你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你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尽量多欣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全班每一个学生;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赞赏,学生在学习中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 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 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西沙群岛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西沙群岛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潑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识的场所,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 2009.5
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