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疗效及对CRP、PCT、CD64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接诊的12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再给予头孢噻肟(凯福隆)100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 mg/(kg·d),每天1次,疗程3~5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拒奶、神经系统症状、体温)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治疗前、治疗后1周检测血清CRP和血清PCT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观察组拒奶改善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分别为3.413、3.507、3.623、3.863,P均<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CRP、血清PCT、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分别为8.215和5.036、7.554和4.805、10.202和6.316,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血清PCT、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3.316、3.776、3.826,P均<0.05)。(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与单纯头孢噻肟治疗比较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这可能与其对抗炎症反应及增强抵御感染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