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华交游考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ft9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华,贵筑(爪贵阳)人,字重光,号茫父,别署莲花龛主,生于光绪三年(1877),病卒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仅54岁。他一生栉风沐雨、饱经风霜,尽管历经坎坷,享中寿之数,然著作等身、博学多才,在诗文、书画、金石创作、工艺美术、戏曲理论和古文字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被时人尊为“旧京都一代通人”,受到鲁迅、刘海粟、郑振铎等名家的赞誉并与当时蜚名于大江南北的陈师曾并称为“姚陈”。可见其知名程度。“姚陈”二人在学界被绑在一起并称于世,两人私交甚密,然而命运弄人、天妒英才,两人都命运多舛,中年暴卒,被历史尘封,而后为后人推崇。对姚华其人、其艺、其文等进行发掘与宣传的当推其密友陈叔通。以及其后世子孙中的孙婿邓见宽。推崇在后。然有其才便有其名,姚华生前所学甚博、成就斐然而交游甚广,特别在寓居仍处于文化政治中心的古都北平期间。由于其博识通达、为人直爽、心胸坦荡,与各界文化名人皆有交往。其学问、才艺享誉各界。姚华的博识和才华成为其结交各界精英的前提条件。然而在与各界精英的交游中又增进了才艺。以下为姚华与各界人士的交游概况。限于篇幅,本文以书画界为主,兼及其他。
  绘画是姚华一绝,“姚陈”并誉实非偶然,苏华在《姚华:旧京都的一代通人》中提到:“旧京画坛,先以姜颖生、林畏庐两人为巨擎。民国初陶宝泉殊有画名。至民国五、六年之后,陈师曾以其笔力高古和为人温雅且有殊行而凸起。与其量数往还的有姚华、王梦白、陈半丁、齐白石。至抗日战争前,凡谈及国画大家,必日陈师曾、姚茫父、王梦白、齐白石那是肯定的。陈师曾病殁金陵后,画坛主将是谁,因分歧较大,不宜考辨,但代表艺坛发言的却是姚华。恐无可非议。”“画坛主将是谁”,作者言下之意表露无遗。代表艺坛发言也暗含了两人关系非同一般。陈、姚之交。当代学者多有记述,其中,姜德明的《姚茫父与陈师曾》一文应是最早涉猎这方面内容的文章,发表于1986年,刊登于《山花》杂志上。文章从《北平笺谱》入手来写,展开了对两者艺术爱叟子、见解的相近论述以及丙人交往的印证。两人对金石颇有研究。同爱好作唐画砖笺、西域古迹笺等。在陈师曾的诗集里,有《题弗堂所藏仕女古画砖》,“弗堂”为姚茫父的居所。这里代指其人。姚茫父也为陈师曾闻世之文章《文人画之价值》作序千字,一挥而就,可见了解其人、其艺、其思想之透彻。姚茫父又为陈师曾的印集《染仓室印谱》作序,还为陈师曾所作的具有开创价值的《北京风俗图》配词三十四首。姚茫父对陈师曾为自己所画的肖像画大加赞许,并赋诗《师曾为予写像简而有神因题》。两人交往过密还体现在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处。陈师曾诗集里可以查到这样一首诗:《茫父失手堕古铜镜破而瞄之调以此诗》。“姚陈”交情也为姚进入京都画坛起了重要作用。从陈师曾请姚作序《文人画之价值》。可见其对姚的欣赏与肯定。如同对齐白石一样。陈鼓励姚从真山真水中学习绘画。在姚40岁生日赠诗云:“四十浮沉我似君,不如意事日相闻。何如此老山中住,步出柴门闲看云。”(见江南苹编:《陈师曾先生遗诗》)这首诗让看到“共和之政”下政治腐败、军阀混战。当所有政治尝试归于失败而心灰意冷、绝望和无助的姚华找到了安放心灵的家园。于是“岁登泰山泛西湖,归而一志作山水”(见郑天挺《莲华盒书画集序·探微集》)。1923年夏,陈师曾南行省亲,突然病逝南京。闻讯,姚华悲痛万分,写下“年来行迹总匆匆,骤散存亡事岂同!一死成君三绝绝,几人剩我五穷穷。清秋湖海添新泪,隔代文章见故风,未可驴鸣嫌客笑。祗堪往事吊残丛”(见姜德明《姚茫父与陈师曾》)。1926年,姚茫父患脑溢血,愈后左臂已残,为了生计,犹事挥毫。直至1930年6月离世之前,病中常忆念故友陈师曾。或睹物思人。或梦中相遇。在其诗集中不乏其思友伤己的诗篇,其情可见,其悲可见。
  两人的关系之笃,见证于题画诗和著作之中。邓云乡在《姚茫父<弗堂类稿>与陈师曾》中明确指出“……写陈师曾时。就应该有一部《弗堂类稿》放在手边。作为主要参考资料”。徐传法《姚华书画交游二题》中明确提出“仅在《姚茫父画论》中,以陈师曾为题的篇目就有37篇之多。内容涉及陈师曾的更是不胜枚举”。可见两人情同知己,姚华为陈师曾题画之最,人称“陈画姚题”。张勇的《姚华交游考略》也指出两人关系深厚。
  造就“姚陈”交情主要归结为其人生经历相似:姚华是科举制度下最后—代文人,光绪三十年(1904)中甲辰科进士,任工部虞衡司主事,次年获清政府保送游学日本,1907年期满毕业归国,在清政任职。在政治上不主张腥风血雨的变革而主张温和的改良,因此他不认同“辛亥革命”,认为其变革太甚,应在民本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2月,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议员,不久彻底退出政界。投身著述,美术及教育事业。陈师曾生于官宦世家。因家学渊源,饱受传统文化熏陶,祖父、父辈支持维新变法。属于改良派。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赴日本留学,期间结识姚华,1910年归国后就职于江西教育厅,1913年秋赴北京任教育部编审。相似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两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政治制度的态度。作为时代裂变中的传统文人,在旁观西洋文化、审视传统文化之后。两人的政治立场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达到了如此相似的程度,乃至精神上达到默契而成为知己。
  姚华与陈师曾的至交关系,也使得陈师曾将自己结交的朋友介绍给姚华,扩大了其人脉。例如与陈师曾有着乡邻之谊与同门之名的王梦自来京以后就受到过陈师曾的点拨指授、推崇提携。姚华通过陈师曾认识王梦白,并与之结下深厚友谊,其友情可以在《弗堂类稿》中得到佐证。吕作用在《王梦白与陈师曾交游考略》中指出“该集中以王梦白为名的题画诗词便有十多篇,如《王梦白破斋》《王梦白画子母牛》《乡道士善画猴作猴人乞诗五七言分赋》《王梦白背坐仕女》《题王梦白作折扇》《题王梦白画猪》《题梦白画猴》《题王梦白游猪图》等。此外,姚茫父还特作《王梦白小传》以应日本桥川时雄之征”。文章开篇指出,在1923年10月17日北京江西会馆举办的陈师曾追悼会上,王梦白所绘的遗像与姚茫父题写的悼文令300与会人员为之动容,以此视为三人间的情谊明证。姚、陈、王三人之间情谊深厚,姚、陈与凌文渊(凌文渊,诗人、书画家、经济学家,名庠,乳名翊仙,字文渊,号植支、直支,又署植之、直之,晚号隐峰居士、犹未树斋主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齐白石在1944年所作的《哭凌直之》中写道:“地方无鬼君何害,泉下新邻君又愁。倘若陈姚知识在,相逢应续旧风流。”   陈师曾是齐白石的伯乐,他将结识的齐白石介绍给姚华。对于齐白石与姚华间的微妙关系。顾雪涛在《齐白石与姚华关系考》中有详细的考证与客观的分析。作者通过书画雅集、齐姚合作的书画作品、书信往来及各自涉及到对方的题画诗、印章等进行考证与分析得出:“齐、姚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但由于两人出身、经历、性格和艺术观念的差异,在交往中也产生了一些矛盾。针对一些学者不顾客观事实、或讳而不言的做法,作者认为齐姚矛盾乃文艺界的平常事,不必讳莫如深。尽管两人之间存在间隙,但并不妨碍两人进行技艺切磋,作为大家,其胸襟风范使然。”
  姚华通过陈师曾认识了不少北京画坛的书画家。而且通过雅集等社会活动拓展了其交游范围。张勇用不长的篇幅通过考略书画、进步党、梨园交游圈指出其一生交游广泛,这些友人对姚华个人的影响不言而喻。从书画方面来说。姚华的交游广泛得益于传统文人结社、雅集的存在、西式教育体系的引进、培训机构与近代绘画社团的出现。
  姚华参加较早的文人雅集当属时任司法部次长余绍宋组织的“宣南画社”。该组织成立于1915年,由江南名画家汤涤作为指导。宣南,泛指宣武门外一带,画社因活动主要集中在位于宣武门以南西砖胡同的余绍宋寓所,故而得名。“宣南画社”延续了古代传统的文人结社,文人墨客在志趣相投的基础上,每周雅集一次,或即兴挥毫,或议论画学,乘兴而来,即兴而去,形式自由,没有约束,气氛自由。此后,梁启超、姚华、陈师曾、贺良朴、林纾、萧俊贤、陈半丁、沈尹默、萧谦中、郁曼陀、王梦白等也陆续加入进来。姚华在这种传统式的文人结社中扩大了交际圈子。在“宣南画社”建社十周年之际,姚华与结交的好友举办了一次在北京画坛引起强烈反响的画展。“1925年。也就是他四十九岁那年,与画家凌逍之、陈半丁、王梦白等在北京那个樱桃斜街的贵州会馆开画会,集作品数千件,轰动京城。”(见何雪溶、周矩《略论四位对当代画坛有影响的贵州画家》)1922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画家罗雁峰为纪念苏东坡诞辰885周年,在其居所“罗园”举行雅集,参加者有陈师曾、姚华、齐白石、金城、周肇祥、王梦白、凌文渊、萧谦中、江南蘋等人。(见邓见宽《姚茫父画论》)
  除此之外,姚华还在由北京地区画界领袖人物金城、周肇祥、陈师曾等人发起成立的中国国画研究会任职,不得不说这也得益于陈师曾的引荐。何以得出此结论?据统计,自从《艺林月刊》八期到一百八十期刊登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绩展览作品中,姚华不在其列,而这已是1923年夏以后的事了。除此之外,姚华还在北京大学造型美术研究会担任过导师。而北大造型美术研究所是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解散以后由胡佩衡主要负责发起成立的,可见姚华与胡佩衡也有交情。不过这也不排除陈师曾在其中的作用,从胡佩衡的一些著作和美术理论方面的文章来看,其受陈师曾的影响之深显而易见,胡佩衡对陈师曾的艺术怀有仰慕之情,他在北京画法研究会任山水画导师期间,与陈师曾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两人经常结伴到白石老人家中,可见关系非同一般。这些画会有着明确的宗旨和活动的内容、内部层次,职权分明,分工明确,并有相应的出版物刊行,已经不同于传统文人的结社。姚华参加以上画会得益于知己陈师曾,然而无可否认,在参加这些社团的同时,姚华也扩大了自己的交游范围。
  不仅如此,姚华还被多所院校聘请。由于其博学多才,姚华曾在清华学堂等多所大学讲授国文,在美专等校教授中国画。彭飞《1918年-1937年国立北平艺专教职员名录》表格中显示。在1918年至1924年郑锦任负责人的北京美术学校(1918年至1922年名称)、北京美术专门学校(1922年至1924年名称)期间,姚华任中国画教职员。从1924年起至1928年没有任职。自1928年至1929年,学校又更名“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徐悲鸿任负责人时期。复请姚华担任中国画教职员。之后至1937年,姚华在其他人为负责人的时期没有担任国画教职。从历任负责人与姚华是否任职。可以对姚华的交游圈略窥一二。姚华还出任过北平女师和美专校长,并在1924年与邱石冥等人创办了北京京华美术学院。
  作为“旧京都一代通人”,姚华不仅在书画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还喜爱考释金石、碑帖、陶文,并与好友陈叔通多有书信往来探讨,两人之间的交游在邓见宽的《陈叔通于姚华的情谊》中有详细的描述。姚华对中国戏曲中的脸谱艺术颇有研究。是一位出色的戏曲理论家。与刘师培、王国维合著《原戏》,结交了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王瑶卿、程砚秋等人。如梅兰芳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中记录了1924年梅兰芳庆祝30岁生日,邀请姚华、齐白石、王梦白、凌文渊做客缀玉轩。他与戏曲家的交游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还有姚华与张樾臣的交往,成为铜墨盒史上的一段佳话,其刻铜书画稿也得到了鲁迅先生的大加赞许。多才多艺促成了姚华的广泛交游。而广泛交游也势必影响和提升了姚华的才艺和声誉,作为近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学者,姚华为许多大家所推崇。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当前形势下建筑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对墙体的保温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增加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方面的技术含量,满足其施工计划高效实施要求,则需要考虑相同的
<正>笔者对89例髋部骨折患者在手术前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并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日照市莒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9例髋部骨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根本性的意义上,是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替代了以资本
学位
近年来将纳米载药系统应用于肿瘤靶向递药的研究层出不穷。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具有较低的p H环境、大量新生血管生成、不规则的血流灌注、局部缺氧等特异性的微环境,利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当前看,在定性的思辨研究范式下,关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研究很少有
<正>脊髓损伤是颈椎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54例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
目的:对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目标,如此明确的目标尚属首次,表明中国已经决心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标志与
为解决电信运营商计划建设管理效率低下问题,引入项目管理理论,对基于J2EE架构的电信运营商计划建设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应用,实现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规划、立项、设计
托尼与韦伯关于"资本主义的兴起"的理论是相关学术研究中无法绕开的重点,两者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指向。韦伯探讨信仰与资本主义兴起之间的关系,而托尼则试图论证制度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