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建设与地区经贸合作的思考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s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6月,海南开启了建设自贸港的新阶段,成为引领我国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到本世纪中叶,海南将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自贸港。自贸港建设在南海地区过多的政治角逐中增添了非政治因素,通过自贸港建设加强南海地区经贸合作,发挥自贸港对南海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用,以经济融合促进政治互信,降低南海周边各国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以地区经贸合作实现区域局势稳定的作用。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方案中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给予了高度期望,授予了海南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海南将成为我国实践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贸易实验区,成为承接我国更多对外开放新举措的窗口。同时,海南省在地缘位置上处于我国最南端,是我国最接近南海地区的省份,这赋予了其经略南海的重要使命。南海地区问题由来已久,各声索国对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争夺增加了该地区不稳定因素,使得该地区时常成为引发国际关注的热点地区。自贸港建设对内为海南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对外深刻影响着南海地区各国间的合作态势,为该区域国际间政治的考量中注入了经济因素。海南自贸港建设对南海地区的区域合作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是否有可能通过地区内各国经贸联系纾解该地区紧张的政治气氛、通过贸易合作缓和地缘摩擦,这值得我们探讨。
  经贸联系促进地区合作
  海南自贸港建设为充斥着过多国际政治因素的南海地区注入了经贸合作的考量,自由贸易港意味着低关税、更多的要素流动、更加简化的准入和审批程序,实现“境内关外”的经贸往来,考虑到海南在南海地区的区位优势,自贸港的利好政策对泛南海地区国家的经贸投资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同属于海洋和热带文化的海南与东南亚各国还有着相似的气候和文化相似性。可以说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对促进泛南海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经贸交往密切地区间的合作,为淡化地区紧张氛围提供了可能。
  (一)自贸港建设增进南海地区各国相互依赖
  国际行为体实现合作的方式是多元的,当意识到通过调整自身行为来适应对方能够扩大自身利益时,合作就会发生。在实现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各行为体间的相互依赖,对于实现区域合作具有促进作用。对于相互依赖的达成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在三种条件之下可以实现,分别是社会之间的联系渠道越来越多元、高政治和低政治的界限日益模糊、武力不再是国际关系中最有力的工具,在这些条件下,理性国家会通过国家合作以最少的成本获得国家利益,国际合作将成为各国取得国家利益的有效方式。[1]南海地区的地缘争端由来已久,争端涉及六国七方,各方利益诉求相互对立,这为区域内化解冲突现实合作增添不少难度,海南自贸港则为南海地区间的经贸相互依赖带来了更多的可能。自贸港做为中国位于南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为南海地区各国的联系增加了新平台,将南海区域更多的关注地区安全与主权的高级政治部分转化到聚焦地区经济社会福祉的低级政治的轨道上,缓和区域的地缘敏感性,为区域间合作的达成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1、海南自贸港建设促进了南海地区的经济相互依赖
  自贸港的建设实现了南海地区各国来琼投资的便利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中对于跨国贸易、吸引外商入琼、简化外资进入有明确提及,“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信息化平台、积极吸引外商投资以及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支持外商全面参与自由贸易港建设,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2]这意味着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会注重在吸引外商投资、塑造优质投资环境上下大力气,吸引各国来琼投资,形成产业聚集。南海周边各国,特别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多项产业领域与海南具有互补性,深化南海合作不仅可行而且必要,南海各国在资源、市场、产业、资金、人力等多项领域可参与合作。[3]更多的南海区域外商和公司通过优质的政策引力汇聚海南,带来区域投资与经济的相互依赖。
  2、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了南海地区的地缘相互依赖
  海南位于南海北部,是中国最接近南海区域各国的省份,自贸港的建设具有地缘上促进南海地区各国合作的优势作用。首先这表现在交通的优势之上,对于环南海国家,特别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南海南部国家,在地理位置上海南是距其最为相近的中国省份,同时《指导意见》中对海南多座机场建设做出了明晰的规划,“推进海口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展三亚新机场、儋州机场、东方和五指山机场前期工作”,更加为海南在地区间作为交通枢纽提供了支撑。其次,海南与南海地区各国同在热带地区,在生活习惯、产业类型、热带文化方面有着相近与相似之处,在地区间的交流与沟通中会产生因地缘相近而具有的亲近感。还有值得关注的是,海南与南海各国因地缘相近而带来了人文相通,在侨务联系、旅游交流方面海南与南海各国之间也具有广泛的依赖。
  3、海南自贸港建设促进了南海地区的政策相互依赖
  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背靠中国大陆,面迎东南亚,可与南海各国建立政策上的广泛衔接。东南亚多国做出了适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性政策,菲律宾将自身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相对接,与中国共同编制和落实了《中菲工业园区合作规划》,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规划相结合,加强了与中国的农渔合作;越南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框架下与我国达成了《中越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2017-2021)》,并積极参与“两廊一圈”合作建设,发展环北部湾经济圈,涉及海南、云南、广东等沿海地带等。[4]同时,海南自贸港建设也为中国-东盟经济区发展提供了新的互动平台。2018年,中国和东盟为打造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达成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中国-东盟关系的良性互动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创造了稳定有利的周边环境,海南自贸港也为南海各国区域合作、拓展市场腹地、经贸互动交流提供了难得机遇。南海地区间政策的相互依赖为地区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合作提供了保障。   南海周边各国与海南地理位置相近、航运空运交通便捷、气候与人文习俗相近、经济互补性强,海南自贸港是其对外合作的优选方向。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带来了南海地区各国间经济、地缘、政策方面的相互依赖,自贸港的建设使得南海地区间经贸联系互动更为频繁,自贸港的高质量发展,有望成为地区间经贸互动的新节点,在地区间的政治考量中加入了非政治因素,地区内国家需权衡冲突所带来的损耗成本与合作带来的经贸收益,对于抑制地区间紧张气氛,促进合作具有积极作用。
  (二)自贸港建设倒逼区域内国家参与合作
  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会从外部性的角度对南海地区间合作产生影响。外部性本是经济学领域的概念,指某人或某家企业的活动给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他(它)并没有因此而取得报酬或提供补偿,外部性有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之分。[5]后来外部性的概念引入到了国际政治学中,用来分析一个国际行为体的活动对其他行为体的外溢性影响,当一国的政策或行为的收益外溢到其他国家或使他国受益,但该国并没有从他国获得补偿,则被称为正外部性;反之,当一国政策或行为的成本外溢到其他国家或损害了他国的利益,但该国没有为他国进行补偿,称为负外部性。海南自贸港的高质量建设会对南海周边各国产生正、负双重外部性的影响,降低了地区内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各国为了从这种外部性中趋利避害,会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参与到地区的合作中,倒逼南海地区各国以合作来扩大自贸港建设为自身带来的正外部性,规避负外部性,减少地区间的地缘政治博弈,实现经贸合作。
  自贸港建设带来的正外部性效应会外溢到周边地区,为泛南海区域的经贸合作带来新机会。《总体方案》中提到海南自贸港建设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把海南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从地理位置上看,南海地区各国分布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正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将成为海南打造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的直接辐射区域。自贸港建设带来要素的充分流动、投资的便利化、低税率以及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提升会为地区发展带来极大的活力,海南成为南海地区经贸发展的新高地,这会给周边各国投资带来更多关注南海地区的目光,为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发展优势。海南自贸港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辐射的外溢性影响,南海地区各国面对这种外溢性影响,促使其做出政策的相应调整,通过地区合作来承接自贸港的外溢效益,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
  海南自贸港建设为地区发展带来的负外部性效应会倒逼南海各国参与到地区合作。海南自贸港建设对南海地区国家具有降低其“比较优势”的作用,产生负外部效应。以吸引外资为例,海南自贸港建设是在全岛范围、全产业的外资引进,在对外开放方面达到了最高水准,具有极大的吸引外资的能力。而南海周边各国由于地理位置的相近性特点,在吸引外资产业投资上表现了地缘同质性,海南自贸港建设为外部投资提供了新的目的地。海南背靠中国市场,又有着完善的基建设施与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这使得海南在南海地区各国的外资吸引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相较之下南海各国的外资吸引力度则有所下降,给其带来了负面外部性效应。南海周边各国为规避这种负外部性的影响,以参与合作的方式衔接自贸港建设带来的地区发展优势,达到“搭便车”的目的。
  非政治性互动淡化不安全感
  南海地区是国际事务中的热点地区,“谈亚太必有中国,谈中国必涉南海”,地区内各争端国围绕海洋权益纠纷时常引发域内国家关系紧张。海南自贸港建设有加强南海地区国家经贸合作和转移地区内部关注点的可能性,但并不会改变南海冲突产生的根源,各国关于海洋权益争夺的摩擦还是会时常发生。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除了地区内国家的海洋权益争夺外,域外国家对区域内的干预也是促使地区内气氛紧张,破坏地区国家间合作的重要因素。海南自贸港建设从非政治性互动的路径为地区间淡化冲突产生作用,同时自贸港的高质量发展能带来区域内命运共同体意识,引导地区事务走向积极合作的方向,抵制外部势力对地区局势的干扰,实现地区自强。
  (一)以非政治性联系增强国际理解
  在看待海南自贸港建设对缓和南海地区冲突的问题上,功能主义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在国际关系中功能主义认为通过加强国家间功能性的、非政治性的契约关系,可以最有效地推进国家间秩序。功能主义者试图通过关注人类共享的需求来建立全球性或地区性的休戚与共,通过经济、社会、科学技术以及其他领域的跨国相互依赖,能够促进国际范围的功能合作、促进国际理解。[6]海南自贸港建设将会增加南海地区内各国的相互交流,以经贸合作带动地区内的社会、科技、人文等方面的互动,从而达到功能主义所设想的加强国家间功能性的、非政治性的契约关系,达到在南海地区范围内的功能性合作、增强国际理解,实现淡化地区紧张氛围的目的。
  《总体方案》中对于海南自贸港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做出了新的规划,在更高程度上给予了海南在地区间互动交流的空间,文件中要求“深化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在种业、医疗、教育、旅游、电信、互联网、文化、金融、航空、海洋经济、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大开放力度”。这些领域的扩大开放对南海地区经贸、社会、科技方面的跨国相互合作将会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海南的地缘位置,自贸港建设对南海周边地区的辐射影响相对显著,这些功能性的、非政治性的交流在南海地区会更为频繁,从功能主义的视角下看可以增强区域内的共识与合作。
  (二)以经贸融合增进区域共同体意识
  南海地区的内部事务往往会受到域外国家的干涉,这是时常造成南海地区局势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區域共同体意识对于南海周边各国维护地区局势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外部势力干预是南海地区冲突的重要根源,各国“一致对外”是抵抗外部干预的有效途径。美国宣称“自由航行”海军行动和“重返亚太”战略,都对南海地区的局势稳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美国军方不时的出动军舰、战机擅闯南海的行为给地区内局势稳定不时带来“火药味”。域外干预成为了地区间政治互信的最大障碍,是地区内冲突的一大根源,中国政府一直坚定反对域外势力对南海地区事务的干涉,支持南海争端由地区内国家自行解决,这项倡议也受到了地区内各国的支持。   南海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南海各国所构成的地理范畴在国际政治上形成了一个专属的区域。提升本地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自强是南海周边国家的共同诉求,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所带来的地区间经贸、人文、社会等各方面的互动交流,为区域内相互认同做出贡献。增强区域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海洋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抵制外部势力对地区内事务的干预,强调南海周边各国的责任共担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降低各国“不安全感”,从而达到淡化南海争议的目的。
  命运共同体意识最直接地反映在经贸联系的一体化上,自贸港是经贸联系一体化的一种表现,自贸港建设大幅降低市场的准入门槛、低税率以及高质量的服务使得商品可以在国家间自由流通,以极低的政策限制换取更高的商贸生命力。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便是在这些方面促进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南海地区间的经贸往来提供便利化平台,使得地区间经济相互交织,促进南海区域经贸一体化发展,树立地区的共同体意识,让各方了解到合作可以实现地区内的共赢,而摩擦则是地区局势恶化升级的源头,降低区域内各国发生地缘冲突的可能。
  此外,海南自贸港的高质量建设与发展,按照规划完成既定的目标,是中国在地区间实力的重要证明,可以树立中国在地区内的权威,引导地区事务走向合作的道路,减少地区间的冲突。
  小 结
  南海海洋权益的争端由来已久,南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为地区形势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地区内各国围绕着岛礁、海域的争端时常产生摩擦、争端,南海始终是国际政治中的高热点地区。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为泛南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自贸港建设对内为海南发展创造了机遇,对外则在地区地缘争端中发挥纾解作用。
  海南自贸港做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开放门户,为南海周边国家提供了经贸互动的平台,海南自贸港有实力成为區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非政治性联系促进泛南海国家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以经贸融合促进政治互信,增强地区内各方区域共同体意识和海洋共同体意识,降低南海周边各国的“不安全感”,以转移南海争议议题,实现以合作缓和摩擦。
  自贸港建设所带来的地区间经济相互依赖、地缘相互依赖、政策相互依赖为合作带来契机;南海地区各国也会对海南自贸港建设所带来的双重外部性影响做出应对反应,趋利避害,倒逼各国采取合作的策略。同时,随着自贸港建设带来的南海地区经贸往来的密切与繁荣,促进区域经贸一体化的发展,加深区域内部的理解与合作。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为南海地区注入了非政治因素,以经贸合作淡化地区的政治摩擦,实现地区局势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陈岳.国际政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2018年4月11日.
  [3]吴士存.倡导泛南海经济合作,扛起海南责任担当[J].南海学刊,2018年01期.
  [4]王胜,黄丹英,钟天祥.海南加强与泛南海地区国家经济合作探析[J].南海学刊,2018年6月.
  [5]郭庆旺,赵志耘.公共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1月.
  [6]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五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
  作者简介
  何自扬 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各类专业课程中形成协同效应,高校应发挥好每一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让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寓价值观念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长期以来,高校专业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两张皮”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孤岛效
习近平总书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应当以史为鉴,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力开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中国共产党为
期刊
大思政格局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更好地融合起来,与通识、专业等教育更好地贯通起来。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意识形态工作机制不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不够、师资队伍思政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应结合自身特点,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推进育人工作制度化,更好地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实践。目前,高职院校的资助育人工作还存在精准资助识别困难、助育人形式单一,育人效果不理想、资助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在方法上应针对目前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西安交大西迁博物馆时提出了“西迁精神”的核心和精髓,赋予了新时代西迁精神的新内涵和新精神,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指引。当前,全国高校正处于“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广大西部高校群体在新一轮高校博弈中存在一定的短板,西部高校群体要实现突围,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体制机制,吸引人才服务西部;另一方面需要持续弘扬和传承西迁精神,激发新时代西部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留住人才扎根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要承担学习和工作、学业和家庭以及传统和现代学习方式的矛盾等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但是目前现代远程教育普遍存在对学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建设不足、缺乏对学员的教育引动等问题。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学员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可以从加强资源建设、引入学习指导、创设活动机会、开展职业指导、强化人本治疗和坚持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找准远程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和融入点,
高职院校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对于实现高校培养学生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社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应深化思想建设,突出思想阵地作用、加强团干部的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结合专业优势,创新校园文化,发挥团组织的特色和优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不仅是新时代文化艺术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引导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文化认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有效地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影响力和熏陶力,有助于学生创作更多反映时代风貌、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
摘 要: 电报是晚清时期传入中国的。目前学界对晚清电报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报建设、电报的影响、电报利权交涉以及相关人物研究等四个方面:电报建设方面,主要探讨时人对电报建设价值的认识、全国性或地方性电报建设过程、电报所需的技术与人才培养、电报的管理维护等问题;对电报的影响大体从政治军事、经济发展、教育社会等视角进行分析;电报利权交涉方面,主要探讨清政府对电报利权的认识以及与列强的具体交涉过程;电报相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欠缺、资源整合利用不充分、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制约着山东日照海洋经济的发展,要加快日照海洋经济发展,需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发展海洋旅游特色产业,建立健全现代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