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个娃,还是养只猫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raner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到达幼儿园的时候,两个小男生正在玩恶作剧,随着音乐扭打自己的屁股。女儿一边换衣服,一边喊着他们的名字说:“不,不要这样。”她面带微笑,充满关切,一副大姐姐模样。我顿时对德国幼儿园的混龄制度充满了感激,它让我的独生女儿有了兄弟姐妹的情感满足。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受到大同学的照顾,她希望在家里也是如此,要求妈妈给她生一个姐姐。现在她成了班上的大同学,非常享受做姐姐的感觉,则要求妈妈生个妹妹。上周她还很严肃地和我谈判,让我答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一,给她生个妹妹;二,让她养只猫;三,既生个妹妹又养只猫。
  尽管德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独生子女家庭的比重也在上升,但是有孩子的家庭中,多子女仍然普遍状况,约占四分之三。因此,父母随时面临压力,要回答孩子的疑问:为什么我不像别人那样,拥有兄弟姐妹?有一次,女儿的同学到家里玩,大惑不解地问:为什么她家里只有一个小孩?小女孩发现怪物似的惊讶眼神,让我感到尴尬甚至惶恐,生怕女儿觉得我们家有什么不正常。
  和中国的情形类似,西方社会也对独生子女充满了偏见,认为他们容易被娇生惯养,没有兄弟姐妹的“互相教育”,通常比较自我中心,不关心他人,较多社交障碍。而且,没有众多孩子的追跑嬉戏,他们也容易发胖。
  这种偏见也会延及父母。只养一个孩子的父母,通常被认为比较自私,不肯把时间、金钱和精力花费在更多的孩子身上,也对已有孩子的成长不负责任。因此,跟中国年轻人被“逼婚”一样,过去德国年轻父母被“逼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什么时候生个老二啊?”亲戚和邻居常常催问只有一个孩子的年轻父母,并感叹说,“一个孩子太孤单太可怜啦!”现在社会观念改变,“逼生”式问候少了,但是偏见仍然存在心里。
  任教于德国费希塔大学(Universit?t Vechta)的家庭社会学家Corinna Onnen认为,多子女家庭源自传统的家庭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甚至不能称之为家庭(只能叫“一对夫妻带一个孩子”)。它根植于人们的内心,不是一两代人就可以改变的。
  但是,欧美学者大量的研究表明,除了容易长成胖子这一条之外,其他对独生子女的成见都不是事实。美国学者、《独一无二:拥有独生子女的自由和作为独生子女的幸福》一书的作者劳伦·桑德勒(Lauren Sandler)认为,独生子女有独断力,自尊心强,自信心足,教育资源充裕,才智出众,成就超常。千方百计刺激家庭多养孩子的德国政府,担心这些研究让人们相信“只生一个好”。
  在实行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之后,中国放宽二胎生育条件,甚至有政协委员提议“强制二胎”。但是,已经出生的孩子们,似乎成了独生子女政策的坚定维护者。近日来,媒体连续曝出孩子对抗父母生二胎的消息。有的要求父母写保证书“永远第一喜欢我家大宝”,有的在弟弟出生之后跑到奶奶家住,并改口称奶奶为妈妈。更加悲剧的一个例子是,女儿得知妈妈怀上二胎后,先后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和割腕相威胁,逼迫妈妈去医院终止了妊娠。
  多位中国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援引了“长子综合征(Firstborn Syndrome)”这个概念。这是一个西方研究者提出的概念,用来解释中国孩子对抗二胎的现象,其实是不太贴切的。长子综合征固然包括了长子排挤弟弟妹妹的内容,但是它主要的特征是控制欲强和完美主义。更重要的是,长子综合征的前提是要成为长子,大多是接受甚至需要兄弟姐妹的。中国的现象更适合用“独子综合征(Only Child Syndrome)来解释,也就是这些孩子被娇生惯养,过度自我中心。但是,独子综合征既有排斥兄弟姐妹的一面,也有情感孤独、渴望兄弟姐妹的一面。
  德国学者倾向于认为,是政府的家庭政策塑造了多子女家庭观念,导致对独生子女的歧视。这个家庭政策就是,孩子生得越多越好。不仅有儿童津贴(Kindergeld),还有育儿津贴(betreuungsgeld)。前者是指每一个儿童都可以从政府领取成长补贴,从出生开始到至少18岁(最高可到25岁),每月从184欧元开始,逐胎增加,直到215欧元。后者是指每个1~3岁的孩子,如果父母亲自抚养(不送受政府资助的托儿所),都可以从政府领取每月150元补贴。如果你是单亲妈妈,还可以得到更多的惊喜。如果你找不到工作,政府还另外提供房租和生活补贴。
  我认识一位来自中国的妈妈,得知还在上大学的儿子让女友怀孕了,还打算生下来,非常生气。大概受中国计划生育举报制度的影响,她去向当地政府求助,称这俩大学生年幼无知,而且学业繁重,不能让她们养孩子。政府官员听了,赶紧劝说她一定要让孩子生下来,不惜一切代价,有困难找政府。后来孩子出生了,几个月之后就送到幼儿园,幼儿园专门新请了一位老师来照看他。这对大学生情侣因为没有收入,分文不出。
  有一种针对底层新移民家庭的偏见说,他们生一大堆孩子,就可以靠从政府那里领来的补贴,过上不劳而获而且相当不错的生活。
  我不否认孩子接纳兄弟姐妹的态度跟教育方法有关。儿童的可暗示性(children’s suggestibility)非常强,他们能从大人的只言片语中捕捉到准确的结论性判断。中国很多人喜欢逗小孩说:你喜欢再有一个弟弟或妹妹吗?他/她要分你的糖、抢你的玩具怎么办?爸爸妈妈只爱他/她不爱你了怎么办?这就等于告诉他们:弟弟妹妹来者不善,天生就是你的敌人。教育应该去启发孩子性格中的另一面,比如激励长子的领导性格,让他/她乐于照顾弟弟妹妹;安抚独子的孤单寂寞,满足他/她对于兄弟姐妹的渴望。
  然而,我认为社会环境起着更大的作用。或者说,那些无聊的玩笑,本身就是社会文化一种反映。首先是普遍家庭结构的影响,比如在德国独生子女可能会觉得自己家庭不正常,希望生活在多子女家庭。其次是政府政策的影响。多生补贴是对生儿育女的正面激励,多生罚款是则对新生命的负面评价。而且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本身就是基于地球资源不足,人们将新生儿视作资源抢夺者,并在有意无意间把这个观念灌输给孩子。
  还有一点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就是媒体报道出来的这几起极端事件的主角,都是女孩。争夺资源的观念,同时影响男孩和女孩。我曾经见到一个小男孩,在妹妹出生之前也常听到大人们那样逗他,以致他说出“我会杀了她”这样可怕的话。然而,妹妹出生之后,他没有做出什么极端的事来。他不难看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虽然爱妹妹,但是的确没有因此减少对他的爱。而且,随着他的成长,他从周边社会得到越来越多的确信:男强女弱是基本规则,他不仅不需要忌妒妹妹,而且应该去保护她。
  女孩却不一样。即便父母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她也很容易从周围环境感觉到,她之所以能够受到重视,甚至成为掌上明珠,多半因为她是独生子女。无论父母怎样保证—何况很多父母毫不掩饰对于男孩的期待—她也不能放心。她们的乖戾行为,其实是对于被歧视命运的反抗。
其他文献
理论物理学家,科普作家,现为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院院长。  预测未来很容易,要想说对那就难了。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做预言?因为这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  未来学在当下中国不是被看好的一门学问,假如我们能够将它称为学问的话。我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未来学在中国红过一段时间,不久就销声匿迹了,理由很简单,预测未来很容易说,说对了那就很难了。再说,80年代还是非互联网时代,人类还没有进入像今天这样科技几乎
2015年是Facebook总裁马克·扎克伯格的“阅读之年”。年初,他在Facebook上建立了名为“书之年度”的主页,发布他正在读的书目。扎克伯格说,“每两周我们将会阅读一本书,并在此处进行讨论。所选择的书籍将致力于学习新的文化、信仰、历史和科技。我们真诚地欢迎大家推荐你认为的好书,也欢迎每个人加入到我们读书的行列。”  扎克伯格推荐的第一本图书《权力的终结》立即在销售上取得突破—在他荐书之后的
寒流自北方来袭,我穿着厚厚的毛衣,脚上套着毛袜,伏案写稿。久坐不动,越写越冷,开了电暖器也不怎么济事,窗外的寒意早已渗进屋里,甚且侵入体内。我面前的荧屏上,是一篇关于春天节气的文章,心中和嘴里却思慕着一碗热汤:眼下倘若能来上一碗浓稠的荷式豆汤,该有多好!必须是那样厚实的浓汤,才镇得住来自北方冻原的寒气。  荷式豆汤的原文为Erwtensoep,是荷兰传统的冬日汤品。我从小就爱喝用豆子煮的汤,只要把
“酒去气还在”的持久活力,不正契合春天的主题吗?  因为开瓶时那一刹那的气泡喷涌,以及“卟”的一响开瓶声,气泡酒总是被认为是最具活力的酒饮。又因为气泡酒大都适宜冷饮,所以在开春时来一杯,等于宣告又一个只能喝暖饮的冬天行将结束了。  世界上各类气泡酒中,价格最昂贵、形象最“高大上”的,自然非香槟莫属。但又因为香槟的存在,其他气泡酒都有一点悲剧意味。也正因为这样,其他气泡酒也因为香槟的坚挺高价而在中端
请问诸君,什么叫邪教?  清代的雍正皇帝回答:“所谓邪教者,非指世俗寻常僧道之流而言”,“大抵妄立名号,诳诱愚民,或作幻术,夜聚晓散。此等之人,党类繁多,踪迹诡秘。”  雍正回答得很好,邪教是与正教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释、道等正统宗教一般是“劝人向善”,“辅翼王化”,而邪教是“假神道设教”,打着宗教的旗号干着非宗教或扭曲宗教的事。有趣的是,雍正这一回答竟成中国历史上关于邪教最早的定义。  不过依我看
受访者简介:  隋颂伟  职业:  太古汇(广州)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足迹:  全球六家迪士尼乐园  见到隋颂伟之前,他的同事特意在工作区域里挑选了一个风格活泼轻松的房间作为采访场地,这是历次采访中不曾有过的选择。  房间是平时用来做头脑风暴的场所,可以坐卧不拘,放游神思之所。整面墙的绿植连接着绿色的环形沙发,桌上散放的游戏机和很多玩偶,包括迪士尼超级英雄美国队长的玩偶和红白蓝的五角星圆盾,还有
@眼镜蛇: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觉得大熊猫可爱?  小南: 因为大熊猫完美符合了人类对“可爱”的定义,或者说它们长得很像人类婴儿。  早在网络直播火起来之前,许多人就已经整天趴在iPanda频道上看大熊猫了,死忠粉们对每只熊猫的性格和喜好如数家珍。问题是,人们为什么觉得大熊猫特别可爱而不是其他什么动物?  一名情感正常的人类看到胖哒的反应,跟看到婴儿的反应差不多,小猫小狗同理。研究显示,无论当没当父母
薛之谦  流行乐男歌手、音乐制作人、演员、商人,2006年,发行首张同名专辑《薛之谦》正式出道,并凭借歌曲《认真的雪》获得一定的关注度。  他上综艺、讲段子和做生意,都是为了赚钱做音乐。他执着于音乐的“赤子之心”,让他成了“活体鸡汤”。段子手  最近《薛之谦2个月没写微博段子,结果憋了个大招》的H5,在社交媒体上呈刷屏状态。这支为动漫代言的广告,虽然仅有两分钟,但充满创意和笑点,发布3小时点击就已
六六,这位以擅长描写婚姻及家庭生活著称的女作家,在经历过一次婚姻的波折后,  如今生活得更像个大女子。  在她看来,一个苛刻而挑剔的另一半,也许是能将你送上人生巅峰的人。  而要让世界不那么狭小,男欢女爱就必须退居到人生很小的角落中。    第一次见到六六,气氛略显紧张。由于工作上临时出了点小岔子,一屋子的人兵荒马乱,只听得到她在内间不间断地打着电话,情绪立时切换,声音高高低低,似在方圆千里之外的
这些建于二战后柏林的塔楼曾意味着德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巨大提高,而今,当它们不再被需要时,好像忽然间就变成了城市负担,成了需要被“解决”问题。    和德国大多数的城市一样,二战后的柏林只剩一片废墟,严峻的住房问题在城市重建中凸显出来。除了继续在毁坏的家园中艰难度日,很多德国人不得不住进临时应急帐篷。然而,对许多现代城市的规划者来说,这成了一个打破原先拥挤、混乱的城市格局好机会。生于柏林的摄影师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