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教学背景下的墙面创设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wi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纲要》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从以上表述可知,作为幼儿园教育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主题墙,正是促进幼儿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本人经过几年的主题墙创设实践,认为主题墙在主题教学中有其特定的优势和可行性。下面阐述我们在主题教学背景下墙面创设的经验:
  一、关注主题的完整
  主题墙并不是一幅零散的墙面,主题课程赋予了主题墙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内涵,强调各要素的有机联系。《指南》指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创设时要考虑:1.教师要熟知、理解所创设的主题墙的主题目标,做到墙面处处有联系,突出完整性。2.在师幼共同创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发现墙面的主题完整性。3.强调完整性的同时,也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主题目标,有选择地创设主题墙。
  例如,在大班《动物王国》中,包含了消逝的恐龙、多姿多彩的鱼、动物的秘密等三个小主题。
  首先,教师心中要有主题目标,并寻找主题间的联系,突出完整性。本主题是围绕动物展开,《消逝的恐龙》的教育价值是用查阅资料、观察比较、测量、讨论等方式探索恐龙,获得对恐龙外形、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认识,并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恐龙的认识与感受。而《多姿多彩的鱼》需要幼儿了解不同种类鱼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特殊本领等,形成鱼类的基本概念。最后的《动物秘密》概括了前两个主题,与前两个主题可以建立有机联系。我们可以在前两个主题墙创设中穿插进行第三个主题,从而防止割裂三个小主题,建立联系,突出完整性。
  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主题墙的完整性。如在进行探索恐龙和鱼的秘密时,我们要引导幼儿发现原来我们探索的不仅仅是恐龙和鱼,而是整个动物王国的秘密,从而建立了主题的概念。这样,孩子们收集资料时就不再局限于恐龙和鱼,发现了更多的关于动物的秘密。
  最后,教师应有选择地创设主题墙。完整不代表要面面俱到,可根据班内孩子的特点与活动兴趣,适当增减小主题的比重,将更有助于孩子的自主学习。如在《动物的秘密》中,我发现本班幼儿更倾向于探索恐龙,他们平时常谈论的也是恐龙。因此在创设主题墙时,我有意识地增加了恐龙的比重,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便有了显著的提高,收集的兴趣更高了。
  二、关注主题的发散
  幼儿在创设主题墙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这就是主题的发散性。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幼儿去探索生成新的主题内容。
  例如,在大班《秋天的菊花》主题中,幼儿从菊花联想到昆虫、颜色、菊花茶、菊花展等四种一级分支。接着再从昆虫联想出蝴蝶飞、蜜蜂采蜜、昆虫的家等,了解了花与昆虫的亲密关系;从颜色联想出有红、白、黄、紫等色的菊花,感受了菊花色彩的丰富性;从菊花茶联想到菊花茶饮料、如何泡茶、茶的伴侣等,丰富了幼儿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认识。最后,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喜好,进行了第三级分支的联想。
  三、关注主题的深化
  在关注了主题的完整和主题的发散后,我们要从关注面过渡到关注点,因此就有了主题的深化。实践证明,凡是探索的越深入,理解的就越深刻。我们通过一次次主题活动的细化,将各个领域的内容加以整合,主题墙也得到了深化与拓展。
  例如,在大班《水里的动物》小主题中,我们便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与需要完成主题墙内容的深化。通过孩子们与家长查阅资料、参观水族馆等方法,我们将水里的动物细分为以下六大类:鱼类、两栖类、哺乳类、腔肠类(海葵等)、节肢类(虾等)、软体类等。幼儿最感兴趣的是鱼类和两栖类。
  总之:在主题墙具体的创设实践中,我一直关注主题的完整、主题的发散和主题的深化。创设如此丰富的主题墙,自然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配合,这样我便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主题教学
  1.主题教学开展的程度决定主题墙的内容。
  我们知道主题教学是主题墙的源泉,主题教学开展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主题墙的内容。凡是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理解透彻了主题内容、激发了幼儿参与兴趣后开展的主题活动,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创设的主题墙就会非常丰富与具体,具备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内涵。
  例如,在《马路上的车》中,因为班内事先收集了各种各样车的模型,发放了有关马路上车辆的调查表,加上一位小朋友家里正好有各种各样的交通标志。这样,在有了良好物质准备的情况下,主题活动开展得异常丰富与具体,孩子们对马路上的车和交通标志的了解程度丝毫不低于教师。在此基础上,孩子们用各种方式在主题墙上表达了自己对本主题的理解,思维清晰有条理,内容丰富而具体。
  2.主题墙的创设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
  我们知道,主题墙的创设可以先于主题活动的开展。在一个主题活动开展前,我们邀请幼儿在家长的配合下通过自主学习,先完成一面主题墙的创设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样更可以摆脱主题预设的限制,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
  例如,在《我掉牙了》中,因为孩子们已经有了掉牙的经验,而且家长也完全有能力帮助孩子完成创设任务,因此我将创设任务交给了孩子们。经过三天的准备,孩子们果然能生动形象地描绘牙齿的外形、画出各种保护牙齿的方法、联想出蛀牙的原因等等。这样一面完整丰富的主题墙便诞生了。接下来的主题活动也开展得极为顺利,许多难以解释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主题墙与主题活动是相辅相成的。
  主题教学是主题墙的源泉,主题教学开展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主题墙的内容,而主题墙的创设也能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因此,主题墙与主题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人为地割裂两者联系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二、注重幼儿参与
  1.幼儿的参与是主题墙创设的灵魂。
  主题墙是幼儿开展自主学习的环境,它面向的群体不是教师而是孩子们。我们可以这样说,缺少了孩子们参与的主题墙是没有灵魂的,只有孩子们参与的主题墙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记得刚工作的前几年,许多教师都是自己在布置主题墙。虽然看起来很丰富艳丽,但孩子们并没有丝毫的兴趣,似乎主题墙与自己无关,甚至教师也不怎么去看自己创设的主题墙。现在就不同了,孩子们一有空便聚集在主题墙周围,拉着同伴绘声绘色地能讲述好久,主题墙俨然成为了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一块阵地,所以说有了孩子们参与的主题墙才有灵魂!
  2.幼儿的参与能推进主题墙的创设。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孩子们虽然个子和力量都不大,但在创设主题墙上能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是教师无法想象的。例如,在《长呀长》中,根据幼儿的提议,我们接连创设了春天的秘密、柳树飘飘、豆子豆子快长大、桃花朵朵开、蚕的一生、春天花会开、我爱向日葵等七块墙饰,让教室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由此可知一旦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必将推进主题墙的创设进程与深化。
  3.幼儿的参与是检验主题开展的试金石。
  因为孩子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兴趣支配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参与度来评价一个主题开展的成败与否。一个幼儿积极参与、讨论热烈的主题活动基本上是成功的;反之,如果孩子们参与兴趣不高、没有探索的欲望,那么这个主题活动必然是失败的。正是由于幼儿的参与,才能让教师真实地发现孩子们的想法和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并调整主题活动的开展。
  三、注重家长配合
  1.家长的配合能提供丰富的物质保证。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主题墙的创设除了幼儿的参与外,家长的帮助也是极其必要的。在每次创设中,家长都为班级提供了各种物质保证。比如:收集各类资料、陪孩子做调查、参观各类主题馆、制作亲子作品等等。正是家长们积极的帮助,才让班内的主题墙丰富多彩。例如,在《丰收了》主题中,家长带着孩子们参观了郊区的农庄和逛了菜场,并完成了调查记录表;辨认了各种蔬果;还有家长为幼儿园提供了大量的蔬果图片和各类种子。这样,原本抽象难懂的主题变得形象具体,在此基础上创设的主题墙自然吸引了孩子们的观察与讨论。
  2.家长的配合能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作为家长,他们非常希望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园内学了什么,也有心想要教孩子,可往往因为不了解园内的课程,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感受。现在,主题墙的创设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使一部分迫切想了解孩子的家长清楚地了解了园内主题开展的过程。他们通过与孩子一起调查、收集、讨论、思考,发现了孩子学习的每一个过程,无形中也提高了家长的教育能力。我发现家长们经过几次主题墙创设后,会在接送孩子时习惯性地看看主题墙,这样他们在家指导孩子时更加有的放矢了。部分没有积极参与的家长也会在下一次创设时投入更多的精力。
  3.家长的配合能促进创设的积极性。
  创设主题墙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教师往往会因为各种琐事延缓主题墙的创设进程。这时,家长将收集的资料、记录的调查表、孩子们画的观察心得交给了教师,又有哪个老师还会延缓呢?因此说,家长的配合能促进创设的积极性。现在,家长们会习惯性地在周末陪孩子完成各项工作,周一时带到班内。就这样,家长、幼儿、教师三者之间形成了一条相互促进的工作链,使主题墙的创设工作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在实施主题教学背景下创设主题墙时,要关注到主题的完整、发散和深化,实践中要注重主题教学、注重幼儿的参与和家长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具有教育价值、符合孩子兴趣和需要、促进孩子自主学习的主题墙。
其他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指南》告诉我们,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在丰富多彩的审美环境中采用视听、律动、游戏等多通道感知的方式欣赏
期刊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废旧塑料瓶非常感兴趣,玩法也是多种多样,“娃娃乐”正是围绕着孩子们的兴趣点而设计的。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了瞄准能力、计算能力,增强了音乐节奏感受力,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拓了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适合年龄段:3~6岁(大、中、小班)  制作材料:  饮料瓶、废旧皮球、废旧纸箱、小塑料球、自动喷漆(红、黄、绿)、即时贴、剪刀。  制作步骤:  1.把饮料瓶包装纸
期刊
设计意图:  传统的绘画活动因过于强调技能而遏制了幼儿的创作热情,每次绘画活动总有一些幼儿不想画、不喜欢画。幼儿天性爱玩,如果将玩的因素渗透到绘画中,创设一个充满游戏趣味的活动情境,在玩耍中探索技巧、自由绘画,出“奇”定能制胜。记得一次水粉活动结束,几个幼儿在盥洗室清洗调色盆,不知哪个小调皮用抹布沾着颜料往墙上扔着玩,其他幼儿见了纷纷效仿。他们嘻嘻哈哈玩得不亦乐乎,白瓷墙上很快出现了一幅“抽象画”
期刊
设计意图:  秋季,迎风飞舞的落叶让孩子们满心欢喜:他们或捡拾、或追逐、或欣赏,落叶俨然是大自然在秋季送给孩子的一份厚礼。他们在落叶中玩耍的样子,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绘本人物——木子,它是一头用木头雕刻的小鹿,是木子绘本“秋叶”的主人公,绘本中它和秋风、秋叶嬉戏、玩耍,那灵动的样子宛如天真无邪的孩子。于是我们精心设计了这节活动,带领孩子们通过游戏的形式、诗性的语言感受秋季大自然特有的魅力。  活动
期刊
《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那么,如何激发小班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呢?结合多年教学实际,谈谈本人激发小班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四点经验做法:  一、科学的活动内容是保障剂  1.遵循年龄特点。  针对小班幼儿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较差,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且注意力
期刊
绘本是由文学家和艺术家集思广益而形成的智慧结晶,它有着其它任何幼儿读物都无法取代的功能。绘本内涵丰富,教育意义深远,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珍贵资源。然而,幼儿园作为培养幼儿绘本阅读能力的重要基地,并未充分认识到绘本的重要意义。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绘本阅读的内涵和价值,对于帮助幼儿教师走出绘本阅读的误区,提升幼儿阅读质量,促进幼儿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绘本阅读的内涵  绘本阅读是幼
期刊
近几年,我和同事们在区角游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由原来老师不愿意开展,孩子不会玩,到现在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通过实践,老师们就如何在区角游戏中进行科学创造性的指导,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科学选择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区角游戏活动的安排、设计,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一定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能大中小班都玩同一个游戏,比如娃娃家设在小班,超市、医院等设在中大班。区角活动时还要考虑幼儿已
期刊
支教到农村,工作的地方是一所新建的幼儿园,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孩子们之前也没有上过幼儿园,因此对幼儿园里各式各样的玩具和文具都充满好奇。  虽然已经是中班了,但很多小朋友没有见过油画棒,更不要说用过油画棒了。所以,当我在美术活动中取出油画棒让他们绘画时,他们都异常兴奋,对油画棒更是爱不释手。可最近,我发现班里的油画棒在逐渐减少,我很纳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星期一的早上,凡凡的奶奶把凡凡送到幼
期刊
一、案例背景  沙池活动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非常热衷的一项活动。每次到了户外活动时间,沙池里总是人满为患。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因担心幼儿玩沙缺乏运动量,无奈暂时“关闭”了沙池,收了玩沙工具。但即便这样,在沙池中,仍然可以看到固执玩沙的幼儿,把飞盘、树枝、树叶当做工具,乐此不疲地游戏着。这不禁让老师们思考,冬天,到底可不可以玩沙,如何玩?  二、案例描述  (一)孩子的渴望  场景
期刊
一、主题由来和设计意图  一天早上,凯凯小朋友在家里没来得及喝牛奶,就把牛奶带到幼儿园里来喝,几个小朋友马上围着凯凯议论开了:“我不爱喝牛奶”,“我在家喝高钙奶”,“我爱喝草莓牛奶”……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我随即提议:“小朋友们回家后,把你们喝的牛奶包装袋、包装盒带到幼儿园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喝的是什么奶?”在收集牛奶包装袋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么多种的牛奶是怎么做出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