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lb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脊梁。在开启“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需要我们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理论内涵,领会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当代价值,并以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为指导,营造全社会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良好氛围,鼓励人人担负时代责任,人人争做新时代英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理论内涵;当代价值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我们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凝练其基本要旨,强调其重要价值,揭露个人英雄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实质,促进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的良好风气,发扬英雄精神,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一、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理论内涵
  (一)时势造英雄
  马克思主义主张时势造英雄,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每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任务需要解决,也都会有敢于立时代潮头、主动承担历史使命的人,即社会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涌现杰出的英雄人物。马克思曾说过:“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其明确概括为:“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即英雄的产生是时代的需要,是时势的造就。一些人顺势而为,把握了时代发展趋势,承担了时代的任务,最后成为英雄人物。
  (二)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人民群众对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说是最大的贡献者和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人类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物质财富,还创造了辉煌的精神文明和精神财富。在社会历史变革中,人民群众起决定性作用,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英雄是人民群众的一员,马克思在肯定人民群众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肯定了人民群众当中的英雄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每个平凡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伟大出自平凡,每个平凡人都可以成为英雄,所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并作出贡献的革命者、劳动者皆是英雄主体的构成人群。在各个岗位上奉献的每一位劳动者都是“无名英雄”。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英雄模范们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具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精神,其中很多同志都是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典型,展现了一种伟大的无我境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二、个人英雄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实质
  新时代我们需要在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进行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牢牢铭记英雄,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同时我们还要揭示个人英雄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实质,在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指导下,让英雄受到最大的崇敬,让英雄精神得到更好的弘扬,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一)个人英雄主义的错误实质
  个人英雄主义秉承的是一种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个别英雄杰出代表创造,否认了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主义英雄观认为英雄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秉持人民群众决定性作用与伟大人物引领性作用相统一的理念,纠正了个人英雄主义将伟大人物作为历史决定性力量的谬误。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主张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以大公无私作为英雄的个人品德,摒弃了个人英雄主义以个人利益为价值导向的历史局限性。毛泽东最早将“大公无私”作为英雄人格的内涵,他指出,好的领袖和干部应该“不要自私自利,不要个人英雄主义和风头主义……是大公无私的民族的阶级的英雄”。集体英雄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在价值导向上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前者崇尚集体利益,后者则崇尚个人成就,二者所指向的道德境界高下立判。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实质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典型的唯心史观,是一种唯心主义错误思潮。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科学严密的理论体系。历史虚无主义则从唯心主义出发对中国共产党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等进行研究,否定已有历史研究成果,以偏概全,将整体性发展的历史割裂开,相互孤立。区别于以往唯心史观的错误观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科学性在于坚持唯物史观方法论原则分析,是真正科学的英雄观。
  三、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当代价值
  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需要英雄为之冲锋在前,需要英雄精神铸魂励志。处于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其价值体系的形成更加需要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为之导航。
  (一)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理论价值
  对待英雄的态度,就是对待历史的态度,“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时势造英雄,时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因时而变、因势利导,英雄才能有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观的论述继承与发展了“时势造英雄”的观点,强调一个有希望的国家和民族不会坐等英雄自发产生,而应顺应时势,自觉主动地培育英雄,造成英雄辈出的良好局面,“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解决好如何对待英雄的问题。以往我们常用“高大全”方式宣传英雄,呈现“英雄是只求奉献的完美者”的固化形象,以及不良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人对英雄缺乏敬重、感恩,甚至抹黑诋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英雄观的相关论述中强调,一方面要高扬英雄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另一方面必须充分满足英雄作为现实人的合理需要,应获得人民、国家和社会更多更好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创新发展了对待英雄的观念和方法。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为培育英雄和对待英雄作出了新论断。
  (二)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实践意义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价值体系形成的关键时期,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融入思政课,促进马克思主义英雄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主动开展好思政教育工作,涵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奉献与担当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培养高素质爱国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青年学子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深入学习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身边榜样模范的同时,要善于结合实际情况,不仅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学懂悟透,更要用马克思主义英雄观规范自身行为,落实到日常点滴小事。青年学子应自覺传承英雄精神,不断为自己补充精神之钙,提升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人争做平凡英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注入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习近平对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发挥功勋荣誉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 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N].人民日报,2016-05-19.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7-02.
  [6]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30.
  【本文系2021年度河北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资助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研究”(XJCXZZSS2021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科学总结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经验,对于坚定制度自信,从而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发挥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国家制度建设;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在革命、
【摘要】深化政治巡视、提升政治监督效能是新时代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高校巡察工作要把准政治巡察职责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式方法,建立健全上下联动的组织领导机制、协作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专兼结合的队伍选配机制、贯通融合的资源共享机制,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监督网,以高质量巡察助力高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校巡察;提质增效;从严治党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来已久,是伴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的,并且人与自然的关系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古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依赖型关系;在近代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限索取和破坏,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变成了对立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下,需要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基于此,本文通过社会哲学的视角,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摘要】“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围绕人民对居住环境、功能定位、生态文化的多样需求,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在党建引领下,共绘“一张图”、共下“一盘棋”、共织“一张网”,使联动逻辑下的多元参与、机制增效、治理深化的效能得以发挥,补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短板,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宜居城市。  【关键词】老旧小区;党建;改造;治理  随着城镇化率逐年提高,城市应该形成更为协调、更为科学的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法治建设在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依托作用。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需要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法治建设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为基础,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治文化建设。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逻辑考量;实践路径  从法治建设的层面来看,我国的法治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紧密联系的。中国共产党是不断自我进步的
【摘要】勞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分析了劳动教育对于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以及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急迫性,结合当代学生党员的特点,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党员的教育及管理中,并探讨了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生党员;党性修养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摘要】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高校需要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时,既需要始终加强制度建设,还需要全面处理高校发展与党组织建设之间的关系,将规范内容、创新方法以及落实责任作为工作重点,构建完善的科学评价机制,从根本上推动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数量众多,学习型党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
【摘要】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得以发展的内在要求,“三新”经济与我国消费升级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应该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在秉承商业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对于风控体系的建设,使经济发展更加具有韧性;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应该大力提倡“双新”垂直的管理模式,在“新+薪”的政策支持下,建立相应的平台来促进“三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驱动消费不断优化升级。  【关键词】 新常态背
【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全体党员的终身课题,是强化党员意识的重要法宝,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体党员牢固树立党员意识就是在思想上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和原则相统一,使之成为自觉性认识和自觉性行动。本文旨在使全体党员认清初心与使命,树立正确的党员意识,认清和把握党员身份。  【关键词】 初心;使命;党员意识;全体党员  一、初心、使命、党员意识的基本内涵  初心,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