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文化中写下特色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ry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德育:李局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中山市自2007年起在全市全面推行德育“一镇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一班一亮点”的“三个一”工作方略,将特色班集体建设作为学校高位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抓手和全面实现学校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请问,中山市选择将特色班集体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其背后有何深意?
  李长春:中山是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中心城区比较小,主要是镇区经济,打造的经济理念是“一镇一品牌”。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东西都是相通的,中山市的这个格局建设对学校的建设也产生了一定启发。中山市提出教育的“三个一”:建设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个学生,成就好每一个教师。
  建设好每一所学校就需要建设好每一个班级,因为班级是学校最小的细胞,同时班级又是由一个个学生个体组成的。从现代教育的人本特征来看,教育的出发点是解放个性,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是各有特色的人。为了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在建设班级的时候,我们就考虑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想到了特色班集体的建设。
  学校教育应该充分尊重班级间的客观差异,允许每个班级培育和发展不同的班级文化。在德育管理的导向上,不宜片面追求德育活动的统一和同化,而应赋予班级活动的高度自主权,积极营造张扬班级个性的活动空间。我们允许每个班级“因班施育”,采取适合生情、班情的不同管理方法,使之呈现“百班争鸣”的文化建设新格局,努力实现“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心态阳光、习惯良好”的育人目标。
  中国德育:全市范围内推进特色班集体建设是一项庞大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请您谈谈中山在整体推进这项工程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将难题一一化解的?
  李长春:中山市特色班集体建设的目标是让班集体在“打造亮点、营造特色、创造品牌”的实践中更生动地体现出班级的品质、品位,凸显出师生的文明素养、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怀。整个中山市有将近一万个班级,每个班级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是不容易做到的,难免会有同质化的倾向。在整体推进特色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怎么在共性的基础上提炼出内核的东西来形成特色,即如何通过构建“一班一亮点”这一有效载体,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成功、教师发展、学校繁荣以及家校联动,使特色班集体成为师生和谐共生的精神家园。
  为了更好地构建“一班一亮点”,我们在班级“硬文化”和“软文化”两个方面下功夫。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即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名、班训、班歌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
  我们提出班级“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法则: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特点,突出班级特征。比如保持教室干净整洁,建好图书角和绿色窗台,并倡导整体设计班级形象,精心设计“班级名片”。
  和“硬文化”相比,我们更加注重班级“软文化”的建设。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班级套上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其“软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软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的,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取决于班级“软文化”环境是否健康。具体做法包括形成健康、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班级精神;健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人性化制度;开展行为与活动的教育。
  中国德育:高效运转的机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全市推进特色班集体建设工作,离不开良好的氛围以及规范的制度和管理。请问,中山市在解决运作机制的问题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可以一同分享?
  李长春:为保障特色班集体建设的全面推进,我们非常注重优化外部环境,营造良性氛围。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形成了“行政主导、学校主体、班级主动”这样一个运作机制,加大班主任建班育人的运行力度。
  我局建立了“三维互动”的运作模式,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班主任整体联动,全面推进特色班集体建设。其基本思路是: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政策之后制订规划,然后确定目标、组织协调。学校加强指导,提供学习交流和反思分享平台,强化培训、优化过程、细化评价。班主任因班制宜,以班为本,相机引导,找准切入点,寻找生长点,营造最亮点,努力打造班级文化,争创特色班集体。
  我局专门成立了“中山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吸纳了一大批本市优秀的德育干部和拔尖班主任。在德育科的领导下,他们具体负责统筹和指导全市中小学班主任核心能力建设。各镇区都成立了区域性特色班集体建设的领导机构,各直属学校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特色班集体的工作。
  同时,我们把特色班集体创建工作纳入德育常规工作日程,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健全包括计划与总结制度、过程指导督查制度、评价反馈制度、阶段性成果展示制度等工作制度。每年评出100个市级特色班集体,我局专门发文给予表彰并颁发奖牌、奖状和奖金,还要求各获奖班集体隆重举行挂牌仪式,把牌匾挂在教室门口至少一年,然后永久保存在校史室,成为学校永远的荣耀和骄傲。各镇区以特色班集体评选为抓手,举行形式多样的创建评比活动,如申报陈述、实地考察、班会观摩、师生访谈、问卷调查等,既是一次评选会,更是一次交流会。
  为保证特色班集体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设立了专项经费,很多镇区也加大对特色班集体创建工作的支持和奖励力度,如沙溪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每年设立专项经费10万元,用于支持学校特色班集体创建的硬件装备建设、文化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奖励津贴等,切实促进了全镇中小学特色班集体建设的稳步发展。
  中国德育:特色班集体建设固然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和各位中小学校长的科学实施,但归根结底,其核心力量还在于班主任。请您介绍一下,中山市在提升班主任队伍的德育专业能力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   李长春:班主任是特色班集体建设的主力军,班主任专业化的水平决定了特色班集体散发成长气息的效度。中山市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以“有智慧、善管理、能创新、会总结”为培养目标,以提高人本意识、责任意识、策划意识、心育意识为重点,坚持“以我为主,内外结合,双轨推进,分层落实”的培训思路,做到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结合,专家培训与自我培训结合,全员培训与分级培训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结合,通识培训与专项培训结合。
  2006—2014年,我局共举办班主任培训活动33期,近两万人次参加,培训地点包括中国教科院、华中师大、南京师大、上海师大、首都师大、福建师大等;2015年3月,我们利用网络视频直播系统,特邀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陈萍主任举行“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的文化建设”专题报告会。与大师对话,让中山的班主任们对教育转型背景下班集体建设有了全新的领悟与视界。与培训活动相配套的是,从2007年开始,德育科分四批向全市中小学德育干部推荐了德育专著44本,规定每人每年要通读3—4本德育专著,然后各单位定期举办德育论坛进行学习交流。
  中山市十分重视通过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来促进班主任水平的提升。2014年和2015年,中山市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大赛,通过比赛充分调动了广大班主任学德育理论、育人技能的积极性,推动了全市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中山市目前有广东省名班主任十人,有王家文、韩宜奋、张丽娟、孙川四个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另有三名班主任已被确定为第四批省名班主任培训对象。各镇区和学校也建立了一批镇区级或校级名班主任工作室。这些在工作中高度负责、开拓创新,在班集体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班主任纷纷脱颖而出,推动了全市班主任专业能力的提升。
  2013年4月24日,德育科在东区初中举行了“中山市中小学班集体创新管理现场会”,大力推广该校班级管理“双线制”的典型经验。我们主动为名班主任铺路搭台,发挥中山纪念中学王家文、韩宜奋,市实验小学张丽娟3个省名班主任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18位市级优秀班主任在工作室跟班学习,产生了积极的辐射带动效应。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大批参加培训的中山班主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创新工作、茁壮成长,为学校德育的改革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共同铺就了中山德育的星光大道。2013年,中山市获得31项“广东省德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首次举办全省“六个百系列”学校德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在600个获奖项目当中,我市获奖76个,列全省第一。2015年上半年,中山有16个德育课题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度省级学校德育创新项目立项,其中有省重点课题5项,总数列全省第一。
  中国德育:回顾八年来中山市推进特色班集体的实践,您认为还有哪些独具本地特色和富有创新性的成果值得推广?
  李长春:自开展特色班集体建设八年来,中山市的特色班集体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各学校的班集体特色基本可分为六类:以书法、绘画、民乐、舞蹈、剪纸等为主的艺术类特色班集体;以科技创新、科技发明等为主的科技类特色班集体;以经典诵读、传统道德、孝美教育、国学教育、书香校园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类特色班集体;以体艺超群,外语见长等为主的综合实践类特色班集体;以篮球、足球、乒乓球、三棋、武术等为主的体育类特色班集体,还有以中山名人名字命名的特色班集体,如中山班、仙逸班、君里班、杨殷班、方成班等。
  这些特色班集体从内容和形成看,体现了五个特点: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培养;立足于班级所处的环境和区域特色;立足于班级的教育资源,包括家长、科任教师团队,特别是班主任的智慧、风格和特长;立足于本土传统文化、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项目;立足于传承与弘扬中山历史文化名人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正是这五个立足,使全市各学校的特色班集体建设各领风骚、异彩纷呈。近年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德育》《广东教育》《中小学德育》等报刊对我市学校德育以及创建特色班集体工作先后进行过报道。
  中山市特色班集体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这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和各位中小学校长的科学实施,其中核心力量还在于班主任。我们认为,班主任核心能力是由班级工作的核心课题所决定的,新课改背景下的班集体建设面临的核心课题,是将班集体建设为整体育人的平台。展望未来,要解决好这个复杂而艰巨的课题,需要班主任具备将理论与技能、管理与教育融为一体的综合育人能力。《资治通鉴》开篇将人分为四类人:有才有德者,圣人也;无才无德者,愚人也;有德无才者,君子也;有才无德者,小人也。品德是用来驾驭才能的,才能是用来助长品德的。抓德育工作很重要的内容是建设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中山市特色班集体建设将围绕班主任专业化核心能力——教育思想力、文化经营力、资源开发力、自主创新力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继续努力。
  责任编辑/李 敏
其他文献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而社团正是继承、传播文化的一个载体,通过社团举办的各项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年来,安溪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安溪一中”)缤纷多样的学生社团,竞放异彩,为高中生活增添了一抹抹亮色。  26年:文学芳园,一枝独秀,历久弥芳  云帆文学社是学校众多
校园与“超市”风马牛不相及,但凡事都有“规律”可循。超市有大空间,人生活要逛超市;校园有大空间,孩子们进校园要“逛荡”,要生长。皆有大空间,皆有生活着、生长着的人,校园与超市得以链接。现借用此文,说解南通市城中小学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实施策略。  行为养成“生活超市”之诞生  环顾“超市”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虽有二十年之久,但仍一派繁荣,网络超市更是风生水起。超市为什么兴旺发达?归纳之即为“自由”二字:
特色品质学校建立的实质,是如何更好地实现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以及家校合作的目标。基于此,邯郸市复兴区百花小学(以下简称“百花小学”)以特色品质学校创建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养习教育为特色办学方向,以学生成长为落脚点,努力构建特色品质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建设一所学生喜欢,满足每个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学校。  “养习教育五大纲领”是我校不变的主线,即:养正品之习、养笃学之习、养审美之习、养运动之习
呼伦贝尔,一座得名于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的城市,与俄罗斯、外蒙古接壤,在雄鸡似的中国地图上,呼伦贝尔就是这只雄鸡殷红的冠子。这里有水草丰美的草原,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作为草原人,呼伦贝尔的教育工作者知道马儿不能一步跨过辽阔的草原,高尚的道德情操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  中小学生处在人生起步阶段,一点一滴的教育积累格外重要,因为孩子的良好习惯就是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江苏徐州有位名叫李子艺的13岁女孩,她多才多艺,无论是面塑、泥塑,还是画画、剪纸,都很擅长。她的《西游记》人物面塑作品被日本半田市博物馆收藏。令人吃惊的是,她并未特意学过这些,更说不上受过正规训练。她母亲是著名的民间艺人,父亲喜爱画画。她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她妈妈说:“一两岁时她就看着我在外面摆摊捏面塑,自己也在旁边拿面捏着玩,我根本没有教过她,三四岁就能捏成型的人物、动作作
据人民网报道,日前,晋中市教育局印发“十项规定”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将从4月1日起试行,旨在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禁止补课年年在说,可禁止不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回顾我国的教育史,几乎从建国伊始到“文革”结束,教育都在镣铐中踟蹰前行。恢复高考以后,人们重新发现了教育意义,重新燃起对知识的渴望。然而,由于从一开始就播下了功利主义的种子
“真没有名额,别着急,下次还有机会!”长春市宽城区南京小学的班主任杨老师无奈回绝,这样的电话,她今天已经接到了几十个。可话筒里依旧传出对方诚挚的恳求声。这是在办着上学、转班的大事?不,这不过是学校要召开运动会,因为场地限制,预留了少量家长名额,家长们得知后,一个个满怀热切地想要参加,所以反复打电话给班主任。  这跟往日真有天壤之别。  以前,每次老师请家长到校,爸爸妈妈都互相推托,因为他们特别不想
楚水小学,处处充满生机:“阳光信箱”“阳光班级”“阳光少年”“阳光教师”“最美小使者”……一个个美丽响亮的名字犹如一轮轮太阳光芒四射,温暖心田。  学校构建了以“蒙以养正,厚德强能”为办学思想,以“立学习礼,尚德求真”为校风,以“勤学好问,善思笃行”为学风的阳光德育理念系统。学校力求用“新视觉、新创意、新画面、新气魄”的校园环境来熏陶和滋养学生的“大德、大志、大行、大才”,充分发挥其“润物细无声”
基于近九十年师范办学的历史传统,在发展教育理论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发展教育”的办学理念,涵括增长极限观、综合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内容。我们认为,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发展要取得内在平衡,特别是当办学规模达到极限后,办学质量的提升才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学校教育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富有个性、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复位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学生”,教
在巴西,德育主要是道德及公民教育或价值观教育。1500年,葡萄牙人卡布拉尔“发现”了巴西。自此以后,殖民制度、君主制度、共和制度、军人独裁制度和民主共和制度在这个国家依次上演。可以说,巴西是一个缺乏稳固民主制度根基的国家。尽管如此,各时期政府均将道德及公民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而道德,总是与每段历史时期执政力量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紧密相连。    道德及公民教育在各历史时期  均占有重要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