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调动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23456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道路上最好的老师,因为它是促使学生对具体学习内容产生持续学习欲望与热情的决定性情感因素。可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育教学策略。以下,我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策略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紧抓学生的兴趣点和好奇心
  小学时期,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尚不完善,他们以形象认知为主,同时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趣味故事或新鲜事物兴趣浓厚。所以,为了提升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我们就可以从他们的兴趣点和好奇心入手:
  1.趣味故事抓兴趣点
  为了契合小学生形象认知的口味,小学语文教材优选了许多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诸如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历史故事《孔子拜师》以及科普故事《奇怪的大石头》等等。这些课文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吸引孩子们深入语文学习和探索中来,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用问题来抓住好奇心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契机,也是抓住学生好奇心的重要方式。试想语文教学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讲,然后就是背诵和默写,那同学们还有学下去的欲望吗?为了吸引孩子们深入学习,我们就可以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点,设置问题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牵引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
  比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到游记类文章的写作技巧。笔者就通过问题进行启发,引导他们深入思考:①这篇写景文有怎样的鲜明特点?②本文用了什么写作顺序?从哪些角度重点描写?假如没有这些问题的启发,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不能抓住这些隐藏的知识细节,也就无法学到相应的游记写作技巧。
  二、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调动其学习兴趣
  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通常局限为“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此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未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仅仅将学生作为储存语文知识点的容器,致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学习效果自然也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鉴于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时,应当适当摒弃“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尊重学生语文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尽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究性语文学习活动。相信,这不失为有效调动与诱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突破口。对此,我感受颇深。如,“朱”、“珠”、“蛛”、“株”这四个汉字由于同音,而一年级的学生辨别意识又较差,因此经常出现混淆、错用、乱用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的活动,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带领学生制作“朱”字卡片,另外再制作“虫”、“木”及“王”这三个部首的卡片;随后,三个学生为一组,其中一个学生以“朱”字主体再任意搭配“虫”、“王”、“木”组成一个新的汉字,其余两名学生需要快速反应,说出所组新字的正确发音、词语搭配等。这一学习模式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学习兴趣得到了空前的维持与保护;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对于这四个汉字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了,日后的使用过程中也很少再出现错用的现象。这表明,采用独立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其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实现对于所学具体知识点的轻松认知与熟练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带领学生深入多媒体创设的学习情境,诱发其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平铺直叙的语文教学形式通常持有强烈的排斥及抵触情绪,更倾向于也更愿意融入到五光十色、好玩有趣的真实教学情景之中。
  多媒体教辅设备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巧妙创设一个兼具趣味性与直观性的良好学习情境,从而保障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诱发与调动,并进而实现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获得。
  四、组织学生进行趣味性较强的课堂游戏,保护其学习兴趣
  游戏是小学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一年级的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我认为,鉴于学生的这一主观心理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将特定的游戏形式融入到具体语文教学活动之中。这既可以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同时,还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如在积累了一定量的词语基础之后,我组织班上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词语接龙”游戏,如,高兴——兴奋——奋不顾身——身体——体内——内心等等。这样一来,一是活跃了课堂氛围,达到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二是教学效果十分良好。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时,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这一主观因素,并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方法,这样才能在促使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与调动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具效率与质量。
其他文献
如果说我们的教学质量还需要提升,笔者认为需要提升的不是教学内容的精准鉴赏,因为我们的鉴赏技巧已经做得无懈可击。但是我们的教学还确实有一段距离需要去提升,主要表现为学生阅读文本后,并不能正确理解文本的内涵。这不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差,主要是由于他们缺少应有的生命体验,所以就无法准确领悟文本。鉴于此,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形成真实的生命体验,让学生在阅读鉴赏中做到能
21世纪是经济发展的时代,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此同时各种不正之风也在逐渐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甚至这些不和谐的因素已经有向我们下一代蔓延的趋势。所以如何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笔者以为,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欣赏那些“大师”的作品,我们的学生能够与那些名家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这个过程,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我相信是非常
一、中学生为什么要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一)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层出不穷  在农村中学有许多留守儿童,且问题很多: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针对这种现状,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
高中学段学生的学习科目多,时间紧,压力大,但是语文能力的培养却不可能是速成的,需要经过漫长的学习与积累,比如阅读理解能力,并不是老师精讲几篇课文就可以养成,而是需要学生主动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因此,在高一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有限的学习语文时间,借助经典篇目,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当下,保护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等古文物和古建筑的热潮高涨。近期,保护古地名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在护“古”的浪潮中,客家地区随处可见的堂联,以及堂联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蕴,却少了关注的目光。堂联,是中国姓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楹联的形式对家族堂号的补充说明,主要用于家族祠堂,亦称祠联。  如何利用现有的地区文化资源融入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认识和继承优秀的客家文化,是客家地区的语文教师肩
中学语文作为重要课程,其被边缘化的现象严重。教学方式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实践经验对语文课堂的有效性研究做简要概述。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中学生还处于一个懵懂的年纪,对某些课文中的深层意义还不能十分透彻的理解,还不完全具备成熟的思考认知能力,所以其对某些文章的理解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朗读,读书百遍
新课程的实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将各学科与综合实践有机结合,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如何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最终确保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是我们面临和思考的主要问题。  校本课程《校园植物文化》以植物为载体开展系列活动,引领学生走近植物,积极挖掘植物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性运
一、立足真实,呼唤理性——创设宽松学习环境 不同的环境,会使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同。在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环境下,学生会受到语文的熏陶,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必要因
教学思路: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景物描写,景物描写能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对景物描写的能力,我觉得可以从教材入手,名家名篇就是一个活例子,在写景作文教学中我采
文学接受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接受活动如果得到了老师的重视,并且老师对其进行了重点讲解,那么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文学创新能力都能得到非常好的发展,为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具备丰厚的文学内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是,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不管是文学接受活动的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得不到语文老师的重视,并且文学接受活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对此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