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u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对学与思的关系极为精辟的论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思、深思、善思,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让他们思有所学、思有所得。
  一、激发兴趣,唤醒学生思考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一些新奇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进而产生认识的渴望。教师要充分寻找“兴趣点”,以趣激思,唤醒学生的思考意识。
  1.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教师若能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因素,结合教学目标抓住时机,有意识地展示有利于学生学习模仿、概括的教学内容,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思维。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引导学生分析“赤壁之战为什么能以少胜多”的原因,这是理解课文的关键问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互动中,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问题,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也可利用插图,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如教学《王二小》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观察三幅插图:第一幅,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第二幅,鬼子迷路;第三幅,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在学生充分观察插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们想看看故事的结尾吗?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想,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2.利用教学媒体的趣味性。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发挥电化教学特有的“生动形象”、“声像同步”等优势,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播放桂林山水的影片,让学生观赏桂林山水的多姿多态,从一座座拔地而起形态万千的山来引导学生用一个“奇”字概括这个特点;从一座座山排列着,一个个山峰耸立着,真是奇峰罗列,引导学生用一个“险”字来概括这个特点,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接着,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出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似新生的竹笋。这样,学生既学得有趣,又学得生动。
  二、设疑问难,促进学生思考
  疑难问题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催化剂,问题解决的过程便是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设问,不断生成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有效提问。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设计围绕课文内容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首先出示填空题:小女孩第( )次擦着火柴,看到了( ),因为(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完成填空,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为什么我们擦燃火柴时看不到小女孩所看到的这些景象呢?”让学生在思考中去探究和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课文。
  2.布置悬念。教师要善于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置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的思想、观念等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在积极的思考中达成教学目标。如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先在黑板上板书“林则徐”和“鸦片”,要求学生把二者联系起来说一说,并把学生的回答归纳为:林则徐销毁鸦片→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接着提出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讲述虎门销毁鸦片的过程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有思考价值,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参与,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3.有层次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结构,要把科学知识的内在顺序与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有机结合,遵循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路线,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学《“年”的来历》一课时,在学生自读、自学课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汇报,把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整理并有顺序地呈现出来:年是怎样的一种怪兽,对人们有何危害?白胡子老头儿是用什么办法把“年”兽赶跑的,说明“年”害怕什么?后来这一风俗又是怎样演变为“过年”的?然后引导学生有顺序地阅读课文,分析问题,在思考交流讨论中解决问题。
  三、营造环境,激励学生思考
  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先板书“小壁虎”,问:“同学们见过小壁虎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示几幅小壁虎的图片进行介绍:“壁虎,外貌像蜥蜴,对人完全无害,全世界的壁虎有750种。他们头大个小,足趾大都伸展且有吸盘,喜欢夜里爬在墙上静候蚊蝇,尾巴有的尖长,有的短钝,有的是球形。”介绍后板书“借尾巴”。接着让学生读课题后问:“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当学生提出疑问:小壁虎不是有尾巴吗,为什么还要借尾巴呢?它向谁借呢?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读课文,就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求答案了。
  四、给足空间,保证学生思考
  思考是一个过程,学生回答问题这段时间往往是学生心理活动最活跃的时间,也是锻炼他们思维能力的大好时机。教师要针对问题的难易,留给学生充足地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产生顿悟,提高思维能力。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结合教材问学生:课文中说“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真的是刀在绞“我”的心吗?学生回答:“不是。”教师进而提出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呢?”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用心研究这个问题。学生经过认真读书思考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经过了三个层次的不断深入:战友被烈火焚烧的痛苦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时还有担忧、无奈和绝望→这是多种复杂的情感纠缠、撞击“我”的心,使“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抓住了学生思维和情感上的焦点,给出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
  五、方法导引,助推学生思考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在形成语文能力的同时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如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一方面要关注课文内容来挖掘文本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还要抓住作者表现母爱的语言形式,从有特色的语言来深入分析课文。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三个“我的母亲”有何用意呢?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句式倒装、语气重复而产生的特殊表达效果,即,缓慢的节奏感、艰辛的形象感、惊讶的情味感。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习得语言,掌握语言的表达方式,学到习作的方法,还有效地发展了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王天杰
其他文献
教材简析:  《我最好的老师》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怀特森先生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课文结构清晰简洁,开篇先具体描述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接着概括地描述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教学时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进行互动交流,在交流中明晰“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和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一个人的特点的写作方
期刊
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利用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教得有“趣味”,就要遵循游戏法则,给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运用竞技游戏,培养发散思维  现行美术教材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教师要结合教材创设游戏化的情景,让学生在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玩一玩的过程中参
期刊
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低和知识经验不够丰富的局限,决定了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认知特点进行引导,准确把握引导的度。  一、情境:相机引导的土壤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交流、思考的情境,在情境的辅助下,自然而又不露痕迹地引导,将其“引导”的艺术发挥得淋
期刊
教材简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主要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灾旱,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星星。文章篇幅虽然短小,但情节却起伏生动,紧扣“变化”为读者展示了无私广博的爱带
期刊
好的教学个案,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和总结,也有鲜活的事例、真实的记录、深刻的反思、全面的分析,可以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借鉴,促进共同成长。  一、让个案研究成为教师知行合一的“桥梁”  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目
期刊
近日,在拜读了王晓春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与营销小说《输赢》之后,感触颇深。个人认为,不仅在营销中要有“以顾客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在班级管理中也应该有“以学生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在转化所谓的“问题学生”时更应该有这种理念。  一、“摧龙”第一式——分析学生  多方位考察,做好学生分析。在实施“转化”教育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对学生有效调查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品行表现、学习态度、家
期刊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在我的书柜里珍藏着很多书,最喜欢的就是《教海漫记》。我经常翻开它、走进它,去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对话。  1999年,于永正老师应邀到枣庄讲学。第一次见到于老师,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他的教学朴实自然、轻松幽默,他的京剧演唱精美绝伦、令人陶醉……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聆听小学语文泰斗级人物讲课。精彩的课堂教学、语文大师的风采魅力深深
期刊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弊端。如,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课堂被课件牵着走,教学出现重视形式忽略实效等现象。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运用多媒体才有“度”呢?  一、坚持以启发式为主  信息时代,教师既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去刺激、鼓励和指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又应视学生学习兴趣、能力和教学目标
期刊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的要求是:“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它也许仅有几座平房,几棵老树,一个小操场。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许多多欢乐的日子。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或者写写发生在校园里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高年段的教学目标有这样一段表述:“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在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文章内容的层面上,引导学生一味品读,直至味如嚼蜡;有一部分教师能引导学生往深层走一走,却也仅仅只是浅尝辄止;只有极少数的教师能引领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探究形式的秘密,达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