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歇医生像》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i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罗·费尔南德·加歇

  这年7月,凡·高告诉威廉明娜说:“我已经完成加歇医生表情忧郁的画像,这表情看起来像是那些疯狂而又文静、且聪明伶俐的人的脸相。”
  凡·高生动地刻画出了加歇医生的忧郁情绪。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历史学教授玛丽·林德曼在《现代欧洲早期的医学和社会》中说:“忧郁是疯狂的表现形式,它曾经最受尊重。‘忧郁’一词来自希腊罗马的黑胆汁,忧郁症被认为是体液过量造成的。今日对忧郁的定义是——疯狂,或者愁闷、忧戚、心灵受抑,或者默默沉思……”
  说“忧郁是疯狂的表现形式”,那是因为极度的忧郁是躁狂忧郁症精神病的表现之一。这种病症常以躁狂状态和忧郁状态交替出现:处在躁狂阶段时,患者情绪异常激越,往往显得亢奋,思维奔溢、语言滔滔不绝,睡眠减少,同时也易被激怒;处在忧郁阶段时,情绪就异常悲伤沮丧,抑郁厌世,对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消遣、娱乐等一切都失去兴趣。凡·高的这幅油画,描绘的就是加歇医生处在这种忧郁状态。英国牛津拉德克里夫医院临床药理科的杰弗里·K·阿伦森和米德尔塞克斯皇家矫形外科医院的研究生莫诺·拉马钱德兰在2006年7月号《皇家医学会杂志》上发表论文《艺术上的诊断:忧郁症和加歇医生像》(Jeffrey K Aronson、Manoj Ramachandran: The diagnosis of art: melancholy and the Portrait of Dr Gachet),对凡·高《加歇医生像》中的加歇医生的病症作了这样的“诊断”:
  这是一幅极度忧郁的肖像:基本色调是沉重和压抑的;这两本(埃德蒙和朱尔·龚古尔兄弟的)小說,内容也是压抑的:《热曼妮·拉塞特》(Germinie Lacerteux)写的是一个年轻的仆人,过着淫荡的生活,最后惨死在济贫院。《玛内特·萨洛蒙》(Manette Salomon)描述了四个也许不到四个失意画家的生活。加歇显然很压抑——他头搁在手上的姿态,就像他脸上的表情,都很典型。凡·高曾写道,加歇的脸容“过度悲伤”;“他一定受着(神经病患的)折磨,像我一样严重”,而且“他病得比我还重”。但是超越医生个人的忧郁症,凡·高把它看成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状况。正如他给高更的信中所写的:“我是怀着破碎的心来表现时代,画了一幅加歇医生像的。”在给他弟弟提奥的信中也说:“我画(他)是要表述现代人头脑中过于强烈的情绪和激情……需要画很多肖像。”
  ……可是加歇为什么忧郁?是内源性抑郁症吗?或者是某种生理性疾病的症状?在画中,他两手稍有一些色素沉着,却比他受太阳烘烤的脸还白,且他的指甲是全白的。他可能患有阿狄森氏病吗?凡·高的画是印象派的,而不是现实主义的;加歇当时有一张照片表明,他的脸是饱满的,不像凡·高画的那样;(在照片上)没有看到他的手。事实是,这幅加歇的画像更像是凡·高自己或他弟弟提奥,而不像加歇。   《加歇医生像》画出的不像加歇,而“更像凡·高自己或他的弟弟提奥”。这说明什么呢?
  玛丽·林德曼在《现代欧洲早期的医学和社会》中强调:忧郁症是“贯穿存在于现代社会的与心灵痛苦和肉体紊乱相联系的最强烈的性情”。事实确是如此。著名丹麦文学史家格奥尔格·勃兰兑斯在《19世纪文学主流》中曾指出:“19世纪早期的忧郁是一种病,这种病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个国家所独有的,它是一场由一个民族传到另一个民族的瘟疫,就像中世纪常常传遍整个欧洲的那些宗教狂热一样。”(张道真译文)这可以说是一种“世纪病”,或说“时代病”。
  在告别中世纪“黑暗”的旧秩序跨进现代时,文化精英们往往天真地认为,从此以后,主观的权利,个人的自由,心灵的意愿,只要是希望实现的,都没有什么不可能实现的了。但是一二百年来的情况表明,出现在面前的现实与自己心中的理想竟是差得那么地远。于是,情绪极端沮丧,热情备受压抑,内心无比忧伤,而且越是怀有理想,有过高期望、过高要求的人,越是会感到沮丧,感到压抑,感到忧伤;越是心智聪慧、感觉敏锐、富有教养的人,越是感到沮丧,感到压抑,感到忧伤。——这就是现代欧洲早期,与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初期和中期出现在文化精英们中间的普遍情绪,当时曾被赋予一个专门名称,叫Der Weltschmerz,英语译作World Weariness,也就是“厌世情绪”的意思,用心理学或医学的术语来说,即是“忧郁症”的主要表现。有一份统计资料从A到Z,开列了数以百计患忧郁症的著名文化人士,其中有哲学家尼采、克尔凯郭尔、福柯、魏宁格,作家斯特林堡、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波德莱尔,音乐家马勒、舒曼、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画家戈雅、马蒂斯、基尔希纳,当然还有凡·高,还有加歇。
  凡·高画加歇医生,也就像在画他自己和他弟弟提奥,和其他一些忧郁症患者。换句话说,他就是“怀着破碎的心来表现时代”。
  凡·高很重视他这幅画。他曾在一封信中直言:“这是最让我激动的……现时代的肖像画……我喜欢画一些一个世纪之后像幽灵一样呈现的肖像……现在我不想通过照相式的相似来做到这样,而要运用我们现代的科学和尝试用色彩作为表达和增强人物特点的方式,来表现人的情绪。因此,在这幅画像上,加歇医生的脸是太阳烘烤过的红砖色,他的头发是红色的,对比青山背景的帽子是白色的,他的外衣是深蓝色的……这使他的脸看起来有些苍白,虽然它本来是棕红色的。他的手是助产士的手,比他的脸还白……他前面红色的桌子上是两册黄封面的小说和紫黑色的洋地黄。我自己的画像也几乎完全一样……”
  如今,一個多世纪过去了,凡·高的《加歇医生像》不是“像幽灵”,而是大大咧咧地走进人们的生活。1990年5月15日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在3分钟内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给了日本第二大造纸商斋藤先生,创下了当时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最高纪录。画的复制品就更多、更受到人们的赏识。
德拉克罗瓦﹝法国﹞《疯人院里的塔索》
其他文献
世界很大,总得去看看。  哪个城市曾留下你的足迹?你又曾站在哪片天空下遥望故乡的方向?  离开时,你舍弃了什么?归来时,你带回了什么?  你站在世界一隅,你仍然是你。你已不再是你——你看过的世界都成了你。  《耶路撒冷三千年》那本书曾被我束之高阁了很久,一度将阅读它视为畏途。  巧的是,在我主持的某次同行阅读分享会上,韩玉霞老师跟大家分享的正是这本书。韩老师学史出身,对很多史实信手拈来;身为资深业
在2010《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评选的网站上,“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得票数稳居候选人之首。这足以说明“朱利安·阿桑奇”背负了亿万网民的“厚望”,也预示了“朱利安·阿桑奇”注定是一个令全世界难以忘记的名字。而由他领导的“维基解密”事件更是引发一场震撼全球的泄密大地震!35岁的阿桑奇创建“维基解密”网站——这个将堪比“国王长了驴耳朵”这类不能说的秘密统统收入囊中的“树洞”,通过互联网一字不
安东尼奥·高迪(1852—1926)是巴塞罗那的一位特立独行的建筑师,被奉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和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设计的建筑有18处被保留下来,其中17处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处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这样的奇迹在世界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有个叫东田的游侠是一位自由撰稿人,她在游过巴塞罗那之后评价说:没有哪座城市像巴塞罗那,因为一个人而熠熠生辉。达·芬奇、凡·高
约瑟夫·伍德·克鲁奇(Joseph Wood Krutch)1893年11月25日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诺克斯维尔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自然文学作家、社会批评家和自然主义者。在即将退休之际迁移到亚利桑那州的索诺兰沙漠居住,以沙漠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出版了《十二个季节:终而复始的乡村年记》《伟大的美国自然文学》等多部自然文学著作,被称为“现代版的梭罗”。其中《沙漠岁月》(The De
旁遮普是印度西北部著名的五河之地,是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这片土地曾养育了能征善战的锡克人,也曾目睹不同信仰的人们在此安居乐业。近代以来,旁遮普遭遇了巨大的创伤,印巴分治把旁遮普切分,一半在印度,一半在巴基斯坦。在那个令人震惊的历史时刻,人民的鲜血浸染了大地,这成为旁遮普甚至印度人永久的痛苦记忆。  在诸多以印巴分治为题材的作品中,有一首女诗人的诗歌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受到普遍欢迎,那就是阿姆瑞塔·普瑞
许多到过欧洲国家的友人告诉我,每当登上那些高楼大厦时,就会发现电梯越过12层便到了14层,偏偏见不到13层的踪影!  后来,参观了闻名世界的达·芬奇绘制的《最后的晚餐》壁画才知晓,耶稣的第13个弟子犹大,为了贪图30块银币而出卖了耶稣,结果耶稣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天国的一次款待阵亡英灵的宴会上,当时有12人在座。席间,突然闯进一位不速之客——凶神罗基,这样凑成了13人。结果,当时
2017年6月,在日本东京突然出现了一家特殊的餐厅,餐厅的名字就很与众不同,叫“会上错菜的料理店”。店如其名,这家餐厅的服务员确实常常下错单,送错食物:点了三文鱼,送上来的是烤鳗鱼;想要一份乌冬面,上来的却是一碗拉面;想吃墨鱼丸子?不好意思端来的是蛋包饭……如此糟糕的餐厅生意应该很惨淡吧?不,恰恰相反,这家餐厅的生意非常火爆,食客络绎不绝,根本不把上错菜当回事,反而自得其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017年末的《寻梦环游记》无疑是皮克斯的又一顶级力作。不论是精雕细琢的美术设计、CG制作,还是精彩动人的故事叙述,都带给观众一场梦幻盛宴。电影制作之精细程度,从衣服布料的褶皱和飘动,到太奶奶身上的毛发和皱纹,都无比逼真;作为音乐主题故事,每一个弹奏吉他的段落中,拨弦节奏及指法变换几与真人演奏无异。影片对墨西哥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精确的把握:色彩鲜艳的墨西哥剪纸,奶奶给米格做的传统美食,墨西哥人独
因為秋天来了,秋天的影子也到了。酷热再强大,再肆意妄为,但终将谢幕。夏夜里听着蝉声,望着依旧是原来的那轮明月,心里期盼的却是秋的影子。有影子,就知道秋天本不是虚妄,凉爽会依旧到来,金色的喜悦仍然会回到人的脸上。风凉好个秋,谁又能挡住四时的定律呢?该有的总会有,该来的总会来,纤弱的灵魂只需在此安闲和等待,夏好并秋安。  【作者】任红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无他好,唯以摄影为乐,倏忽三十余载,已逾天命
有人说,旧时光是个美人。在那张记载了往昔岁月的书柬里,点点滴滴,皆是回忆。柏拉图曾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折翼天使,当一个人恢复了前世在天堂的记忆时,便可饱览这世间最美丽的风景,一时之间竟然忘乎所以。回忆,似乎总是与美好相伴。然而,当回忆如洪流般向当下席卷而来时,我们从中得到了些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  哈罗德品特,20世纪下半叶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30年10月10日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