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放
从小学到研究生一直受教于北京大学的教育体系。目前,王放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王放不到二十岁开始自然影像拍摄,拍摄对象主要集中在野生鸟类、自然微距和其他生态摄影门类。王放曾经担任野性中国工作室影像主管。是国内最年轻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之一。
最近在完成一篇北京大学的专题,就讲北京大学校园之中隐藏着的自由奔放的生态世界,就写那些城市夹缝之中生存的鸟类和哺乳动物。我把做到一半的专题给我的朋友们看,没想到收获了数不清的惊奇和赞叹,几乎没有人知道北京大学作为一个高等学府的同时,还承载着那么多令人惊奇的动植物物种,也没有人知道这片土地每天发生着那么多动物世界里面生生死死的故事。
老朱是我认识了15年的老哥们,他捶着我的肩膀在我耳边嚷嚷:“不可能吧,这些都是真的么?北大能有这些?”我回答他:“你真不记得了?你不记得咱小时候玩泥巴抓小鱼的事了么?”
老朱不说话了,他一定是想起了15年前我们都还在北大附小上小学时候那些上山下河的故事,一定想起我们小时候惊起的野鸡,想起小时候看到之后吓个半死的黄鼠狼,还有防空洞里面一哄而起的蝙蝠……
其实每个小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齣动物世界,只不过很多孩子在长大以后,把他心中的动物世界遗落在了找不回去的童年。
我的动物世界起源在九岁那年,那年我基本上把汉字认了个差不离,然后看了人生中最早的几本全是字儿的书。其中一本书是北大潘文石教授写的文章(大熊猫的故事),写他和他的学生吕植如何在秦岭翻山越岭追寻大熊猫。一本小小的书,却让当时还年幼的我看得血脉贲张,我朦朦胧胧地产生了一种感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看完那本书我就和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在北大校园里面探险的历程。
从小水沟到湖边绵延的假山从茂密的荷塘到阴暗的地下防空洞,一个我们认为全世界只有我们知道的世界一点一点铺展在我们眼前。原来水里的鱼有鲫鱼,草鱼这些菜市场里面的鱼,也有棒花鱼虾虎鱼这些奇怪的小鱼,水底的阴影里面还有半米长的大黑鱼;原来身边的鸟除了麻雀、喜鹊、也有猫头鹰,甚至大乌鸦会凶恶地扑下来袭击刚出生的小猫咪;原来夜里的北大地面上悄然移动着好多小东西,没准哪个荒草堆里面就会钻出来好奇的小刺猬,甚至还有蛇。我们几个胆大包天的小孩儿,闯了不少祸,也因此有了最为难忘的童年。有一次小学三年级时候我和老朱因为下荷塘抓鱼被学校保卫处校卫队当场抓了现行,两个小孩儿被从池塘里面揪出来,被罚浑身湿透地绕着北大跑步,惹得路人侧目观看。不过没过两天,荷塘里面又出现了我们俩的身影,只不过行踪更加隐秘,更加难以被人发现。
真正幸运的是,我的这个动物世界一直延续到了大学。北大生物系的学生有很多活动,在大三的时候我和一堆朋友一起去神农架,留下了永难忘记的经历。
当时我们爬了几个小时的山,在昏昏沉沉之中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只知道双腿在疲劳之中机械地摆动。连绵苍茫的大山仿佛巨大的怪兽在我的头顶不断延伸,在毫无尽头的攀登过程之中,大山一点一点吞噬着我们的热情。帐篷、冰淇淋、热水浴、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所有文明世界的东西都那么遥不可及。在那一瞬间我甚至突然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我们将要永远被困在这大山里面。
在极度的疲劳之中,突然,二百多米之外对面山坡的树枝一阵晃动,伴随着树枝断裂的咔嚓、咔嚓声 一个金黄色的影子一跃而起,仿佛是在空中飞行。我们都惊呆了,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只见这个金黄色的身影转身腾跃到旁边的树枝上,然后飘逸地在树枝间游走。后面的树丛跟着一阵晃动,几十个金黄色的小家伙若隐若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啊……那是……那是金丝猴!是野生的川金丝猴!
还没有时间让我们平静下来,我们的前方、左方、右方就都出现了猴子的啼叫声,威武的大公猴,怀抱小仔的母猴,跳跃打闹的幼猴……它们仿佛是从天而降的精灵,一下子占据了空旷的山谷。在我们身边四十米左右的树顶,一只母猴子抱着小仔正在向我们张望,小家伙个子小小的,还离不开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它一边挣脱妈妈的控制,一边探着半个身子遥望我们,目光中充满了好奇心。就在我和小猴子目光相交的一瞬间,我能感觉到隔着层层的树木灌丛,透过略微带着水雾的空气,我们的情感有了交流,那是一种只有当事者才能够感觉到的情感,我能清晰地感觉到它的好奇,感觉到它想要和我们更近一点,想看清楚我们的模样,
这次和金丝猴的邂逅持续了千小时的时间,这真是最棒的邂逅!之后的整个攀登过程之中我们都沉浸在这次激动人心的邂逅之中,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念叨 都在回忆自己看到的动人场景。旅途的艰辛,食物紧缺的苦恼 所有这一切都被抛到了脑后。每个人的脑海之中,只有那些飘逸的身影,那些苍莽天地间最激动人心的生灵。
之后发生了很多事情,我参加了第一届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 在本科毕业之后加入野生动物影像工作室——“野性中国”;和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一起,在高黎贡山、中旬、梵净山、岷山山西拍摄,并且还为最近一期的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编写了教材。
而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最终回到学校研读博士学位,将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研究工作转变为自己的事业。
仿佛是一千巨大的轮回,儿时最初的那种感动和冲动,在15年之后成为了我生命中前进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之中,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在今天的中国,很多珍稀物种的处境并不乐观,耕地、道路和输电网络切割开原本连绵的大山;城市和村镇的扩张使得天然植被的面积不断减小,河流被一道道高坝截住,以便利用水能发电;在岷山山系的漫长旅行中,到处能见到挖沙和淘金的工程深深挖开自由的河床,破坏了原有的水土结构和自然植被……与此同时,贫困的地区需要发展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生活的期望是这个时代最应该被重视的呼声。
在今天的城市里面,提起自然,人们总会想到discovery的纪录片,想到遥远的荒漠和海洋,想到热带雨林和大峡谷,其实这是对于自然的误读,在城市里面也照样可以寻找到最生机盎然的浪漫自然,这好像是在城市里面探险,在城市里面寻找宝藏一般。我喜欢让身边的人跟随我的影像探险,喜欢看到每个人见到城市动物时候那种惊奇和不可思议的表情。很多朋友在听到城市动物故事之后,都会加入到我们观鸟,寻虫的队伍里面都会重新找到儿时的那种快乐和惊喜。这是在城市之中探险,是我们童年遗落的乐园。
那些从儿时就开始的探险,那些懵懂之后就藏在心底的感动,那些坚定的责任感……还有什么可以把我从我的动物朋友身边拉走呢?
从小学到研究生一直受教于北京大学的教育体系。目前,王放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王放不到二十岁开始自然影像拍摄,拍摄对象主要集中在野生鸟类、自然微距和其他生态摄影门类。王放曾经担任野性中国工作室影像主管。是国内最年轻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之一。

最近在完成一篇北京大学的专题,就讲北京大学校园之中隐藏着的自由奔放的生态世界,就写那些城市夹缝之中生存的鸟类和哺乳动物。我把做到一半的专题给我的朋友们看,没想到收获了数不清的惊奇和赞叹,几乎没有人知道北京大学作为一个高等学府的同时,还承载着那么多令人惊奇的动植物物种,也没有人知道这片土地每天发生着那么多动物世界里面生生死死的故事。
老朱是我认识了15年的老哥们,他捶着我的肩膀在我耳边嚷嚷:“不可能吧,这些都是真的么?北大能有这些?”我回答他:“你真不记得了?你不记得咱小时候玩泥巴抓小鱼的事了么?”
老朱不说话了,他一定是想起了15年前我们都还在北大附小上小学时候那些上山下河的故事,一定想起我们小时候惊起的野鸡,想起小时候看到之后吓个半死的黄鼠狼,还有防空洞里面一哄而起的蝙蝠……
其实每个小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齣动物世界,只不过很多孩子在长大以后,把他心中的动物世界遗落在了找不回去的童年。
我的动物世界起源在九岁那年,那年我基本上把汉字认了个差不离,然后看了人生中最早的几本全是字儿的书。其中一本书是北大潘文石教授写的文章(大熊猫的故事),写他和他的学生吕植如何在秦岭翻山越岭追寻大熊猫。一本小小的书,却让当时还年幼的我看得血脉贲张,我朦朦胧胧地产生了一种感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看完那本书我就和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在北大校园里面探险的历程。
从小水沟到湖边绵延的假山从茂密的荷塘到阴暗的地下防空洞,一个我们认为全世界只有我们知道的世界一点一点铺展在我们眼前。原来水里的鱼有鲫鱼,草鱼这些菜市场里面的鱼,也有棒花鱼虾虎鱼这些奇怪的小鱼,水底的阴影里面还有半米长的大黑鱼;原来身边的鸟除了麻雀、喜鹊、也有猫头鹰,甚至大乌鸦会凶恶地扑下来袭击刚出生的小猫咪;原来夜里的北大地面上悄然移动着好多小东西,没准哪个荒草堆里面就会钻出来好奇的小刺猬,甚至还有蛇。我们几个胆大包天的小孩儿,闯了不少祸,也因此有了最为难忘的童年。有一次小学三年级时候我和老朱因为下荷塘抓鱼被学校保卫处校卫队当场抓了现行,两个小孩儿被从池塘里面揪出来,被罚浑身湿透地绕着北大跑步,惹得路人侧目观看。不过没过两天,荷塘里面又出现了我们俩的身影,只不过行踪更加隐秘,更加难以被人发现。
真正幸运的是,我的这个动物世界一直延续到了大学。北大生物系的学生有很多活动,在大三的时候我和一堆朋友一起去神农架,留下了永难忘记的经历。
当时我们爬了几个小时的山,在昏昏沉沉之中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只知道双腿在疲劳之中机械地摆动。连绵苍茫的大山仿佛巨大的怪兽在我的头顶不断延伸,在毫无尽头的攀登过程之中,大山一点一点吞噬着我们的热情。帐篷、冰淇淋、热水浴、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所有文明世界的东西都那么遥不可及。在那一瞬间我甚至突然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我们将要永远被困在这大山里面。
在极度的疲劳之中,突然,二百多米之外对面山坡的树枝一阵晃动,伴随着树枝断裂的咔嚓、咔嚓声 一个金黄色的影子一跃而起,仿佛是在空中飞行。我们都惊呆了,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只见这个金黄色的身影转身腾跃到旁边的树枝上,然后飘逸地在树枝间游走。后面的树丛跟着一阵晃动,几十个金黄色的小家伙若隐若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啊……那是……那是金丝猴!是野生的川金丝猴!
还没有时间让我们平静下来,我们的前方、左方、右方就都出现了猴子的啼叫声,威武的大公猴,怀抱小仔的母猴,跳跃打闹的幼猴……它们仿佛是从天而降的精灵,一下子占据了空旷的山谷。在我们身边四十米左右的树顶,一只母猴子抱着小仔正在向我们张望,小家伙个子小小的,还离不开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它一边挣脱妈妈的控制,一边探着半个身子遥望我们,目光中充满了好奇心。就在我和小猴子目光相交的一瞬间,我能感觉到隔着层层的树木灌丛,透过略微带着水雾的空气,我们的情感有了交流,那是一种只有当事者才能够感觉到的情感,我能清晰地感觉到它的好奇,感觉到它想要和我们更近一点,想看清楚我们的模样,
这次和金丝猴的邂逅持续了千小时的时间,这真是最棒的邂逅!之后的整个攀登过程之中我们都沉浸在这次激动人心的邂逅之中,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念叨 都在回忆自己看到的动人场景。旅途的艰辛,食物紧缺的苦恼 所有这一切都被抛到了脑后。每个人的脑海之中,只有那些飘逸的身影,那些苍莽天地间最激动人心的生灵。
之后发生了很多事情,我参加了第一届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 在本科毕业之后加入野生动物影像工作室——“野性中国”;和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一起,在高黎贡山、中旬、梵净山、岷山山西拍摄,并且还为最近一期的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编写了教材。

而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最终回到学校研读博士学位,将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研究工作转变为自己的事业。
仿佛是一千巨大的轮回,儿时最初的那种感动和冲动,在15年之后成为了我生命中前进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之中,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在今天的中国,很多珍稀物种的处境并不乐观,耕地、道路和输电网络切割开原本连绵的大山;城市和村镇的扩张使得天然植被的面积不断减小,河流被一道道高坝截住,以便利用水能发电;在岷山山系的漫长旅行中,到处能见到挖沙和淘金的工程深深挖开自由的河床,破坏了原有的水土结构和自然植被……与此同时,贫困的地区需要发展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生活的期望是这个时代最应该被重视的呼声。
在今天的城市里面,提起自然,人们总会想到discovery的纪录片,想到遥远的荒漠和海洋,想到热带雨林和大峡谷,其实这是对于自然的误读,在城市里面也照样可以寻找到最生机盎然的浪漫自然,这好像是在城市里面探险,在城市里面寻找宝藏一般。我喜欢让身边的人跟随我的影像探险,喜欢看到每个人见到城市动物时候那种惊奇和不可思议的表情。很多朋友在听到城市动物故事之后,都会加入到我们观鸟,寻虫的队伍里面都会重新找到儿时的那种快乐和惊喜。这是在城市之中探险,是我们童年遗落的乐园。
那些从儿时就开始的探险,那些懵懂之后就藏在心底的感动,那些坚定的责任感……还有什么可以把我从我的动物朋友身边拉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