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力视角下的当代中国语言规划与语言立法r——从文字改革运动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来源 :思想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xly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语言规划和语言立法的研究方面,中国法学界的专门研究成果长期以来相当少见.甚至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初施行以来,语言规划和语言立法问题依然少有法学研究者问津.若要深刻认识普通话推广及其相关立法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结合法学、语言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的相关学术资源,将其看做是国家能力建设不断深入开展的历史过程,并从语言经济学和语言政治学的两大角度,来理解依法在全国大力推广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普通话之举措的必要性和正当性,特别是其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与发展的思想基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与发展,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
主持语:    项一的雕塑表现出新一代青年雕塑家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中,在与生活的世界和现实的问题保持密切的对话关系的同时,积极拓展视觉语言的表现方式,在观念和形式的双重努力中,逼近当代雕塑的前沿问题所取得的进展。  他的一系列作品传递给人们一种新的视觉经验,这种经验证明了图像时代的艺术在新的视觉疆域的开拓中将会使未来更具魅力。    假阳光是我作品的主要命题,以三维空间造型的雕塑本不会有这么强烈的光
都柳江位于南岭通道,因清代中央王朝开拓苗疆、 加强西南地区控制的系列举措,都柳江航道得以疏浚通行,形成了水道与陆路纵横的交通网络,并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与社会历史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