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b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就有些教师在新课程数学教学实施中产生的误区以及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013
  一、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引入
  由于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逻辑前提,完整的数学学习包括学“问”与学“答”两方面。所以,课堂教学之初应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内容(不一定就是上节课的内容)的逻辑发展,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生产生活问题以及自然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产生数学问题的背景或材料,创设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这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会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发展的自然性与必然性,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本质与内在联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受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的熏陶。
  自然并恰当的引入,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如“同类项”可从复习旧知——同单位量相加中引入)
  二、如何理解和创设问题情境
  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感受知识的来源与价值。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十分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因为知识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由学生自主建构的。但许多教师往往片面地把“问题情境”理解为“实际问题”,并且每个概念、公式、法则的引出都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而这在操作上又有很高的难度,因而导致许多应用问题人为拼凑的痕迹很浓,给人以“现实问题”不现实的感觉。这种倾向至少带来了如下两个问题:
  1. 是“虚拟现实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容易误导学生的心理;2. 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现实和心理的现实,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数学。
  其实,数学课的“问题情境”应是一种真实的、自然的学生学习所需要的“问题情境”。它应包含以下四层含义:(1)它是民主的、开放的氛围,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想象、思考、探索;(2)它能激发学生产生某种积极的、愉快的情感体验,能促进学生的个性、情感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和谐发展;(3)它为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或背景材料,是学生学习和探索所需要的载体与平台;(4)它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紧密联系;是学生数学活动的源泉。数学课堂上的“问题情境”可以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数学的真实”。
  对于情境的创设,不在于问题提问方式是否新颖多样和营造的氛围是否活泼浓郁,而在于生活情境能否引起学生主体的数学思考,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的心理境界,能否有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
  三、如何看待数学探究,怎样进行数学探究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往往问题性、自主性、探究性很弱。实施新课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意识明显增强,但却往往不知探究什么,如何探究,存在为探究而探究、探究效益低等现象。具体表现在:
  1. 探究的问题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根本不会探究的地方也要探究(如探究二次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最值);2. 探究的问题在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内,学生已经知道的也要探究(如探究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3. 不需要探究或无法探究的问题也要探究。如一位教师要学生自己探究整数和分数统称为什么数,结果劳而无功;4. 教师把问题分解得过小、过细,学生不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就能得出结果,学生探究的空间很小、格调太低,实际上变成了教师指令的执行者;5. 教师往往压缩学生的思维空间,强制性地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思维的轨道,迫使学生用教师预设的方法解决教师预设的问题,得到与教师预设相一致的结果;6. 没有在探究方法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而当学生真正有困难时,教师不是从思维策略、方法等方面指导学生,而是在学生想过或讨论过后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似乎学生想过了、讨论了就是探究。
  事实上,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它们之间不存在谁好谁差的问题,只存在在什么情况什么条件下用接受式学习好、什么情况什么条件下用探究式学习好的问题,存在如何把握接受与创新的“度”的问题,存在两者如何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教师应该:(1)要尽可能准确地估计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而不是用自己的想象来代替学生的现实;(2)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思维自由,不搞形是实非的“假探究”;(3)要充分利用学生思维的难点,使难点成为学生思维的“磨刀石”,提高探究效益。
  四、数学课应该如何“小结”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由教师作一个简单的小结,然后布置作业。实施新课程后,许多教师注意了让学生自我小结、自我评价,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听课时,笔者发现课堂小结存在三个明显的问题:1. “作秀”的味道很浓。例如,许多课小结时学生都会说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或者“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给人以形式化、模式化的感觉。这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也会对学生心理、人格造成不良的影响。2. 许多教师仍习惯于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在课堂上解决,而没有想到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去自己探索。3. 往往从学到了哪些知识角度去小结,而对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关注不够。
  只有适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的、自然的小结才是好的小结。
  課堂小结有两个基本任务:(1)回顾、总结、反思所学内容与方法;(2)拓展、深化、提出新的问题。
  因此,教师课堂收尾时:①要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从“三维目标”、思路、注意点、收获与体会、问题与困惑等方面进行回顾、总结、反思,让学生有感而发,而不是追求形式化、表面化的迎合教师需要的所谓“体会与小结”;②要把握知识之内的本质联系,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扩展、深化等方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到课外或后继课程上。
其他文献
藻类生活史中的休眠阶段是对波动变化的生存环境的一种生存策略,为营养细胞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生存提供了保护。休眠期细胞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营养细胞,为浮游植物群落
羊踯躅 Rhododendron molle(Blume)G.Don 属杜鹃花属羊踯躅亚属植物,是一种黄色观赏花卉,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目前研究人员在庐山植物园发现了其红色的品种。本研究旨在研
本论文综述了香菇多糖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结构,讨论了香菇多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菌、抗病毒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理,列举了目前测定和分析香菇多糖的各种方法,并研究了香
本文对某些重要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O抗原基因簇进行测序和分析,从基因簇中筛选出针对每一种血清型的特异基因,为O抗原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还研制了两张病原菌诊
学位
冠心病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本病变,继而引起冠脉管腔狭窄的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冠心病已成为威胁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冠心病主要仍以扩冠、抗凝、降脂以及对症处理为主,远期疗效并不甚理想。而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采用辨证论治为主,标本同治,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中药复方冠脉通,以化瘀为主,兼以益气、祛痰、温阳、理气,对瘀血夹气虚痰郁型冠心病、心绞
阳离子非依赖6-磷酸甘露糖受体(cation-independent mannose-6-phosphate receptor,CI-MPR)又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 receptor,IGF2R),隶
菊花(Dendranthema grandiflorum (Ramat) Kitam),是菊科(Compositae)菊属(Dendranthema(DC.)Des Moul.)植物,发源于我国,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其品种繁多,被中外花卉界誉
鱼类种群是鱼类分类学的基本单位,鱼类资源变动研究也是以种群为单位,是鱼类生物学研究的基础。近年来,由于全球渔业捕捞能力过剩,海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很多鱼类都面临资
从不同来源的样品中分离出36株细菌和44株酵母,以及6株食品微生物,通过平板抑菌实验,筛选出8株对引起柑橘霉变的青霉抑制作用较强的拮抗菌株;对8株拮抗菌物质特性研究以及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