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世界哲学的宣言:中国哲学的意义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ns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英美哲学家非常满足于延续过去的做法,赞成一种纯理性或纯认知的处理问题的进路,对于情感以及与之相关的“同情”等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包括认识论、心灵哲学、伦理学等在内的各个哲学领域都存在着大量的限制、不平衡之处以及错误的假定有待更正。中国思想从未被带入西方强劲的理性主义,中国及其他非西方国家在未来几十年的学术影响力可能会有效地帮助我们成功地开启世界哲学的新方向。中国从来没有像西方那样以一种不健康的、至少是受蒙蔽的方式贬低情感。所以,中国人可以给予西方或为西方贡献某些东西,在这方面中国人无需心生怯意。
其他文献
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世界局势和科技发展等诸多严峻挑战。面向未来,中国大学必须改革,必须有新的发展思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大学要真正回归到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和任务上来。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应当破除思想禁锢和束缚,要坚持以改革和开放为动力,打开学科边界、打开学习边界、打开学校边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失业是从劳动市场影响宏观经济总产出的两大因素。但面向欧美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学,基于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相等的假定而否认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总产出效应。然而,由于现实的农业生产率远远低于非农生产率,农业劳动力转移更是中国的重要经济现象,所以有必要比较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失业的总产出效应,以揭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经济作用。为此,我们从理论上提出比较转移和失业变动对总产出相对影响的判定公式,即从农业转移到非农部门的劳动力带来的非农产出增加,是否能够抵消该转移造成的农业产出减少及失业导致的非农产出减少之和。
研究教研员自我效能对提高教研员工作效率,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推进教研事业健康可持续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国不同地区1729名教研员自我效能的数据分析发现:教研员自我效能呈现出差异明显的多水平特点,且各水平均有其内在结构、水平特征及演变规律。实证基础上的数理分析和数据支撑下的学理确证共同印证:认知效能和情绪效能是影响教研员自我效能水平高低的重要因子。教研员自我效能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应从教研员价值认同和教研员专业发展两个向度进行考量。
教育正义是主体对复杂的教育根本价值的合理性追求,包括机会、过程和结果平等的互利公平正义与超越公平的德性正义。教育机会公平体现为以统一标准一视同仁地实施和评估教育权利、义务和投入的平等;教育过程公平体现为以平等方式对待所有受教育者和以兜底方式使条件差、质量低的教育达到基本平等,并持续提高所有教育条件和质量、效率水平的过程;教育结果公平体现为以同一个尺度一视同仁地评估教育质量、效率提升程度的平等。教育公平是追求教育平等与提高教育质量、效率持续地相互促进的过程和状态。扶贫帮困和追求卓越的德性正义是非功利和超越互
我国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上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但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辍学现象。职业教育参与控辍保学工作是法定责任,其作用不可替代。一些地方探索开展职业教育助力控辍保学积累了宝贵经验。国外也积极引入职业教育解决义务教育辍学问题,在预防、干预和补偿等方面采取诸多措施。发挥职业教育助力控辍保学的作用要形成“进得来”有渠道、“学得成”有技能、“留得住”有保障的工作机制。
高等学校招生的教育属性与社会属性决定了这一制度的变迁与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国家建设息息相关。不同的政治背景、文化认同、经济模式、教育基础,都会带来不同的高等学校招生样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依据体现出从“政治标准”、“分数至上”到“多元指标”的更迭。在这一发展路径的背后,是对教育内部关系规律的重视、对高等学校招生主体性地位的期待。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强化高等学校招生主体性地位,是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路径的突破口。我国高等学校招生改革的转向,应以澄清招生地位、尊重教育规律、发挥高等学校功
在生育政策调整、人口迁移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我国学龄人口时空格局不断变化:总体分布密度逐渐减小,空间聚集程度持续加强,重心迁移轨迹趋于平稳。规模波动使教育资源配置面临当下紧缺与未来过剩的矛盾,密疏分化使资源配置难以保障不同地区的学生享有均等的教育服务,跨区迁移使属地化教育资源管理体制困境凸显。应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统筹规划义务教育资源布局,构建差异化的教育资源保障机制,建立强弱联动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完善跨级跨区的教育资源调配机制。
各位先生: 收到你们的回信,很有感触。上次讨论的问题,你们提出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对主观预设中的“前置立场”给予质疑。特别是朱、周二位先生的理论追索,得到王宁先生的赞同,让我的压力大了起来。几次捧着你们的回信,反复阅读,在迷惑、动摇和坚定中徘徊,启发无疑是深刻的,但也激起我一些更深的思考,还是想就这个问题再讨论一次,甚至多次,把我的想法说得更准确和深透一些。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空间得到延展,教育开放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和内涵,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内容与途径,教育对外开放不仅意味着要继续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同时也为我国教育发展优秀经验共享世界提供了平台,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服务沿线国家的教育与社会发展,进而达到共生共赢的目的。与此同时,我们需谨慎应对各类风险,在研判和分析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精准施策,发挥教育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交流中的影响力。
教育协同发展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特色①。伴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等快速推进,教育等公共服务部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②。特别是2019年1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5周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京津冀三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过去的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上处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的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下更大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