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林院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分析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程度加深,大学生的数量成倍增加,但普遍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大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导致许多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因此,高等教育改革正在一步步推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力争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也因此,培养既能解决实际生产和技术问题又能对行业的发展具有开拓性能力的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是当前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农业院校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卓越农林人才;高等教育改革;培养模式;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230-02
  一、引言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受教育者在一定水平的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还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动力[1]。近年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高等教育的相关文件,共同构成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加快发展现代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为高等教育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有了更鲜明的时代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要坚持内涵发展,发挥办学特色,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农林高校行业特色明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努力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高水平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
  二、现代农林经济发展的现状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现代农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林现代化专业人才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代农林人才既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对行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了适应农业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以及国际合作的需求,培养一大批复合型应用人才,国家教育部于2013年印发了《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三类立足农林业发展需要的卓越人才,即拔尖创新型人才、复合应用型人才、使用技能型人才。
  三、办学体制
  1.教育体制对学生的影响
  在我国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生已经习惯被安排学习内容。而面对众多选择时,许多自主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将会不知所措,选择学习什么课程什么专业将是他们最大的困惑,因为没有尽早涉及到相关专业和针对性的指导,不可避免会导致学生的知识系统性和整体性遭到破坏,同时跨大类培养阶段,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到高年级同学的舆论和评价影响,忽略了兴趣是选择专业的主导因素,并自行划分了“热门”、“冷门”专业[2]。因此,选择专业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影响日后的专业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
  2.高等学校教育的问题
  目前,高等农林院校本科教育中存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认识不足;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对教学质量和人才标准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合不紧密,对本科教育投入的优质资源较少[3];还未很好地形成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大胆创新的外部環境和氛围等。
  四、构建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机制的措施
  1.改革教学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项目制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与企业结合,让学生在实习阶段全面参与企业工程项目,以在企业的工作表现作为考核的标准,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进入相关行业工作。
  个性化培养方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力,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2.改革课程体系与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传统课程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大力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实现教学内容的系列化、模块化,使课程体系达到最优[4]。
  课程中安排的一般性实验,加固学生理论知识掌握,通过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际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学生产实习,强化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5]。
  开展多层面的,立体化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具体包括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科研教学团队建设,教材编写,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项目[6]。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系统授课与专题分析相结合,增加课程的深度和灵活性。为了使学生尽可能地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除主讲教师外,可分若干专题,邀请在相应专题领域造诣较深的教授进行专题授课,学生不但可以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而且对所讲课程相关的发展领域也能及时了解,并尽快地进入本学科的前沿。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课,如幻灯片,电子教案,录像光盘等。
  4.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利用多渠道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与实践大赛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7]。
  五、学校管理的改革
  1.尊重和信任教师
  教师是在一个高文化环境中工作的特殊群体,他们远比其他人更需要理解,更需要尊重和信任。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了教师对学校工作的认同,使全体教师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领导与教师形成一个整体,让教师认识到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关,以此激发教师的使命感。
  2.营造富于人情味的工作环境   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感情为基础的,营造一个平等、团结、相互尊重的组织氛围,这对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在长期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教师的工作特点和所受的教育使他们有不同于一般人的成就和知识的需要。他们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有一个能让他们安心工作取得成就的工作条件。这样就需要学校管理层求真务实,多调查研究,为教师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机会。
  3.加强校内外沟通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因此,学校管理层要善于调和人际关系,减少冲突,营造一个适合大家学习、生活的文明校园环境。
  4.以身作则,树立典范
  人格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核心成分。高尚的人格,使人产生敬佩感,能吸引人,使人引以为榜样,给学校决策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实践证明,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决策者,才能使教职工信服,有效地管理好学校,促进学校的发展。
  六、教学改革
  1.改进学分制
  高等教育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变的各项改革是围绕学分制的精神内核——以灵活多样的选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的。几年来我国高校不断增加选修课比例,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推广实施开放式办学模式[8]。
  2.更新教学内容
  要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教材不能几年都用同一个版本,甚至是教师自己准备的材料,需要更新换代,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有的高校存在这种情况,教师为了省去学习新教材,重新制定教学方案的一系列麻烦,不用学校统一购买的教材。为了杜绝这种状况,教师所使用的教材应该通过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审定。
  3.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当下,教师一个人在“运动”,学生们在台下当“观众”的“灌输式”讲授方式,仍然普遍存在。培养创新人才,要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发表见解,不要指责学生的新奇想法和思维角度,营造一种生动活跃的教学气氛[9]。在教学中要引入科学研究,努力使教学带有研究性质,探索的色彩。另外,也可通过电化教学、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双语”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但不要东拉西扯,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消化、理解、吸收,从而对其自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地研究[10]。
  七、結束语
  以当今的就业环境与人才需求来看,高校毕业生的培养需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行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理念,设计出系统、完整,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实施,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耿华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扬州大学学报,2003(7):11-13.
  [2]刘传菊,刘长海.也谈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高等农业教育出版社,2002(4).
  [3]黎亚平,李磊.浅论高校大类培养模式实践及面临的问题.高教高职研究,2011(4):173-175.
  [4]陈飞,谢安邦.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能力之探索—基于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现代大学教育,2011(4):76
  [5]陈广辉,冯建灿.卓越园艺师培养实践与探索.高等农业教育出版社,2011(7):60-62.
  [6]陈峰,吴明辉.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11(8):50.
  [7]曲波,杨肇夏.如何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02(11).
  [8]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0-15.
  [9]冯永平.教育为本,质量第一.中国农业教育,2002(3).
  [10]宋银桂,许峰.研讨式教学的人本理念.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7):146-148.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药物调剂、使用错误的正确定位,提出对药物治疗错误的预防优先和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治疗,以保证用药安全。方法:收集我院药剂科2008年~2010年间的差错记录,采用一般数学
手掌参二十四味丸为传统蒙药验方,是由石榴皮、红花、海狗肾等二十四味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主治腰腿疼痛、肾寒、肾虚、梦遗滑精。方中的红花为主药,红花主要含羟基红花黄色素A(C27H30015)。标准制定过程中,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作为测定指标,对处方中的红花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理想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并经过方法学考察及阴性对照实验,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专属性强,方中其它组分对羟基红花黄色
摘 要:2014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问题,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既为我国的法治发展指明了道路,也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民办高校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的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的犯罪案件常见诸于报端。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的逐步老龄化,糖尿病人发病率较前明显增高,WHO估计在1985年全球的糖尿病患者约3千万,而15年后的2000年,这一数字就达到了1亿5千万,预测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3亿3千3百万。由于糖尿病人有遗传因素参与,故那些目前血糖虽正常但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亦是糖尿病高发人群,一旦出现应急状态,如进行中等以上手术或发生感染等,临床即出现血糖
摘 要: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对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信、微博、微电影、微新闻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微视频也逐渐走进了中学的课堂。课堂中微视频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同时,可以通过微视频的运用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微视频在规律课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及微视频资源用于课堂的教学原则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