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与安全性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来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r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也逐渐在临床开展,但由于LPD手术难度大,其效果与安全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笔者中心实施LPD及同期实施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评价LPD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21年9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行LPD与OPD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根据标准共纳入16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LPD组57例,OPD组10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及术前化验指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PD组的中位手术时间明显长于OPD组(450 min vs.400 min,P=0.003),而两组术中输血率和术中出血量以及病灶大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患者的BMI对两种术式相关指标无明显影响(均P>0.05).LPD组术后中位住院时间明显短于OPD组(12d vs.27d,P<0.001),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OPD组(5.6%vs.33.7%,P=0.002);两组术后病理、术后第3天引流液淀粉酶含量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死亡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PD组门静脉切除重建的患者(8例)与OPD组门静脉切除重建的患者(12例)比较,前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LPD与OPD具有相似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且LPD在术后住院时间与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方面优于OPD.但LPD手术时间较长,尤其联合行血管重建时,术中出血量更大,术后住院时间更长.LPD对术者手术操作技术上要求较高,这也给了进一步探索并规范化这一复杂术式极大动力.
其他文献
心血管疾病( CVD)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具有发病率高且预后不良的特点〔1〕.来自欧洲的一项流行病调查显示, CVD 的发病率逐年升高〔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中指出我国CVD死亡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位居各种疾病死亡原因首位〔3〕.
心肌纤维化( MF)的病理切片显示出心肌细胞外基质沉积过量、胶原纤维增多且排列紊乱.MF最终会引起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之一.中药注射液治疗MF的效果及机制的报道不断涌现,很多文献报道中药主要成分通过多种复杂通路参与调控MF,如心肌成纤维细胞( CFs)功能失调引起细胞外基质变化、心肌各型胶原成分比例失衡及异常沉积、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活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过度激活及 microRNA 的调控失衡均可导致MF〔1〕,本文对中药注射液治疗MF的机制进行综述.
近几年来,我国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接连不断上涨.现已是我国各种死因中的首位〔1〕.癌症如此令人束手无策的原因之一就是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在大部分癌病的初始阶段,病灶往往只局限于一个部位.随着病程的进展,癌细胞会不断地向患者全身部位进行侵袭和迁移,对身体的各个重要器官进行侵犯,导致患者的身体状况迅速恶化.
脑卒中是我国死亡损失寿命年和伤残调整寿命年的首要原因〔1〕,部分脑卒中归因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2〕.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炎症性疾病〔3〕,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其发展〔4〕.早期检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有助于识别高风险脑卒中患者〔5〕.研究表明微型核糖核酸( miRNAs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进展中起一定作用〔4,5〕,通过检测miRNAs表达水平,有可能预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及脑卒中风险.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之一,其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1〕.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来自各个方面的精神压力将会不断增加,促使部分人群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样行为,如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如果不加以控制外界施加因素,部分人群就会出现抑郁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背景与目的:胆道感染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处理不及时可引发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了解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细菌的种类及药敏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胆道疾病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途径获取胆汁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期为临床胆道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胆道外科收治的因胆道疾病行ERCP并进行胆汁培养和药敏检测的1 141例病例资料,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对患者胆汁中分离
目的 构建表达结核分枝杆菌多阶段抗原融合蛋白Ag85B-ESAT6(AE)和Rv2031c-Rv2626c(R2)的重组腺病毒,为其用于结核病新型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体外合成人延长因子1α(EF1α)启动子DNA序列,将其亚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构建含有CMV、EF1α双启动子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CR扩增课题组前期构建的AE、R2融合蛋白基因,并依次亚克隆至上述腺病毒穿梭载体的CMV和EF1启动子下游,阳性重组穿梭质粒命名为pAd-AE-R2.将pAd-AE-R2与骨架质粒
背景与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和胰体尾切除术(DP)被认为是治疗胰腺肿瘤的标准术式.然而,它们应用于治疗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时可能导致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需引起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中段胰腺切除术(CP)治疗胰颈部或近端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6月—2020年8月间19例施行C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8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假性囊肿、副神经节瘤、炎性肉芽肿各1例.结果:15例行开腹手术,4例行微创手术;远端胰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具有高度迁移性和侵袭性的特点,预后不良,但癌基因的突变及分子调控关系等的改变会影响胰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泛素/ISG15结合酶E2L6(UBE2L6)在泛癌中的表达及胰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依然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验验证,探讨UBE2L6对胰腺癌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从UCSC Xena下载TCGA和GTEx的RNA-seq数据,用R(4.0.2)软件的“limma”包分析UBE2L6在泛癌中的差异表达.利用从GEO数据集下载数据及qRT-PCR
背景与目的: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是一种在淋巴细胞中转导同型黏附信号的膜复合物,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量异常,但是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则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初步探讨IFITM1的表达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78例胰腺癌患者(32例转移,46例未转移)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IFITM1的表达.将胰腺癌PANC-1细胞转染IFITM1过表达质粒(IFITM1组)或转染IFITM1过表达质粒同时添加ERK1/2通路抑制剂LY3214996(IFI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