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传承与保护”试题设计

来源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feiya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试题设计rn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rn徽州,地处安徽省南部,自古群山环绕,多古松,文风昌盛、教育发达.随着明清徽商的活跃,徽墨名扬海内外,古徽州享有“墨都”之称.徽墨是以松烟或桐油烟为主要原料,再加骨胶、中药、珠宝和香料等辅料,经点烟、和料、压磨、晾干、锉边、描金、包装等11道工序制作而成的供书法、绘画使用的颜料.徼墨制作技艺复杂,不同流派有其独特技艺.从10月制烟至次年6月,晾晒的周期长达9个月.制作徽墨要选用油脂丰富的老松树,并在依山而建的长龙窟里长时间熏烧.与古代入炉灰脱水不同,现代墨厂以室内晾干为主.晾墨房要保持恒温恒湿,还要依据季节防裂防霉,定期翻面以免变形.在机器化的冲击下,传统徽墨制作技艺日渐式微,只有描金填彩工序被保留下来.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1为古徽州及周边区域位置示意图.
其他文献
地理学科思想在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具有深度指导意义.文章从尺度思想视角出发,厘清了尺度思想和区域认知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立“尺度划分”“尺度转换”的教学逻辑,深化区域分析、区域定位、区域组织和区域比较,提出了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教材版本rn人教版教材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第1课时.rn二、课标要求rn运用图片描述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rn三、教材分析rn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聚落与环境的关系.首先,介绍了聚落的定义及其两种类型,接着通过图文材料对比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以及人们在生产方式上的差异.其次,从聚落的分布、形态、民居三个方面阐述了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体现了人类从依赖自然到适应自然的过程,展现了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期刊
阐述了地理实验微课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即科学性、可行性、目的 性、显现性原则.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地理实验微课开发的策略与途径:引用他人实验设计,录制实验微课;拓展他人实验设计,录制实验微课;利用现成器材,录制实验微课;改良实验器材,录制实验微课;自主设计实验,录制实验微课;整合多方资源,录制实验微课等.
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为例,依据课标和教学内容提炼大概念,实施单元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实现思维过程可视化,进而构建思维模型并迁移应用,分析其他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详细阐述了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明确,不仅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了具体目标,也为地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目前,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但供一线教师参考借鉴的实践案例略显欠缺,并且部分研究对地理学科内在知识逻辑和学科思想关注不够,使得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不甚理想.文章以人教版教材(2008年2月第3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为例,通过基于学科思想的教学设计和基于学科知识逻辑的教学环节,探讨如何在
按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测评框架,以情境、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及核心价值5个要素作为试题分析指标,对2021年广东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进行评析,认为其是一套基于高考评价体系、指向核心素养测评并具有浓郁广东风格的试题.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研究适应性测试试题,有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和命题工作.
在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既要注重资源投入,也要注重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凸显地理学科价值、彰显地理课堂魅力.基于该视角,文章首先探讨了地理“卓越课堂”的基本构成并对其建设瓶颈进行分析,然后从不同侧面给出地理“卓越课堂”的建设要求与实现路径,以此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被逐渐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并采取相关措施以推动该产业更好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有效助力文化传承,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应注重地域文化的融入,使文创产品更具地方文化内涵,体现文化自信,并通过地方文创产业的振兴,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期刊
以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成沉积研究为试题命制的背景材料,从黄土沉积的空间分布、黄土沉积的堆积特点和成因三个角度进行设问,利用现实素材来训练学生读图、用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结合地理课程的价值取向,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设计了“游历北国江南,探索地球奥秘”的研学旅行方案.通过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和对研学旅行方案的分析,揭示了研学旅行在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