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验式教育的理论拓展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P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式教育从西方引入中国,因其教育理论突出了受教育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建构,更深层地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已成为中国教育教学改革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1]。如何克服西方体验式教育理论在我国的“水土不服”,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拓展体验式教育理论呢?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体验式教育理论区别入手,对体验式教育理论进行拓展。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体验式教育理论的比较分析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它肯定自然界对人的优先性,提高人的能动性地位,并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来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其显著特征是把实践作为唯物主义哲学思考的一个重点。
  1.与建构主义思想相区别
  建构主义剖析了客观知识结构如何通过与个体交互作用而内化为个体的认知结构;强调学习过程个体的主动性、建构性;提倡情境性教学。但忽视社会遗传、社会教育在认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否认分析和抽象的合理性。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对象性活动,不仅强调实践的客观性、主动性,还从社会性、历史性出发强调认知中遗传、社会教育等多种因素参与其中的作用。与建构主义相反,实践中的认识是经过分析和抽象过程的,列宁这样概括:“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2]这里的“抽象的思维”包括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分析和抽象过程,弥补了建构主义的不足。
  2.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相区别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让体验式教育在西方国家特别在美国被推广应用。实用主义把教育作为“经验的改造或重新组织”,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3]。而“经验”是一种主观体验,“做”和“学”都是经验的整理和本能的探索。这样的体验式教育理论强调认识主体经验的本能和能动性,抹杀了知识的客观性,淡化了“体验”活动的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把实践的客观性特征引入,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人与世界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更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是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与实用主义区别开来。此外,还指出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要经过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实践的反复运动,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递进过程,克服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的不可知论,解决了实用主义的困境。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揭示了体验式教育的本质
  本质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那么什么是体验式教育本质呢?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来分析体验式教育的现代本质,既不是建构主义的“建构”,也不是实用主义的“经验”,而是“实践”。“体验”是教育实践,是实践活动在教育领域具体做法的表达。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体验式教育本质的提示是对体验式教育又一重大的理论拓展,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宽了体验式教育。体验式教育“实践”的根本属性蕴含着三层含义。
  1.实践在体验式教育中具有优先地位
  实践作为体验式教育的本质,首先强调的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和基础地位。我们知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客观标准,这明确表明了实践在认知活动中的优先地位。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生活,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的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4]确立实践在教育活动中的优先地位,对于突出体验式教育理论特色,广泛推行体验式教育,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实践出真知”,知识来源于实践
  体验式教育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表征之一,从“体验”出发的教育活动,其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特征使它成为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和来源。在“体验”中,一方面内化为主体的认识结构、认识图式,另一方面外化即对象化为现实世界。毛泽东形象比喻为“实践出真知。”他在《实践论》里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5]
  3.实践诠释了“以人为本”的体验式教育理念
  体验式教育目的是培育个体主动、能动地建构知识,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重视人的认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造就包括知识、能力、身心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手段突显了人的位置和价值,其实质是以人为本。认识和创造这两种能力是人全面发展的本质需求和最终目的,体验式教育的实践本质很好地展现了这一特征。
  三、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拓展体验式教育理论
  1.实践是教育的第一需要成为体验式教育理论基础
  列宁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2]从实践的本体论意义来拓宽视野,借助实践范畴,把教育教学中的“体验”活动理解为人的存在方式,理解为这种感性活动是个体知识建构的起点和个体发展的需要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从此体验式教育的“体验”不再被误解为只是认识的起点、属于认识的低级阶段、“感性活动”可有可无,而被看成是教育和教育者的第一需要。尽管不同的学科或不同的学习阶段在“体验”的内容和方法上各不相同,但一定要走实践之路。目前中國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和知识概念的灌输,忽视个体体验活动即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就要站在实践本体论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体验式教育直接的理论基础。
  2.实践能动性特征是体验式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导向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野里,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实践活动,就是“以人为本”,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实践能动性特征当成体验式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导向就是让学习者在种种体验环境中成为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思考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最终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3.以实践的基本形式来发展体验式教育
  实践的形式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具体方式,它有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作为体验式教育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些属于生产实践,有些属于科学实验,但都是这三种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从实践的基本形式出发又不拘泥于形式,广泛推广体验式教育,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验式教育的实践当中来,形成良性的互动。将体验式教育融入课堂里,融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推进到个人教育全过程。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被广大教育者所理解和掌握,要充分发挥这一传统和优势,积极推进其作为体验式教育理论,一方面要改变只有西方哲学作为体验式教育理论的情况,另一方面让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发生根本变化。当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提供的不是现成教条和解决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有学者片面地认为体验式教育只需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理论依据。不管是建构主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还是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都从独特的角度探讨了知识的建构过程及其本质,是体验式教育理论的构成要素并依然起着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2] 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 黄书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再创造.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5).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一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责任编辑 杨 子)
其他文献
摘要: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辣椒品质、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辣椒品种洋大帅为试验材料,设计8种施肥处理:T1(复合肥)、T2(缓释肥料)、T3(蚯蚓粪)、T4(蚯蚓粪 缓释肥料)、T5(生物炭)、T6(生物炭 缓释肥料)、T7(秸秆)、T8(秸秆 缓释肥料)。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的产量增加了25.28%,其他6种处理产量增幅为60.18%~81.44%,其中T4处理的产量最高
踢完足球回到家,我累得满头大汗,想吃几个荔枝解解渴,我打开冰箱用我的“鹰眼”上上下下找了又找。“找什么呢,儿子?”妈妈不解地问道。“我好渴,想吃个荔枝。”我边找边说,“咦,昨天不是还有吗,怎么今天就没有了?”我因为没有找到,感觉很难过。  “荔枝吗?我昨天已经吃完了。”爸爸说道。我对爸爸不依不饶:“哎呀,我一个都没有吃到,我不干!。”  爸爸说:“想吃荔枝可以,你只要答对了我提出的问题,我就马上给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社区范围内,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儿童、青少年、成年以及老年人进行的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内容丰富的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相比,社区教育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等特点。就广大青少年学生而言,目前我国的社区教育存在的最大弊端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为战、互不配合,或者是表面上交流但实际上缺乏深层次的理解,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本身存在的弊端,因此严重制约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
一、西部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现状殛师资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 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  “十五”以来,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师资队伍素质有所提高,但从目前来看,西部农村师资队伍难以适应西部义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一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广西某县根据2002年广西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文件精神核编后,小学教师严重超编,初中空编较多,高中教师奇缺。由于编制所限,从20
我国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人才培养主要依靠的是教育,而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又是教师,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势在必行。学校文化是学校中最值得品味的内容。学校文化是学校活力的体现,充满活力的学校文化是和谐学校的保障[1]。在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学校文化管理的作用日渐明显,学校文化管理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教师专业发展也离不开学校文化管理的大环境,需要根据社会和学校
体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就是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本,具体教学活动不仅要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更要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就是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完成各项身体练习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对事物特殊认识的倾向,是人们去积极钻研、探索并从事一定实践的原动力。感兴趣的事,人们当然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就会产生一个好的结果,
哲人其萎,巨星殒落。随着以“三钱”为代表的一代学界泰斗的渐次乘箕归去,也再三引发国人对钱学森大师暮年多次提問“我们何以培养不出大师”的思考。钱老之問,反映着钱老的忧切和焦虑,同样,这也是整个民族的忧虑与关切。钱老之問,必有他的心底之答,但他没有明言,留白于人间,也就成了国人共同企求、探寻的谜底。  在思答钱老之問时,人们不约而同地以西南联大为参照系。当年,战火纷飞,灾难频仍,儡处西南边陲,除了聚集
近年来,在当代学生中见义勇为的事迹不断涌现,像董金风、杨济源、长江大学救人群体等优秀学子或群体,他们用自己的责任、勇敢和担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他们以可贵的精神风貌,为当代学生树立了成长成才的榜样。见义勇为、勇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折射出道德教育的正义功能;英雄个人及群体的屡屡出现,凸显出道德教育中的榜样力量和利他情怀。这些方面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教育学生如何成长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一、道德教育
考了一百分的感覺,就像漫步在高高的云端,嬉游在宁静的大海……总之,美极了~
细数欧洲古堡,那一座座厚厚的墙垣背后都隐藏着怎样的迷人故事?千百年来众多不同版本的传奇流传在坊间,或许是公主和王子的幸福传说,又或许是弑父夺位的仇杀之谜,皆因这令人畏惧而又为之沉迷的古堡而存在。《王子复仇记》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故事。  哈姆雷特,这个莎士比亚笔下虚构的人物,在他身上发生的悲壮的复仇故事和“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這句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