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深度”追求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c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鲁迅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对鲁迅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鲁迅作品的整体特征和教学意义的赏析上。实际教学中,文本细读是核心,教学反思是关键。从《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入手,挖掘语文课堂的深度,反思“当代社会背景下的知人论世及其现实导向”“鲁迅的青年观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记念刘和珍君》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鲁迅作品语言特色的全方位视角解读”。
  关键词:鲁迅作品;教学价值;深度追求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于“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1981年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第3卷《华盖集续编》。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这篇文章不断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1]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以后,《记念刘和珍君》就一直留在了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
  中学生学习鲁迅作品有其重要性和关键性,因为鲁迅的作品不同于其他作家的作品,它有着鲜明的原创性和源泉性,这种特性正是我们培育中学生民族精神的最佳土壤。教师在向学生介绍鲁迅作品时应该围绕这一特性展开教学活动,同时也要注意鲁迅的思想和其语言文字是不可分割的,形式与内容的教学应当相辅相成。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既体会到鲁迅深刻的思想情感,又感受到其作品巧妙的艺术形式。总之,《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思想的洗礼和技艺的提升,同时也可以让师生体悟人生、认识自我。
  一、当代社会背景下的知人论世及其现实导向
  在文学创作日益商业化的当代社会,如何在教学中把核心价值观内化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如何在教学中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助力学生实现其“中国梦”?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在结合课文时代背景的同时结合当下社会背景,讲好历史故事的同时做好现实导向。具体到《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教学,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左翼文学看鲁迅文学创作的“中国烙印”。鲁迅是左翼联盟的旗手,但同时他首先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精深研究的文学家。 [2]鲁迅受传统教育長大,是一个写过《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和《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的文学史家,这就为鲁迅的文学创作打上了“中国烙印”,在鲁迅的骨子里刻下了“中国精神”的痕迹,也让鲁迅成了一个自觉坚守自我的文化人。从这一角度来看,《记念刘和珍君》就有了文化人对传统和自我的坚守精神。
  第二,深入人性探讨,批判人性之罪。特级教师陆波在对《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提出了“平庸之恶”的观点。语文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讲解上,那语文课程就成了毫无人性培养的工具教学。教学不应只停留在文本本身,应当深入人物内心,剖析人性之恶及其成因,将杀人者之暴戾冷血展现于人前。“中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弹从左肩出,穿胸偏右出,也是立仆”“一个兵在她的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中弹数量之多,子弹力度之大,棍棒虐打之残忍令人唏嘘。而这一切暴行的施加者竟是持手枪的军官和吃军饷的士兵,人民的守护者向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民举起了屠刀,杀人者暴戾冷血的一面展现于人前。走狗文人笔下颠倒黑白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在段政府的嘴里,手无寸铁的无辜被害者成了“暴徒”,欣然前往请愿的学生成了“受人利用的”,落井下石也尚不及此。人性之恶的背后是教育的缺失。秉承“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丧失了人性,迷失在权利宦海中的官员只讲党性却毫无人性,只留下工具性的语言文字成了推波助澜的杀人利器。综合以上,《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艺术审美的阶段,一定要深入人性,探讨本质。
  第三,点燃、升腾、传递“中国梦”。 [3]鲁迅写下《记念刘和珍君》的同时,就是写下了一曲对爱国青年的赞歌,就是吹响了为建设美好祖国而奋然前行的号角。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梦想,刘和珍为了梦想勇于反抗恶势力,欣然前往请愿,当下的青年学生也当如这般勇毅顽强地追逐今天的“中国梦”。
  二、鲁迅的青年观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文中所说的少年即当下所说的青年,青年事关国家发展。鲁迅对青年有着深刻的关注,只要鲁迅与青年在一起就不会感到孤独,因为他从青年人身上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作家丁玲曾说过,“我是吃鲁迅奶长大的”。然而,鲁迅关心青年的同时也对青年有了更多的期待和要求,青年不能一概而论,好的青年应该是“前进的”“走出瞒和偏的大泽”“掀掉这人肉的筵宴”“结束奴隶时代”的青年,鲁迅笔下的刘和珍便正是这样一个青年。 [4]
  同样,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当下的青年陷入了信仰迷失和反传统、反文化虚无主义心态的泥潭,尤为需要树立自我的独立性和判断性,鲁迅笔下的刘和珍君是当下青年学习的楷模。且在当下社会,虽然梦想的内涵和使命的内容有了新的变化,但青年依旧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这一层面上来说,青年还是鲁迅意义上的战士。
  在鲁迅的笔下,青年的生命尤为珍贵,作为青年学生的刘和珍的失去才格外令人悲痛。这一点在当下社会也有所体现。2015年,年仅19岁的最美癌症女孩李娜的离世,引发了广泛的新闻报道和评论。年轻生命的消逝总是最大的悲哀,沉痛缅怀亦理所应当。
  三、从女性意识的觉醒看《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纪念青年学生的文章,除了《记念刘和珍君》之外,还有一篇《为了忘却的记念》。同为纪念为革命而献身的进步学生,前者是女学生刘和珍、张静淑等,后者是男学生柔石、冯悭、胡也频和李伟森等。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是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想要突出的一个重点,鲁迅在评述总结时重点放在了对女性的赞颂之上,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批判是为了衬托突出这一点。鲁迅刻意强调了“中国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有着“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更有着“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顽强精神。   其实,五四时期因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内地的兴起便引发了广泛的关于女性意识觉醒的讨论。鲁迅也相继写下了《娜拉出走以后》和《伤逝》等作品,对女性觉醒之路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对新文化性别权利中的“男人”和“女人”进行了理性分析。 [5]鲁迅的笔下,女性解放与社会解放具有了同步性,个人意识激情的觉醒和解放是改变不了什么的,这股力量必须同步加入到社会的解放和进步中去才能彰显其强大的力量和独特的价值。而刘和珍等作为女性代表的新生力量在为社会解放个体自由而努力的路上的英勇献身就有了双重的价值和意义了。
  四、以全方位视角解读鲁迅作品语言特色
  长期以来,在中学教学中就有“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大多数的学生对鲁迅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和孤立性。鲁迅先生不是一个片面的思想家,也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学家或革命家,他是一个立体的、全面的、真实的人。
  首先,鲁迅是一个美术家,也是一个艺术家。这一点反映在文字当中,就是鲁迅的语言有极强的画面感和镜头切换意识。其次,鲁迅是一个幽默家。他非常喜欢在深思后揭露人性,洞悉一切后用游戏的笔墨展示藏在深处的隐秘。这种笔触极具幽默和机智色彩,常使人读来会心一笑,品味到智慧的神奇力量。最后,鲁迅还是一個文字音乐家。没有资料证明鲁迅对音乐有精深研究,但他的作品富有音乐的美感,这种文字的音乐性源于鲁迅的语感和其对汉字的驾驭能力。鲁迅有深厚的传统文学功底,精通骈文,在写作中真正能做到把散文的朴实与骈文的华丽进行完美结合。 [6]
  注释:
  [1]孙绍振.我读“记念刘和珍君”[J].文学教育,2010,(3).
  [2]许徐.我们这样讲述中国故事——左翼现代性的再认识之二[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3).
  [3]杨燕.中国梦主题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2013,(12).
  [4]李玮.鲁迅的“青年观”与1920年代中国政治文化[J].文学研究,2013,(4).
  [5]杨联芬.个人主义与性别权利——胡适、鲁迅与女性解放叙述的两个维度[J].中山大学学报,2001,(4).
  [6]钱理群.和中学老师谈鲁迅作品教学[J].作品与思想研,2012,(1).
  作者简介:文广(1994—),女,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高考作文等次是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综合考量结构、字迹和文面等多种因素来评定的。要想使高考作文斩获高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审题和立意、拟题与结构布局、开头与结尾、语言与内容、文体与字迹文面等诸多方面着力打造。  关键词: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标题;语言;文体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推行,高考作文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高考作文分值一般占语文总分值的40%,所以,高考作文写作的成败,直接
我父亲患视网膜脱离,请问,该怎样治?  山东 孟祥君    当头部突然受到剧烈震动时,如不慎跌倒、所乘车辆突然刹车、眼球受到打击等,致使变薄的视网膜产生裂孔,液化的玻璃体便从破孔流到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使视网膜从供给它营养的脉络膜上脱离下来,这在医学上叫做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可以治疗的,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及运用,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已越来越高。它的治疗原理很简单:①封闭视网膜上的破孔:
打开生活的记忆之门,大事要事寥寥无几,更多的是不上串的生活琐事。面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平凡无奇的小事,很多同学不以为然,不觉得它们是写作文的材料,更不相信用它们还能写出好文章。然而,大量事实证明,平凡材料只要处理得法,就可写出令人赞赏、让人叫绝的妙文!且看下文:  敞开的大门(于桂梅)  住校生最盼望的就是星期五。  在回家的路上总是兴奋看,回到家里更是无忧无虑。愉快地度过两个安静、甜美的夜晚,星期
“读”,指口头语言;“写”是指书面语言。二者结合,即构成了“语文”。语文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应用能力,这是个人素质结构的核心能力。语文教学强调两条腿走路,一面是接受,即使学生学会倾听和阅读;一面是表达,即使学生能说得明白、写得清楚。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凝练概括,使文本框架立体化  “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也就是说,阅读千遍,
北京,宛若我的一个情人。  很多年之后,我站在一座南国的城市怀想着她,平静而安然,失却了曾经的激情与悸动。但我仍然是爱着她的,挚爱着,不曾改变。  最早知晓北京,是因幼年时看到的一张邮票,上面印着“祖国风光美丽首都”的字样和图像。抚摩着这印在邮票上的几个字,我总在想象这几个字背后的故事。  长大后,看过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黄宗英的《京城琐记》……北京,在阅读中,一点一点地立体起来,却始终觉得有些
结构主义大师让·皮亚杰认为:“人们可以在一些实体的排列组合中观察到结构,结构是功能的积淀。”文学作品的信息,不仅存在于语词之中,而且也非常普遍地存在于结构之中,尤其是审美信息更是如此。 因为作者是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与作品内容来结构作品的。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我们可以根据某一作品的结构形式,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与结构的功能。  下面以杜甫《登高》诗为例,加以探讨。  此诗写于夔州。时值重九,该
在追求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人们为什么还迷恋诗歌?而且,常常是物质生活越富足,对诗歌迷恋的程度越高?人不仅是物质的存在,同时也是文化和精神的存在。如果说人是世界的花朵,那么诗歌则是这种花朵自然而绚烂的绽放。靠了诗歌的装点,人生才不至于显得太苍白、太虚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诗歌赋予了人生真正而且是终极的价值与意义。人类在创造物质世界的同时,也一直没有忘记须令自己的精神家园充满美好的情愫,一直没有放弃在
编者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当前,重庆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更加清晰,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政策措施逐步落地,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正在形成。为带领全市人民继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把机遇转化为项目实体、转化为发展动能、转化为民生福祉,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今年全市
鲁迅先生的小说精品《药》之所以流传甚广,让人百读不厌,是因为除了它给读者提供了一面观照辛亥革命之鉴,以及华老栓、康大叔等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外,对华小栓的咳嗽描写,也是不可轻忽的一个因素。但是,对此人们往往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或蜻蜓点水般不作深入分析,或只字不提其在作品中无可替代的作用。短文试就对华小栓咳嗽的描写,谈谈笔者的一孔之见。  小说中,作者从不同侧面对华小栓的咳嗽作了入木三分的描写,收到了
在品味古代诗人们的精美诗作时,我们总会发现诗歌中一些点睛之词,诗人匠心独运之笔,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它们置于作品中,犹如泽畔岸旁的萋萋芳草,点染着诗意的绿洲,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她期待着能辨识清幽之气的知音采撷品评。  古人讲究煅句炼字,所谓“百炼为字,千炼成句”,是古人们所推重的锤炼诗句的创作方式。我们熟知的诗句无不印证了这个复杂而又确实让人们心怀景仰的思维过程:“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