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膀胱癌免疫治疗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来源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dp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预后较差,5年总生存率为40%~50%。对于局限性MIBC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而对于转移性膀胱癌仅能通过姑息性全身化疗或免疫治疗进行治疗。随着免疫相关研究的进展,免疫治疗逐渐成为晚期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也取得一定的突破性进展。膀胱癌被认为是目前对免疫治疗最为敏感的泌尿系肿瘤,已开展了很多探索晚期膀胱癌免疫治疗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但是目前临床还没有哪种生物标志物具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常规使用的合理性。近年来,针对膀胱癌免疫治疗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主要包括肿瘤细胞相关和肿瘤微环境相关2个方面。本文主要讨论这些生物标志物,并深入了解其潜在的价值,以便为制定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最终改善膀胱癌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人教版《英语》教材中的单元主情境图,提出了"聚焦单元整体设计,以主情境图浸入文本;延续课时主题语境,以主情境图扩充文本;创意整合教材资源,以主情境图操练文本"的策略,旨在探索合理利用教材主情境图的方法,拓宽学生的语用渠道,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插图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文本学习起辅助、补充说明和信息提示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介绍了利用教材插图帮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训练和提升思维品质的具体方法。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性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0例膀胱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采用基于保护性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与SD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olyethylene glycol electrolyte powder, PEG-ELP)联合橄榄油使用在不同慢性便秘严重程度患者中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320例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依据便秘严重程度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的评分将干预组分为A、B、C三组,将对照组分
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检索与总结,综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非介入性诊断研究的新进展,包括血清标志物、组织标志物;基因/蛋白质组学及光谱分析筛查方法;诊断评分体系与算法模型的应用;影像学检查中图像参数、新技术、新操作技巧在诊断方面的应用。并分析其诊断效能、临床应用可行性及不足。基于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研究状况,认为完善的诊断评分体系建立有利于快速初步分诊,多标志物组合的算法分析有利于准确诊断,影像学检查
<正>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是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首位,治疗方式主要取决于肿瘤阶段及患者一般情况,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或免疫治疗等[1-2]。膀胱癌最大的特点是多发性和极易复发,尽管上述方法短期内能取得不错的疗效,但远期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不尽人意,且治疗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期刊
目的 观察膀胱癌术后化疗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60例膀胱癌手术病例样本,样本就诊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将全部病例以双盲法分为两组,各纳入30例病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方案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两组统计对比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化疗依从性、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满意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当前,人们对场馆教育的理解莫衷一是。本体论的不辨导致认识论和价值论的不清。回归场馆的空间实在,重新审视场馆教育的概念、结构和价值,将澄清场馆教育的内涵。场馆是一种空间概念,它既是空间性的存在形态,又是以空间为媒介的“第三空间”。前者确立了空间立场的合理性,后者构建了内涵与价值的分析框架。在结构上,空间将场馆教育拆解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第一层空间是终身性的教育形态;第二层空间是实地化的教育生
目的:探究医护协同理念下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膀胱癌围术期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医护协同理念下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希望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HHS、GQOL-74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
研究不同植物源生物质炭的性质,评价其对云南东川地区镉(Cd)污染应用效果。开展了稻秆炭(RBC)、麦秆炭(WBC)、玉米秆炭(MBC)、麻秆炭(HBC)、田菁炭(TBC)、花生壳炭(PBC)的Cd吸附特征研究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上述生物质炭对东川镉污染土壤的Cd赋存形态和油麦菜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吸附等温线及准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