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大脚板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父亲中等个儿,却长有一双异于常人的大脚板。他那宽大厚实的大脚板走起来,干净而硬朗,迈出的步子富有节奏而欢快,“咚咚咚”,虎虎有声势。十个脚趾头牢牢抓住地面,厚重的脚背弓起来就像一只吃饱喝足的老鹰死死咬紧小鸡不放手。他脚面上青筋暴露,似有无数只小小蚯蚓在上面鼓动着。
  我小时候看见这个场面,全身就起了鸡皮疙瘩。
  大清晨,父亲常领着我们几个一起上山砍早柴,午后到自留地种菜,浇水施肥,下田割禾拔秧拾田,锄草耙田,样样皆能。每逢干农活儿时,我要紧赶慢赶,甚至是一路小跑才能跟上父亲的大脚步。农忙间休息时,我也特地仔细端详着父亲的大脚,好奇不已,也专门询问过,父亲可能太累了吧,总是笑而不答。
  倒是有事无事老爱串门儿,往我家蹭饭吃,喝两盅的四姑丈,给我透露过不少秘密呢!原来父亲的身世十分悲惨。三岁时,我的爷爷因为身染重病不幸离世,孤苦无助的奶奶靠帮佣千辛万苦艰难地拉扯着5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时不时还得靠娘家亲戚的些许救济才勉强度日。
  父亲的童年就是在帮人放牛赶羊中度过的,有时刚扒拉几下午饭就要到后山去背柴,打猪草,干些农活儿,从小锻炼自己特别能吃苦耐劳的品德。因为常年打赤脚,干农活儿,脚板早已结痂,结了层厚厚的老茧呢!难怪父亲很少同我们提及这点呢!从小就吃了不少苦头啊!
  四姑妈对我们特别亲切。每天上街卖完菜后,总爱在我们家逗留一阵子,我也趁机套出不少父亲儿时的秘密,有的闻所未闻呢!
  父亲在兄妹排行老幺。上面有三个姐姐,一个大哥,他们常罩着他,呵护着他,姊妹们相依为命。每逢家庭聚餐,已是耄耋老人的四姑妈还时不时来我家帮忙呢!可见他们手足情有多深!
  在四姑妈记忆深处,有件事令她终生难忘!话说那是1938年隆冬时节,大雪纷飞。那年闹日本鬼子,老辈人都记忆犹新。当时,日本鬼子从韶关南雄猛扑入小梅关,入侵大余境内。全城震惊,城内百姓四散逃命,冒着没漆深的积雪,头顶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年幼的父親在四散逃难的路途上迷路,走散了,奶奶与家人心急如焚,四处打探消息。四天后,才得知被日本鬼子抓到城里做伙夫去了,帮鬼子烧火做饭呢。在剑刀的威逼下挑着饭菜到战壕阵前给鬼子兵,父亲每天都要担惊受怕。母子家人再相见,已是三个月后了。父亲受尽鬼子的鞭打与辱骂,打着赤脚,裹着破麻衣,与叫花子无异。那年父亲才11岁。事后父亲告诉家人,原来当时慌乱中跑错了方向,鞋子也被队伍挤掉了,黑灯瞎火中遇到一队搜城鬼子兵,被一个鬼子兵小头目押到一个临时木板屋,灶台边斜躺着好几个老头儿,这样他们几个被迫充当伙夫。好在遇到一个好心老表把他早已冻伤的双脚治疗并教会他如何用农家稻草编成草鞋。
  这个习惯,父亲参加工作后还保留着。每逢下乡或上山砍柴,都喜爱穿着草鞋。他常常得意扬扬地在我们面前自夸他的草鞋经久耐用,既美观又实用!
  12岁那年,父亲开始帮大户人家打短工,放牛放羊,插秧拾田,上山砍柴,特别是做个“挑夫”(旧时也称脚夫),就是和成年人一样挑着一担又一担的西华山的钨金矿石跋山涉水,翻越梅关古驿道贩卖到韶关南雄珠玑古巷市场,换回食盐、番薯等生活用品。自己得一点儿血汗工钱来补贴家用,一天一个来回,天刚蒙蒙亮就在路上了,有时汗水浸泡着泪水,还夹杂着古道边风声与雨雪声,无声地洒落在这条千年的古驿道印痕里。
  今年暑假回到老家与妻漫步梅关古驿道,途中遇倾盆大雨我们躲进半山坡凉亭避雨,仿佛依稀看到父亲挑担的身影,泪水、雨水一起模糊了我的双眼。
  父亲童年如同浸泡在苦胆里,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挺过来,吃尽人世间苦头。原来,他的一双大脚板就是这样炼成的!苦难辉煌!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世間最壮观的美,莫过于荒凉过后,一场雪飞扬。世间最圆融的事,莫过于迷雾之中,与自己相逢。  原以为,那兜兜转转,是绕不过的坎。殊不知,曾经的苦闷彷徨,只是生命河流一湾。若给得了足够的耐性,一片雪花的重量, 也能让老树敬畏, 也能让河流谦卑。  那一夜,你寻得自我归,心也就亮了,整个世界便醒了过来。那白的光,是你,那黑的影,也是你。没有明晰的好坏, 亦无澄澈的美丑,比如天空,比如大地,只是一种安然的
期刊
太阳带来的暖,还有你身体发肤散发出来的暖,是记忆触摸那座城市最先伸出的触角,有些热带植物闪着新奇的目光看着我们,我们偷偷躲在人世之后窥探着彼此,这座城市带着新鲜神秘之气,让我们不由自主地雀跃和靠近。  那时候,北方的冰雪还未化尽,那座城市的花花草草却打开了春天的大门。白玉兰和紫玉兰已经过了花期,花枝上寥落地挂着几个朵儿,让人想到过期的爱情。但那几个朵儿,看起来依然很强劲,丝毫没有将落的衰气。植物的
期刊
识得瑞凤,是在“从心如约”微信群,从其声音始。其音清脆婉转,如凤鸟鸣于山间,悦耳耐听。听说是烙画家,试探着接触。其自报师门说桂子是她的恩师,我便谎称是桂子的老师,她也不辨真假,于是喊起“师爷”来。  我立马联系桂子,告知冒称之事,并要他牵线搭桥,想认识凤,认识凤的烙画。然好事总是多磨,相见的过程有点曲折:不是凤没空,就是桂子有事。三番五次之后,我直接与凤电话,约定见面时间。  周一,凤休假。约好安
期刊
琼海元月,满目青翠,唯有天亮较晚以为憾事。某日晨,四时即醒,恰巧停电,摸黑下床,随手打开阳台窗幔,借一抹天光,委身于客厅内慢慢踱步。  九十平方米家宅为三居室,两卧间一客厅,客厅不大亦不小,但属南北朝向,外加八层楼高,通光透气性能尚好。稍暗的客厅内,我踱着,念着,我念着,踱着,哎?天棚哪来一束光影?整个客厅亦微微泛明。移步窗前,定睛一望,始知对面楼前路灯使然。于是,回转身来,举首仰望,只见棚顶处,
期刊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唐代“诗佛”王维《桃源行》中的这一感叹,表露出“仙源”难觅的小小遗憾。  信江,是上饶的生生脉搏,迸发于怀玉山脉东端,跳跃在赣东北的山山岭岭。到了上饶市城区段,似乎对城市产生了依恋,脚步放缓了,河面变得开阔平坦,水流变得温顺迟缓。江之南是送山进城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主峰云碧峰高耸着巍峨的身姿,深情地对望着城北的现代文明。江之北就是烘托上饶新老城区绵延十二华里、在国
期刊
我家的新邻居是一位木匠,三十多岁,高大英俊。我们村里是同姓,只因他辈分矮,我称呼他“树春哥”,他当了我的武师傅以后,我不再这样叫他,我也没有正经叫过他“师傅”。  树春哥本行是木匠,他却要板砖。树春哥家的正屋落成之后,他还想在屋后建一个新式的厨房。可当时经济条件有限。他突发奇想,在1984年的夏天,想自己学着板砖烧窑。没有师傅的指导,他自己摸索着,开始了自己的计划。每每到了傍晚,他一个人在禾场南边
期刊
听说爱上一个人就要抓住他的心,想要留住一颗心,必须抓牢他的胃。每年四月,槐花儿飘香时节,就是这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不仅抓住了我的心,也塞满了我的胃,让我彻底沦陷在它的世界。  几场缠绵春雨,催开了一季的沉闷,心也跟着一颤一颤的,春意盎然。老家院后的几颗老槐树,不消几日就出落得越发翠绿,慢慢四散开,抽出穗柳儿。眉眼大小的翠嫩爬满穗条,眨眼间青嫩夹着软黄鼓■■地竖立于梢头。这时候的花蕾又叫“槐米”,
期刊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工作之余,喜欢一个人闭门读书、写字、静坐,不经意间想起范仲淹,想起岳阳楼。  眼前好景则心喜,眼前残景则生悲,此常人之常情也。登临岳阳楼,常人在阴雨天有一个忧愁的洞庭湖,在晴朗天有一个快乐的洞庭湖,虚幻不实。其实,无论是阴是晴,洞庭湖依然是一个湖,常人的忧乐由外物引起,随外物转移,他所忧虑的也就未必值得忧虑,他所追逐的快乐也未必值得追逐,我们很多人就都这样浪费一生。
期刊
远在湖南的四婶一早打来电话说,她让自己老家的亲戚快递来了一箱刚下树的鲜核桃,让我和孩子解解馋。放下电话,故乡的青皮核桃便一下来到了眼前,尤其当我打开快递包装,看着这些包着黄褐色硬壳、浑圆饱满的坚果,心中更是泛起阵阵暖意。  故乡山多岭薄,却盛产苹果、桃子、柿子。一年四季瓜果不断,每到秋天,更是四处飘香。孩童时,母亲总说我秋胖,因自小挑食的我,只有到了秋天才有吃不完的瓜果,特别是核桃下树的时候,更是
期刊
近日去超市,发现不少人在选购做八宝粥的商品。我猛然醒悟:腊八快到了。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腊八,我的老家清风岭一带,家家户户都要吃酸米饭。说是酸米饭,其实一点儿也不酸,根本不用醋,也没用粉浆,而是与八宝粥那样的甜粥完全不一样的咸饭。因为要用葱、姜、蒜烹锅,或许叫它蒜米饭更为贴切些。那时候,物资十分匮乏,做八宝粥的那些食材大多连见都见不到,人们是用小米、白菜、粉条、黄豆等家常材料做的腊八饭。如果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