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发展的日新月异,作业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探讨,已经引起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因此,笔者就针对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尝试,以此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个性化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课本知识得到深化和巩固的最佳手段,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具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但是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缺乏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严重遏制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快乐天性,使社会和家长为此而担忧。因此,笔者选取这个课题进行探讨,旨在基于新课改理念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作业,积极努力克服作业设计中的“同一把尺子”模式,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1.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新课改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针对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设计方面,很多教师依旧过分依赖于课本,没有意识到作业起着复习与巩固的作用,同时也没有认识到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缺乏开放性和实践性,只以课本上的几个练习来做一些书面作业,作业形式单一且乏味。大部分教师都是以“题海战术”作为学习数学的法宝,如此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还诱发很多完不成作业的学生对作业进行抄袭,或者干脆不写。还有一些教师在黑板上抄题目让学生做,极个别学习基础良好的学生做完了,而其他学困生连抄这些题目都觉得困难和无奈。因此,“千篇一律”的作业,只能顾此失彼,不能面对全体学生。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加重了他们的课业负担,还严重阻碍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优化个性化数学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作业是数学课堂学习的直接反馈,它是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作业设计的现状,国家教育部三令五申的强调,小学生作业要肩负。因此,要想数学作业量少而精,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个性化的作业,以此满足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到因人而教。关注一些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对教育中的个性化教学及个性化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例如,美国2000年基础教育的标准特点之一都是强调数学应用;英国注重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进行合作交流等丰富的活动中来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当前,随着计算机信息的网络化和普遍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是新课改所呼唤的。而数学学科,就能通过其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锻炼其思维发展的灵活性。
3.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尝试
学生是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情感和兴趣爱好。再加上每个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的巨大差异,造成他们在学习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差异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针对他们的差异性,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是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体现,笔者在此谈谈本人的尝试:
3.1 设计“一般”型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一般”型作业,就是基于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难度中等和比较基础的题目,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作业量不要求过多,只要求速度。这类型的题目,给予了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能够激发全班同学的积极参与,既让他们掌握了基础性知识,又在独立思考的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
3.2 设计“可选”型作业,发挥学生自我挑战的优势。小学生易于表现,愿意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的成就。因此,笔者基于这一心理发展规律,在数学课堂上设计“可选”型作业,目的是激发部分学优生的积极性,来调动他们对学习的自我挑战的兴趣。
首先可以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自选题两种。必做题做对一个得1分,而自选题做对一个得2分;然后在规定的时间里,学生可以自我选择相关的题目;最后以得分为准。这样的当堂练习,既能让学生富有挑战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3 趣味性作业。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感性化、直观化的作业比较适合他们。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不妨设计一些游戏性的作业,组织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接受,会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或者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或童话故事作为情境设计的作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4 设计互动式的作业。比如,亲子作业,就是强调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仅加强了亲子之间的合作关系,还使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来。当然还可以设计由一个小组或者一个大组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5 开放式与发散式的作业。数学课堂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无固定答案的、比较开放的作业,用这种作业可以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习惯的形成。
3.6 电子作业与纸质作业相结合。随着电脑网络进入家家户户的迅速发展,学生的电子作业由于自身的优势,也应运而生。因此,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的QQ建立一个QQ群,有什么相关资料和数学思想,可以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既方便又省事,而且教师可以与同学探讨完成作业的方法、学习数学的心得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3.7 生活化的作业。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回归到生活。所以,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比如,回家测量你的身高,或者称一称你的书包有多重的,等等,这样的问题,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在测量与称称中,可以认识长度和重量单位。
4.小结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如何让小学数学作业更具有实效性,就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的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和熟悉的事物,穿插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个性化的作业,是新课改的迫切需求,是小学生喜欢数学学科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吕麦.给孩子“喂”点后悔药[J].琴童
[3]陈岳.怎样布置家庭作业[J].人民教育
[4]金传宝.美国:教师处理家庭作业的原则和策略[J].现代教学
[5]韩军.家庭作业的布置与检查[J].小学教学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个性化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课本知识得到深化和巩固的最佳手段,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具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但是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缺乏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严重遏制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快乐天性,使社会和家长为此而担忧。因此,笔者选取这个课题进行探讨,旨在基于新课改理念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作业,积极努力克服作业设计中的“同一把尺子”模式,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1.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新课改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针对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设计方面,很多教师依旧过分依赖于课本,没有意识到作业起着复习与巩固的作用,同时也没有认识到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缺乏开放性和实践性,只以课本上的几个练习来做一些书面作业,作业形式单一且乏味。大部分教师都是以“题海战术”作为学习数学的法宝,如此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还诱发很多完不成作业的学生对作业进行抄袭,或者干脆不写。还有一些教师在黑板上抄题目让学生做,极个别学习基础良好的学生做完了,而其他学困生连抄这些题目都觉得困难和无奈。因此,“千篇一律”的作业,只能顾此失彼,不能面对全体学生。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加重了他们的课业负担,还严重阻碍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优化个性化数学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作业是数学课堂学习的直接反馈,它是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作业设计的现状,国家教育部三令五申的强调,小学生作业要肩负。因此,要想数学作业量少而精,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个性化的作业,以此满足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到因人而教。关注一些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对教育中的个性化教学及个性化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例如,美国2000年基础教育的标准特点之一都是强调数学应用;英国注重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进行合作交流等丰富的活动中来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当前,随着计算机信息的网络化和普遍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是新课改所呼唤的。而数学学科,就能通过其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锻炼其思维发展的灵活性。
3.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尝试
学生是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情感和兴趣爱好。再加上每个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的巨大差异,造成他们在学习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差异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针对他们的差异性,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是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体现,笔者在此谈谈本人的尝试:
3.1 设计“一般”型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一般”型作业,就是基于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难度中等和比较基础的题目,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作业量不要求过多,只要求速度。这类型的题目,给予了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能够激发全班同学的积极参与,既让他们掌握了基础性知识,又在独立思考的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
3.2 设计“可选”型作业,发挥学生自我挑战的优势。小学生易于表现,愿意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的成就。因此,笔者基于这一心理发展规律,在数学课堂上设计“可选”型作业,目的是激发部分学优生的积极性,来调动他们对学习的自我挑战的兴趣。
首先可以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自选题两种。必做题做对一个得1分,而自选题做对一个得2分;然后在规定的时间里,学生可以自我选择相关的题目;最后以得分为准。这样的当堂练习,既能让学生富有挑战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3 趣味性作业。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感性化、直观化的作业比较适合他们。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不妨设计一些游戏性的作业,组织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接受,会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或者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或童话故事作为情境设计的作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4 设计互动式的作业。比如,亲子作业,就是强调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仅加强了亲子之间的合作关系,还使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来。当然还可以设计由一个小组或者一个大组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5 开放式与发散式的作业。数学课堂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无固定答案的、比较开放的作业,用这种作业可以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习惯的形成。
3.6 电子作业与纸质作业相结合。随着电脑网络进入家家户户的迅速发展,学生的电子作业由于自身的优势,也应运而生。因此,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的QQ建立一个QQ群,有什么相关资料和数学思想,可以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既方便又省事,而且教师可以与同学探讨完成作业的方法、学习数学的心得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3.7 生活化的作业。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回归到生活。所以,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比如,回家测量你的身高,或者称一称你的书包有多重的,等等,这样的问题,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在测量与称称中,可以认识长度和重量单位。
4.小结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如何让小学数学作业更具有实效性,就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的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和熟悉的事物,穿插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个性化的作业,是新课改的迫切需求,是小学生喜欢数学学科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吕麦.给孩子“喂”点后悔药[J].琴童
[3]陈岳.怎样布置家庭作业[J].人民教育
[4]金传宝.美国:教师处理家庭作业的原则和策略[J].现代教学
[5]韩军.家庭作业的布置与检查[J].小学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