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 塑造完美人格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f08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02-02
  一、创新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坚持以人为本,把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放在首位。认真上好每一次班队课,结合重大节日、班级的实际、学科的特点等开展丰富的主题班队会,将德育教育如和风细雨般渗入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
  从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严格要求。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如在学生的姿势上严格要求:站、坐、行的姿势,写字握笔的姿势等。又如要求学生使用文明语言,学会尊重周围的每一个人,把“请”字常挂嘴边。
  加强诚信教育。我着重从以下两方面抓起:一是让学生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同学之间有了矛盾时,要先从自己身上找毛病。二是教给学生踏踏实实做事的方法,如:写好每一个字,做好自己的值日,如实完成分配的任务。在实施中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让学生懂得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
  教育学生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珍爱生命,增强安全意识。除常规工作外,结合所教的语文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自己创办手抄报,通过开展“热爱生命”、“维护消费者权益”等主题中队会,学生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增强了维护健康,珍惜生命意识。
  2.坚持以人为本,把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看作是生存本领的训练。在学习上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例如,语文学习中不仅以教材为本,指导学生圈、点、批、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进行有效地拓展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力求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正是这样不断研究和进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带班级的成绩处于领先地位,及格率保持百分之百,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2008,2012、2016这三年参加毕业会考,成绩均在兴庆区平均分之上(本校所在年级第一)。
  3.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性。关注班级的整体发展的同时经常观察班里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并思考帮助其成长进步的措施。由于更换老师频繁,班级的数学成绩很不理想,我积极想对策,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确立班级数学日,小组合作轮流执教,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并且为学习困难的同学指定辅导员,定期检查辅导效果。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我校随迁子女居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压力。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量很大,任务很重。但我没有想过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而是用爱感化这些学困生。在课堂上关注、激励他们;课后帮助、辅导;还要与家长沟通。班上有一个叫贾银乐的孩子,学习能力差,家庭生活困难,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总是完不成家庭作业。我经常就对他进行特别的照顾,上课时尽量多提问、多鼓励,写作业时多关注,还经常给他买书,送文具。后来,这个孩子不仅语文成绩过了八十分,而且还练得了一手好字。
  对成绩优异的学生不放松。对他们不单是在学习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德育教育方面经常“开小灶”,期望成绩优异的学生达到德与智“双优”。
  二、开展阅读活动,塑造完美人格
  1.让学生读整本书
  几年来引领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从2008年春天起,我引领着所带的三(2)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每天为学生朗读课外书。一学期下来为学生朗读了五本书:《青铜葵花》《木偶奇遇记》《大林和小林》《五三班的坏小子》及一本绘画图书《爱心树》,累计40余万字。一学期的阅读量就达到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3——4年级的阅读量。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尽量每天坚持20分钟课外阅读,并填写读书卡。一学期结束,全班51个同学平均每人自读5.5本书,平均每人读完约50万字的书。
  两年多来(不到五个学期),在课堂上大约为学生朗讀了30本书(整本书),约200多万字。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读书,并且喜欢上读书,从书中得到了快乐。两年多来,我所带的学生人均读书50本以上,人均阅读量约400万字。
  2.领学生诵读经典
  以学校开展的“三礼”教育为契机,积极引领学生诵读经典,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先后诵读了《三字经》《论语》等经典著作。诵读经典使学生懂得了要做文明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让他们明白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如,四年级时选定的校本课程是诵读《三字经》,领着学生坚持每天诵读,平均每周完成一课(在课时被其它活动挤占的情况下就尽可能再抽时间)。一学期下来,基本达到全班同学人人能背诵《三字经》全文。善于激励学生,采取了有效的方法:先按划分好的内容通读,指导学生了解大意;再反复巩固直至背诵,并指定专人检查。用一定的激励措施,背一课,画一颗红五星,全部会背画一面小红旗,颁发奖状。
  总之,寓教于乐,将德育教育与课程的学习相互渗透胜过简单的说教这是我的思考和尝试。
  作者简介:
  郝凤霞(1966.8—),汉族,宁夏永宁县人,大学学历,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课程教学。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27-02  一、案例背景  时下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造就了许多教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知识是否掌握中,偏离了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形成学习能力,质疑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归纳与整理能力等。当然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才应是数学课堂的重点和首要
期刊
【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多老师关注的课题,笔者就使用新教材的一些体会,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优化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扩大阅读量等方面的做法。  【关键词】英语 阅读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60-01  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记叙文是看似简单,其实最难写好的文体。尤其高一学生用相似素材、以记“流水账”方式写记叙文的现象相当普遍。高考记叙文又最忌千篇一律、平铺直叙。因此,要写出一篇合格的记叙文,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手法,还应有独特的视角和以小见大的切入点。  【关键词】高一记叙文 例文 手法 视角 人物形象 故事波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
【摘要】新形势背景下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及最高宗旨是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需要致力于构建充分表现民主、平等以及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和学生平时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班主任,已然成为了新课改背景下维护师生关系的重要实践者,同时也是课改是否能够成功以及实现教育预期目标的主要力量。本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将初中班主任作为研究对象,从规范教育与德育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大多数高校实行学分制以后,对宿舍管理的要求更高、难度加大。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在高校中悄然兴起了借用卫生部门中的“零报告”制度,对学生宿舍管理进行规范管理,更新了管理理念,起到了成效。  【关键词】零报告制度 高校学生 宿舍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
期刊
【摘要】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意安排了许多以“学习伙伴”口吻出现的、黄色“小泡泡”圈起的“阅读提示语”,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泡泡提示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巧用 提示语 促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82
期刊
【摘要】儒学是我国古代的正统学说,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理念,即使到了今天同样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洒扫应对”是儒家关于教育的主张之一,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也是值得借鉴的重要理论。本文在对“洒扫应对”教育概述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实施策略。  【关键词】儒学学说 教育理论 洒扫应对 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同时对老师来说,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在作文教学时,笔者把它分为两段:低年级和高年级。在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方法,但主旨不变,那就是:以鼓励为主,欣赏为主。由浅入深地指导,附上鼓励的话语;指导写作文的三個步骤;并教会学生批改作文。  【关键词】由浅入深 指导 学批改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09-01  “羊跪乳,鸦反哺”,“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伟大民,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这些传统美德教育我们对受到的点滴之恩,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并用实际行动回报。但是当今社会,这样的一种和谐已经慢慢不复存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冷漠,人心越来越自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精神的东西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69-02  一、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课后第二题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读文,理解并学习作者选取三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入学场景”、“学习生活”、“老师教诲”,表达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之情。  3.体会叙事与抒情的特点,学习作者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