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山慈菇治疗乳腺癌的分子机制

来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T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山慈菇治疗乳腺癌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UniProt数据库中收集山慈菇的活性成分和其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和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建立乳腺癌靶点数据库,获取山慈菇作用于乳腺癌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Version 3.7.1软件和STRING数据库分别绘制“山慈菇-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运用R语言相关程序包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作用强度,最后运用细胞实验证明山慈菇水煎液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山慈菇共有3个活性成分,涉及70个作用靶点,乳腺癌作用靶点有364个.山慈菇作用靶点和乳腺癌疾病靶点共有14个交集靶点.其中,重要的中药成分有豆甾醇和β-谷甾醇;关键作用靶点为PTGS2、JUN、ESR1和NOS3.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475条GO信号通路和23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的途径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合物与靶点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细胞实验结果证实,山慈菇对乳腺癌具有较好的抑瘤作用.结论:山慈菇治疗乳腺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点,可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
其他文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属于先天之精,在治疗组织损伤和免疫紊乱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细胞所处微环境属于津液的范畴,其平衡稳定状态有利于维持细胞生物学特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炎症及肿瘤环境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BMSCs在与其相关的环境中可能发生生物学特性改变甚至恶性转化,具有促瘤或致瘤的风险.中医学认为,炎症时存在热毒和瘀血,并兼有气血耗伤、脏腑损伤蕴结体内,贯穿其发病始终,进而促进炎症向肿瘤的逐渐发展和演进.故益气生津、清热解毒符合保护炎症与肿瘤环境中BMSCs的治则治法.文章重点探讨T
目的:比较艾灸与岫玉灸对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岫玉灸组各47例,其中艾灸组44例、岫玉灸组45例完成研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西安大略省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50英尺(15m)步行时间于治疗2、4周与随访8、12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VAS评分、WOMAC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15m步行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缩短(P<0.01).两组组
目的:探讨生姜泻心汤对感染难辨梭菌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难辨梭菌感染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万古霉素组(50 mg/kg)和万古霉素联合生姜泻心汤低剂量组(万古霉素50 mg/kg+生姜泻心汤16.4 g/kg),以及生姜泻心汤低剂量组(16.4 g/kg)、高剂量组(32.8 g/kg),所有小鼠连续给药7 d.通过体重、艰难梭菌毒素A&B水平和肠组织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情况等评价生姜泻心汤治疗难辨梭菌感染的疗效.结果:造模前至造模成功时,各组小鼠体重稳步升高;造模成功后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