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课文不应淡化整体感知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_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参加教研活动,听一位教师执教《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一课时。在学习完生字词之后,教师直接出示课文的第二小节,让学生默读找中心句。尽管教师对第二小节的解读还算深刻,但笔者觉得直接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太唐突,缺少整体感觉。这样的情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究其原因,可能不少教师觉得整体感知课文很单调,有点沉闷,不容易出彩。公开课教学尤其如此。但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在初读课文阶段,一定要强化整体感知。这不仅符合认知规律,也利于学生更快地走进文本,深入对话。
  首先,整体感知课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知道,人类在认知事物时总是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基本规律。如果没有总体上的感知,就可能出现类似盲人摸象的笑话。认知事物如此,学习课文更是如此。学生拿到一篇课文,如果对课文没有一点整体印象,怎么可能与课文进行全面对话,从而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呢?难怪许多语文名家都提出,在第一课时,学生课文读不熟不开讲。其实,就是针对许多教师淡化整体感知而言的。整体感知虽然不容易出彩,但却是学习课文必须经历的阶段,也是第一课时学习重点所在,理应要强化。
  其次,整体感知课文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我们在教学时,总喜欢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句段,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品读感悟,给人感觉课上得很实在。其实,如果淡化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学生就不可能从总体上把握全文。即使勉强说出来,大多也是根据教辅资料上的内容照本宣科。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支离破碎,就像上例《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一课时的学习一样,学生通过对第二小节的深入学习,知道了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却不知道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第一课时学习的目标达成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整体感知课文还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我们许多教师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喜欢课堂精彩不断的动态生成。须知精彩的动态生成首先来自于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如果我们在与文本深入对话时,没有从整篇课文的背景切入,联系全文来解读,可能会造成对课文内容的曲解、误解。笔者就曾听一位教师执教《诺贝尔》一课,两次出现对文本的误读。在交流对“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一句的理解时,一位学生没有联系全文来理解,而是认为诺贝尔不是毫不气馁,而是毫无人情。这是对课文中心的背离,对人物精神境界的亵渎。第二次误读出现在指导朗读“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这句话时。学生在朗读时,嘻嘻哈哈,完全是一副嘲笑、搞笑的语气。很显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也就谈不上走进人物的内心了。
  综上所述,整体感知课文是初读课文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只有很好地整体感知课文,才能有后面的深入对话、精彩生成。一句话,初读课文一定要强化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其他文献
南方平原湖区巨峰葡萄大面积丰产稳产试验罗名华(湖北省武汉市林业科技推广站,430022)湖北省武汉市地处长江流域江汉平原。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种巨峰葡萄,由于当地7月下旬气温偏高,巨峰葡萄可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
蒸汽压力对再热机组空负荷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在额定主蒸汽压力下,若再热压力高于其额定值的60%,机组将不能维持空转,本文从运行和设计角度提出了两种解决办法。
以黄桃品种丰黄为母本,罐桃14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培育出早熟黄桃新品种——浙金1号。其果实于6月下旬成熟,果实生育期为80~84天,为目前浙江最早熟的黄桃罐藏新品种。具有结
说明文在新教材中的篇数较老教材增加了不  少。单题材来说,就有天文知识,如《太阳>;地理知  识,如《最大的“书”》;建筑知识,如《赵州桥》;动物知  识,如(松鼠);植物知识,如《花钟>;生态知识,如<黄  河是怎么变化的》;科技知识,如《太空生活趣事多》;  书画知识,等等。学会阅读说明文是学生  自身生活与语文学习的需要。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  的逐步深入,教师对说明文教学越来越重视,但也有 
本文综述了美、日、苏及我国余热锅炉的发展近况.并提出了发展余热锅炉的建议。
1991-1992年度冬季以来,福建省连续多次遭受北方强寒潮的侵害,使果树生产受到严重损失。为进一步了解果树冻害的成因及其危害情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对全省9个地(市)、30
期刊
随手翻开即被开头几张原始洞窟壁画所震撼——奔腾的生命创造力,无拘无束的想象力,粗犷豪放,气势磅礴.难以想象是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还附有几张儿童画,生命之初的孩童用稚嫩的
师:对于题目《争吵》,你们有什么想问的?、、生:是谁争吵?生:为什么事争吵?生:争吵以后.他们和好了吗?
习作评语包括对习作质量的评价,还包括对习作兴趣、习作态度、习作习惯的综合评价。习作评语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呵护学生的习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促使学生作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以崭新的视角看待习作评语,根据学生的习作,借题发挥写好评语。  一、尊重原创,写“笔谈式评语”  批改作文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我们把学生未经修改的习作称为“原创”。学生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