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古之下”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诸子百家的思想艺术是我国文明甚至人类文明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旨在通过对《庄子·天下篇》《淮南子·要略》等文献的分析,梳理先秦诸子之学的发生及两汉形成,对诸子的起源与承继进行归纳总结与进行探索,最大限度接近其真实的思想境界,并对现今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学术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诸子发生;纵向发展;横向承传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06-02
  一、诸子发生——道术、学术与王霸之术、治御之术
  诸子百家之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根基性地位,其发生、形成也备受关注。学界对诸子思想的来源早已有章胡等人之辩,大体有《淮南子·要略》中的外界诱发说、《汉书·艺文志》的发于王官说等。
  至于外界诱发产生之说,《淮南子·要略》论述较为完整周密、自成一体,认为诸子产生于世事动荡之时,是为救世之念所引发,当“文王之时,纣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康梁沉湎,宫中成市,作为炮 烙之刑,刳谏者,剔孕妇,天下同心而苦之”,于是,“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服 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行夏政”……百家应势而生。《庄子·天下篇》亦有云,“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可见外界诱发说认为诸子的产生是受当时社会政治环境所影响,怀有治世救人之心态与责任。
  至于发于王官说,《汉书·艺文志》亦自成一论,认为诸子产生于各种官职,如“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如此可通过各官职的差异辨明各家差异。虽然在结尾总结道“……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并非诸子的起源,只是诸子大兴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之时,与外界诱发之说还是有所差异的。
  曾耀湘、梁启超等人曾都对诸子起于王官说提出质疑,而郑樵、章学诚等则是诸子起于王官的忠实拥泵。章胡关于诸子起于王官之辩是近代诸子研究的一座丰碑,章太炎在其《诸子学略说》《国故论衡》中都对《汉书·艺文志》所言“诸子起于王官”表示认同,认为“是故九流背出王官,及其发舒,王官所不能与。官人守要,而九流究宣其义,是以滋长。”而胡适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于1917年4月,作文《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认为诸子不出于王官,“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至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济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与王官无涉”,胡适从四个方面反驳章说,其中认为“此所说诸家所自出,皆汉儒附会揣测之辞,其言全无凭据,而后之学者乃奉为师法,以为九流果皆出于王官”“其后学散失,汉儒固陋,但知掇拾诸家之伦理政治学说,而不明诸家为学之方术”,认为诸子不可能是由官职所来,如此便限制了学术与思想的最初形成。
  从个人来看,诸子发生是时世所趋,正如清末学者曹耀湘指出,“诸子之兴,皆因时势之需要,应运而起,不必有其渊源所自也。使徒牵于某家出于某官之说,则不足以明学术自身发展之因,而莫由推原其兴替,故其说必不可通”。“道术将为天下裂”,即由于各人对救世的殷切希望而产生,以此为契机,生发出对宇宙、个人、王道等的思想主张。因此最初诸子思想与纯学术并不是紧密贴合的,而是关于“内圣外王”的治世之术,所以我们看到诸子思想在各国所极力推崇的多是王霸之术、治御之术。
  二、诸子纵向发展轨迹——显与不显的艺术
  时迁世异,诸子思想所展现的王霸之术、治御之术之侵略性、目的性也显露出来——如道家本“无为而治”,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是一种法于自然的积极的王道有为思想,而儒家通过鲜明的阶级性、礼乐制度,为了使统治更加稳固、有序,这是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治术,墨家实际上是以人人之“仁”而达到天地之仁的空想社会主义,由于所依存的是军事化管理,“尚贤”“尚同”等思想被这种军事化的参与模式解读成了专制集权,因此被迫成由“仁术”理解为空想之术了……从现今所有的文献来看,《庄子·天下篇》《淮南子·要略》《荀子·非十二子》通过对主张相同之人的归类和不同之人的区分,间接区分了不同流派,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各家优缺点,而到《韩非·显学第五十》《论六家要旨》时,相对系统的诸子区分已运用在各自的理论中,后世文人学士也大底默认这种划分方式。
  从先秦诸子思想接受来看,正如《韩非·显学第五十》,自然会划分为显与不显之学,胡适认为“先秦显学,本只有儒墨道三家,后世所称法家如韩非‘管子‘皆自属道家。任法、任术、任势,以为治,皆‘道’也。”从儒道法三家显学,我们可以大略看出其纵向发展的轨迹,从最初杨朱到老庄,那种人人为己、一毛不拔到隐藏在无为下的有为,最终成为了韩非子法家所信奉的王道之术;而孔子相传问道于老子,发展至孟子荀子等,最终荀子的弟子韩非子借儒家的等级制、礼乐的规章制度而引申为法家的法律典章,继续治术之发展;墨家学说在秦时已经不显、不传,但墨学巨子及墨门所严格依存的军事化制度,或许对韩非子法家的严苛亦有贡献……由此看来,虽然墨子非儒、孟子非墨、荀子非墨等等,诸子之间思想的借鉴与贯通实际是为历史见证的,即胡适所言“冥冥之中已受所攻击者之薰化”。
  由此观之,显与不显其实并不是诸子学说存于后世的主要依据,墨家学说彼时极其强盛,然而最终却影迹俱无,墨学可以说是最主“仁术”,比起儒家宣扬礼乐从外部改变人的设定,墨家主张从个人做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却显得极不合适——尚贤、尚同成了将决定权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的方式,给人一种专政的象征,这比起儒家阶级制度下每个人都比下一级有点权力的隐性集权难免难以为人接受。相比之下,道家虽没有墨家与儒家之张扬,但却真正是以人法天的王道之术,因此在朝代之初往往借此以休养生息、恢复生民,九五之尊以道家王道之术为目标,施以儒家礼乐之制是以美人伦,明教化,施以法家御术,防患于未然、惩前以毖后,借助外儒内法的治御之术,使得统治稳定。由此观之,显与不显并不是在当时当世的接受度,而是作为一種思想主张,能否在历史长河中以或显或隐的方式流传。   诸子思想的纵向发展,除却依循统治需要,后世也在逐渐挖掘其中的哲学、文学、文艺、宗教等思想理论,从多方面解读诸子思想。如《文心雕龙·诸子第十七》通过分析九流十家的子书,总结其文学创作特色及表达的思想;今人有将墨学“兼爱”与西方基督教“爱人如己”思想相联系……诸子之学与时俱进生生不息。
  三、诸子横向承传方式——“天人”“神人”与“至人”的哲学
  对诸子思想进行横向对比梳理其实在《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论六家要旨》中都有比较明显的表述,然而由于庄子及其后学以道家思想为标准、荀子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司马谈在汉初接受黄老思想……这就使得这些评价都有一定的不公平性,这些评价虽然带有明显的利于自己一派的思想,但也还是能从中看出诸子横向传承的方式。
  如《论六家要旨》中“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认为儒家经典卷帙浩繁,儒者皓首穷经也不能穷尽,但侧面也说明儒家在经典、学说的散播上选择了一条相对大众化的、容易的道路,弟子三千人不断以师生授受的形式使得儒家思想的受众广泛,使得儒家思想的保存及发展成为可能。
  又如《庄子·天下篇》中論墨家,“为之大过,已之大循”,认为墨门这种近乎苦行僧式的节俭实属过度,“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屐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奇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将使后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腓无胈、胫无毛相进而已矣。”这种严于律己的行为显得不近人情,泯灭了人该享有的乐趣,如果没有高度军事化的运作、没有巨子的带领,很快就会沙散,比起儒家的师生授受,这种靠巨子一人做标杆的方式显然寡不敌众,思想传承随时有脱节的可能。
  又如《荀子·非十二子》中,评价慎到、田骈,“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典,及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慎到、田骈也。”略同于此,《庄子·天下篇》中亦云:“‘慎到之道,非生人之道,而至死人之理。’……虽然,该户皆尝有闻者也。”约略认为慎到、田骈一派“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对于大道有所耳闻,但实施起来却由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只得皮毛,按他们的主张,只有土块儿才能不失道。可见如慎到、田骈这种以形式代替内容的做法最终只会“至死人之理”,毫无实现的意义与可能。
  经过这些横向对比不难看出,儒家的发展模式有着绝佳的传播和存在条件。及至汉武帝时,董仲舒等人进一步推动儒家的发展,如在《董仲舒传》中记载其“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纪赞》中记载“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四库全书·卷九十一》中子部总叙言“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其初亦相淆,自《七略》区而列之,名品乃定。其初亦相轧,自董仲舒别而白之,醇驳乃分。”从汉武帝时刘向歆父子、董仲舒的推崇,到班固《汉书·艺文志》,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是统治者所默认的治术,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结语
  顾颉刚先生认为,“研究中国的古学和古籍,不得不从诸子入手”,可见诸子发生、形成及发展研究之重要。诸子百家思想虽“金石靡矣,声其销乎?”对诸子百家思想,一方面应本着班固所言“殊途同归”的态度对九流十家的思想进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一方面应本着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各家思想“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不偏不废。
其他文献
行贿日记  开车的副市长张健,眼前老是晃悠着老同学李进的影子。母亲八十大寿李进上门祝寿,给他母亲送红包……突然,走神的副市长猛见一位老人车前横过,急踩车刹,老人车前一晃,摇了摇身子,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副市长大惊,急跳下车,老人动了动,坐起身子,站了起来。副市长一阵惊喜。不料,老人站起又坐下。副市长上前扶住老人,问何處撞伤。老人拍拍后臀,言髋骨好痛。但马上又言,这是旧伤,刚才慌乱中摔倒,无关撞车。老
期刊
收礼只收“脑白金”  王局长最近乐坏了。  上级“精兵简政”政策一出台,王局长便来了神气,天天戴着老花镜、拿着笔在裁员名单上圈圈画画,那架势,就像宫廷里手握生杀大权的大臣。王局长比谁都清楚,送礼者马上就要蜂拥而至了。  局里的人呢,最近都吓坏了,忙坏了。为啥?当然是害怕自己底气不足被裁掉了,于是乎,忙着考虑送什么样的礼物给王局长,忙着考虑编怎样的花言巧语讨领导的欢心就在情理之中了。整个局子里,除了
期刊
退休前张青山是科长,酷爱喝茶,对茶颇有研究。闲时常与同科室的职员李爱华共同切磋茶艺。关于茶的学问,两人时有争论,时达默契。然张青山总笑李爱华喝的茶品位不高。李爱华苦笑,心里说,我若当了科长,我会喝高档一点的茶的。  转眼已逾花甲,张青山与李爱华都退了下来。喝茶依旧,李爱华的茶档次又降下了一级。张青山也要自己掏钱买茶了,喝茶的滋味又别有一番。茶叶贵了又贵。于是,张青山就买了三种茶叶,分装三个茶盒。一
期刊
书记的私事  清晨,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在粤西山区一镇政府的大院里,办公室主任小黄正在晨练。这天是双休日,小黄按习惯早起锻炼身体。突然,小黄见到镇党委郑书记准备开车外出,便赶忙上前打招呼道:“书记,早上好!这么早要上哪去啊?”郑书记回答:“去办点私事。”小黄听后心里有点纳闷:今天是休息日,书记匆匆忙忙这是又要去哪里呢?是准备去溪河钓鱼抑或去参加山地野炊?在双休日或节假日书记时常都有早起并独自外出习
期刊
老校长很快就要退休了,谁能接他的班还是个悬念。不过,大家认为最有可能接位子的是老校长的助理周冲。因为他是老校长一手栽培的。  周冲知道老校长器重自己,不过,有一点他从未向人提起。就是十五年前,当他还是刚分配的大学生时,曾向老校长送了一瓶茅台。他一直认为,是那一步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刚刚分配到学校时,他就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他深知同领导搞好关系是最重要的。听说领导喜欢喝酒,于是,他就用积攒两个月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铝行业正处于迅猛发展的的阶段,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当前我国一直在倡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倡节能环保,其目的就是要减少能源的损失和浪费,从而达到能源有效合理的利用。因此,为了顺应国家要求,节能降耗已经被我国铝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来实施。同时随着铝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在电气上的用量在不断的增加,这给铝行业在降耗和成本上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在电气上做到
期刊
摘要:随着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创新也被提上了重要日程。每位高等教育工作者都要不断地探索,寻找有效措施努力实现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进而充分发挥成人高等教育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并分析了,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期刊
摘要:1951年以后的藏族文学是在”双百”方针、”二为”方向指引下,提倡作家深入生活,表现时代,表现人民,描写人民的现实生活。  关键词:当代小说;佛经;传统小说  中图分类号:I 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02-01  藏族传统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形式,这就是作品从礼赞语、膜拜语、立誓语开关,然后写正文,正文完结了写创作意图说明语。藏文传统文学中的小
期刊
摘要:资产清查必须常态化,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加快改善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存量资产,盘活闲置资产,处置报废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管理效益。  关键字: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2-0151-02  一、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几年来,笔者对某石油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了调查了解,发现他们为了抢占终端
期刊
中图分类号:I106;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05-01  读罢《蓝调石墙T》与《北京故事》,我陷入深深的震撼中。一个来自东西方两个不同文化世界的相同群体,他们在我所从未正视过的世界里承受着我们这个所谓“正常”群体带给他们的同样的压力、冷漠、侮辱、罪恶感……“同性恋”于我们来说从来都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这一边缘群体只能被我们排挤到“阴暗的角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