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一家五口白内障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la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70年代初,在我工作的医院,发生了一件温暖人心的事,令我至今难忘。
  那天上午,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搀扶着一个四十多岁、双目失明的妇女走进眼科门诊。小姑娘说:“大夫,俺妈两眼从小就看不见,去过好几家医院,医生都说时间太长没法治了。俺从报纸上看到咱医院为很多人治好了眼病,所以把俺妈领来看看到底能不能治。”经检查,病人患有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我对小姑娘说:“手术摘除白内障后能恢复部分视力,最起码生活可自理。”小姑娘一听高兴地跳了起来,问:“手术费要多少钱?”我也没多想,直言相告:“一只眼二三百块钱。”话音刚落,小姑娘脸上灿烂的笑容消失了:“这么貴?俺家可拿不出……”
  我后悔方才冒失了,安慰她:“小姑娘你先别急,家里确实有困难的,我可以向上级反映,给予适当照顾。先说说你家的情况吧。”小姑娘低头啜泣起来:“俺姓吕,是文登葛家上口村的。家有七口人,俺爸腿残疾,不能下地干活,俺妈两眼看不见,还有三个弟、一个妹,和我妈一样,从小都看不见。俺上过几年小学,后来就辍学下地干活,养活全家。”
  一番话,听得我心里酸溜溜的。我说:“姑娘,今天先把你妈领回去。下次把你弟弟、妹妹全带来,我们检查一下看能不能治。手术费先别管,以后再想办法。”
  听了我的汇报,眼科主任点头赞同。两天后,小吕姑娘带着弟弟、妹妹来到门诊。诊断结果,全都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经手术后有复明的希望。听到这个好消息,小吕却愁眉紧锁,显然,还是为钱所困。当时,农村每人每天收入仅有几毛钱,近千元的手术费对这个特困家庭而言,简直是天文数字。面对如此严酷的现实和大山一样的压力,莫说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就是堂堂的七尺男儿也难以承受。
  经医院开会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免费为这家人做手术。眼科主任还提议,腾出一间大病房,让母子(女)五人住在一起,便于治疗及护理;每人先做一只眼,如术后效果较好,再做另一只眼。
  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手术,母子(女)五人重见光明。但我觉察到,小吕姑娘的心底仍有几分不安。当得知医院免费治疗的决定时,小吕姑娘开心地笑了:“我们一家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们这些好心人!”
  一周后,患者要拆线出院了。眼科的医护人员每人捐了5元钱,眼科主任捐出10元。当时,我们的月工资是三十多元。为他们付清生活费、买了返程车票后,同事们又纷纷拿出自家的衣服相赠。考虑到这家人的经济状况,我心里仍然不太踏实,就写了一封信,让小吕姑娘捎给当地的民政部门。后来复诊时,小吕姑娘告诉我:“王医生,你真厉害!信送到公社民政局后没过几天,公社和村里干部就拿着救济款进家了。公社的领导还说,以后公社及村里每年都会帮扶我们。”
  金秋时节,小吕姑娘带着自家产的花生和鸡蛋来到医院感谢大家。她兴奋地告诉我们,母亲复明后,与父亲一起,在家中为生产队编果筐。弟弟妹妹们也都上学了,一家人过上了幸福安乐的生活。
其他文献
做清蒸鳊鱼,将白肚翘嘴的鳊鱼码盐,洗过,入油、生抽、姜丝、料酒、糖、醋,搁锅中蒸,临了,还要淋上麻油、胡椒粉,生怕不入味。  味,如何入?当然是先腌,腌咸蛋、腌风鸡……味道慢慢渗透肌理,蒸出来,也就有了风味。  腌醉蟹,清人《调鼎集》中说:“三十团脐不用尖,好糟斤半半斤鹽,好醋半斤斤半酒,听君留供到年边。”糟、盐、酒,按比例投放,如此才能入味。  煮茶叶蛋亦如此。蛋煮好后,将壳敲碎,再煮,慢慢就入
我儿子特别会点菜。  每次问他吃啥,他都会有个确切的回答,而且还会交代清楚主料和配料,不用我再费心思去考虑今晚吃啥。今天,他又早早地点了晚餐———酱烧五花肉。他还特别提醒我说:“啥酱不限定,但肉一定要用五花肉,配菜最好是豆角。”  好咧,听从儿子的吩咐,今晚就吃豆角酱烧肉,这碗踏实的酱烧肉,一定要用碗装,才吃得过瘾……  首先准备好食材:五花肉650克、豆角400克、干黄酱1勺、甜面酱1勺、黄豆酱
神农尝百草,有一天运气不好吃了毒蘑菇,晕倒在一堆尖叶子青草旁。根据“毒蛇出没之处七步之内必有解药”的原理,神农挖了一块根茎细细嚼下,芳香辛辣,一阵上吐下泻后,居然解了毒,活过来了。神农大喜,给这种有着独特味道的植物起名“生姜”,因为他姓姜,意思就是这东西能让自己起死回生。  撇开传说,生姜确实是个好东西。烈日炎炎的六月,许多人口中寡淡,生姜此时大量上市,刺激食欲,排汗提神,解除烦闷,一菜治百病,名
俗话说,“厨以切为先”,切得一手好菜,不僅决定烹饪的难易程度,还会影响菜肴的营养价值。  世界烹饪大赛金奖得主韩国孝说,同一原料,同一烹调方法,只是刀工不同,菜肴成品质地也有差异。比如,一般情况下,熟得快的菜可以切丝、片、丁、粒等;熟得慢的菜就要切大一些,更粗、更厚一些。  采取哪种刀法,还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形状大小。菜肴的营养源于原料,而原料形状又影响着菜肴的营养价值。植物性原料含水溶性营
刚改革开放那阵,“小绍兴”门口永远排着乱哄哄的长龙,景象蔚为壮观。小小的店堂里,吊扇慢慢地转着,穿衬衫、汗衫或背心的顾客,大口喝着冰啤酒或鲜橘水,大口吃着皮黄肉白骨红的白斩鸡,每个人都是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我那时没钱,能进店喝上一碗鸡粥,已是颇为开心的事了。若偶尔于清晨,待“小绍兴”开门之际,寻它三五个鸡爪,则于丝丝弹皮筋骨中,真能啃出满满的幸福感!  说起来,白斩鸡的烹法并不是很难,在家也可制作
盛夏,宝宝每次吃饭都没什么胃口,蔬菜类吃得就更少。上周末一家人刚好在外面吃了顿粤菜,其中有一道菜叫蒜蓉蒸丝瓜,倒是深得大家的欢心,宝宝居然也吃了好几块。听妈妈说,现在正是吃丝瓜的季节,且丝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解暑热,消烦渴,所以这几天我便决定自己动手做一盘来尝尝。再者,清蒸的菜更清淡一些,也适合宝宝吃。  其实做法很简单。因为宝宝小,我做这道菜会先将丝瓜皮去掉,码在盘子里(如果是大人吃,不用去皮
在油爆虾诞生之前,河虾的吃法无非是较为家常的“盐水虾”“醉虾”,和较为考究的“清炒虾仁”“汤大玉”(清汤大虾仁),但这些做法要么太过简单,要么太过细腻。  油爆虾最早的雏形是太湖船菜———将河虾油炸以后,浸在酱油汤中。这种做法在太湖沿岸的百姓家中还有存留,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那就是虾头没人吃,而且味道一般较淡。  要想把虾头也一块吃下去,就不能用“油炸”,必须用“油爆”。“油爆”的油温,要比“油炸
有一年,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顺德清晖园招聘私厨,各路高手纷至沓来。高手过招,比试的却是三道家常菜,其中一道是生炒排骨。为什么选生炒排骨?清代广州一口通商,外国客商云集。外国人最爱吃的中国菜,就是糖醋排骨。可以说,生炒排骨是应对时尚的一道考题。  生炒排骨就是糖醋排骨。比试的时候,主人家只给三件排骨,做坏了无法重来,要求做到酸甜适口、内嫩外酥、色泽鲜亮。这道菜的难处在于油温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
白大褂、急救箱、听诊器、血压计,这是医生出诊的标配,但在我四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有三年时间,我的出诊包中还带了一样铁家伙———手榴弹。  上世纪60年代末,我毕业后分到牟平养马岛,当上了一名海岛医生。岛上驻军多,民兵多,军事氛围浓厚,两千多户居民过着半渔半农的生活。卫生院设在租赁的私人四合院里,有五名大夫。岛上谁家有病人,都是请医问诊,往返取药送药是医生的事。  岛上的人叮嘱我,晚上出门要格外小心
贺丙丁今年89岁,老伴余秀兰大他一岁。  老伴85岁那一年,贺丙丁隐隐约约有个预感:今年老伴过大寿,恐怕还要出一件大事。不料几个月过去,老伴大寿庆典已过,大事仍没有出现。正疑神疑鬼,突然一天早上老伴说她做了一个梦,竟然把两人六十多年前结婚那一天的事情重演了一遍,“连我头上戴的啥花,客人来了多少都记得清清楚楚,你看这是咋回事?”  老贺心里一动,知道那件大事已经走到了跟前,于是说:“你记性好,你就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