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童心翩翩诗意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i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引出
  儿童诗歌教学是培养儿童的语言文化摄入与输出意识,为之后的小学阶段的语文科目学习打下良好的潜在基础的一个阶段。开展诗歌教育,在普及基本的汉语文字书面表达原则的同时,还担负着对幼儿群体进行初等的美学观念熏陶的二重任务功能。就其在美学意识熏陶方面的意义而言,一般认为,它能够发挥其他的教育学科门类无法替代的教育学功用。我们开展儿童诗歌教學活动策略研究,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对所谓的儿童诗歌概念的基本性界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此同时,我们在具体开展儿童诗歌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充分高效地关照到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个体的具象化的心理发展特征,这是儿童诗歌教学活动探索方案的实践过程与接受教育的具体少年儿童的心理建构路径的结合,在普及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在当代中国语文教学事业实践领域的基本功用的同时,促进儿童诗歌教育方法的改进升级,并以此促进儿童诗歌教学策略的转型与升级。
  在充分认识了儿童诗歌的概念界定以后,我们还要完整、准确地认识一下开展古典诗歌教育对广大儿童的成长所发挥的具体作用:
  1.增强广大儿童对汉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众所周知,要想进行汉语言文字的语感能力的有效培养,最好的教育素材无外乎就是中国的古典诗歌艺术文本,中国古典诗歌比世界上现存的其他任何国度的诗歌都具备在语言层面的自在优势,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具有高度鲜明的含蓄性、节奏韵律性、多样抒情性以及意蕴美学性。这些特性可以让儿童在阅读和理解中国古代诗歌文本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多个感官的同时参与,实现在汉语言文字语感能力培养方面较大幅度的提升。
  2.拓展儿童个体的综合想象力,开拓儿童在书面表达过程中的思维流畅性,提升儿童作文写作的文字表达能力
  现阶段,我国各年龄层次的儿童在作文书写的实践活动中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其具体表现是:行文思路不开阔、不通畅;文章内容所覆盖的领域狭窄,其表达内容基本上都局限于自身生活经历中所接触到的琐碎细节,缺乏视野格局的基本开阔性。在这个方面,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开展儿童诗歌教学活动,借助诗歌艺术创作过程对想象力的培养作用,培养广大少年儿童逐渐养成新颖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为其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发挥良好的支撑作用。
  二、研究的内容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开展儿童诗歌教学活动的策略探索,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这项研究工作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做出一个简要、初步的界定。
  1.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工作
  具体说来,我们要充分地学习和领悟目前通行的文学通论、诗歌问题通识研究、儿童文学教育初步、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儿童知识接受心理过程的有关论述。这是进行儿童诗歌教学策略设计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2.充分考虑到现阶段我国儿童诗歌教学活动的实践者
  在目前开展儿童诗歌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具体现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设计调查问卷,开展与有关一线儿童诗歌教学活动实施者进行个别访谈等方式,目的是保证我们所获得的调查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现阶段我国在有关工作领域所具备的最真实的客观现状,从而为之后的策略探索活动打下良好的铺垫。认清现实是做出有效改变、实现成长的重要基础。
  3.在充分做好上述两个分目中所提及的具体理论准备内容与实践状况准备内容之后,才可以正式地开展系统完备的儿童诗歌教学策略的探索工作
  在具体工作进程的展开之前,我们要充满工作信心,做好迎接各种实践挑战的准备。
  三、研究的目的
  基于上面的论述,我们对进行儿童诗歌教学实践活动策略探索准备环节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也不难意识到进行儿童诗歌教学活动的策略探索的研究目的之所在,具体来说,我们进行儿童诗歌教学策略探索活动,也就是要根据现阶段我国政府教育事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儿童诗歌教育实践的政府规划,并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儿童诗歌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我们接下来一段时间将要使用的继续开展儿童诗歌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
  我们开展这项工作主要兼顾了两个方面的具体目的:
  其一是对现阶段我国儿童诗歌教学活动实践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境能够给予有效而充分的向着其解决方向所做出的努力,我们希望能够尽早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其二是要比较充分而且彻底地实现前文中已经列出的有关开展儿童诗歌教学活动对中国受教育儿童的多重效能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我国儿童诗歌教育事业在综合收益指标温度上的大幅提高,实现教育事业更为广泛意义层次上的文化与社会效能。
  四、研究的过程与步骤
  1.研究中涉及的各类对象
  为了将我们对儿童诗歌教学活动有效策略研究中涉及的各个对象进行一个清晰的划分与归类,我在这里想要简单地借用一下西方哲学各主流学派都比较认同的对客观存在场域的划分方法,这也就是将实际中涉及的对象具体地划分为主体和客体两个类别。
  (1)主体,在这里指的是从事儿童诗歌教学活动的教学行为实施者以及具体的参与到儿童诗歌课程活动中的每一个具体的儿童个体。
  (2)客体,在这里,我们将研究活动涉及的客体指定为在全部的儿童诗歌教学实践活动中将会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文字以及多媒体教学资料,以及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开展维护所处的各种客观环境形态。
  2.研究行为具体操作过程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详细地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法,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实例对其中的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要创造情景交融、身心同感的阅读与感受体验效果。中国古典诗歌语言艺术的凝练深沉的基本特质,使得中国历代诗人在山水田园与边塞风光诗歌题材之中往往经常性地凭借很小的文本篇幅就能描绘出极其辽阔壮美的自然风光,这里以唐代著名诗人“诗佛”王维为例,他一生中创作了数量庞大的山水田园诗歌,其中不乏像“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大气磅礴与空澄明净兼而有之的写景佳句。这样的写景佳句往往能够同时调动起阅读者的多种感官假想体验,将色彩、形貌、声线、观感等多种艺术表现元素融于一体,融合现代散文表达模式体系中的通感手法于无形之中,给人以丰满充分的阅读体验。在儿童诗歌教学活动中,在这一方面的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与王维齐名的在山水田园诗领域也有着极为出色的创作成就的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这首代表性诗作是唐代绘景诗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创作文库中在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准,诗中以初春雨后的恬淡美景作为其直接描绘对象,在短短20个字符的作品文本中,作者巧妙自然地融合了泥土的气味、清新的空气吸入感受、群鸟在嫩树枝头恣意放肆的鸣叫声、散落满地的各色各类花瓣,同时还涉及了房顶与周边池塘的生态原景,在整个作品中将早春时节华夏大地的优美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要在发动学生自身在阅读文本之后的自我理解与情境想象行为的基础上,适时地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动画辅助功能,实现对广大受教儿童多个感官的综合调动,进而实现情境交融、身心同感教学法的理想实践效果。   (2)要创造教学活动参与中的两类主体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两相交流的机会,实现教学活动中活跃程度的大幅提升,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打破传统教室坐椅擺放的“井田式”结构,根据具体的彼此不同的诗歌作品在内容理解维度上的具体需要,对教室中的坐椅摆放的形状以及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此促进实际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在这里,为了使课堂教学活动实践空间的具体结构形态更加有利于教学效能的有效提升,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与集体协作学习的模式与方法,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具有雏形意义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儿童个体之间互相帮助与学习的心理特性,促进儿童同伴之间开展观念与思维模式差异间的良好碰撞,在彼此之间的观点和见识水平的交锋与切磋之中促进所有人的内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完善,以此实现有关教育教学成果的质量与效能的大幅度提高。这里我想以唐代著名的行吟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例,这首诗具有很强的个体生命体验元素,这首诗是大历(唐代帝王使用过的一个年号)年间最具盛名的一首七绝,前两句意蕴浓郁、融情于景,后两句空灵旷远、意蕴淡泊。这首诗在短短四句之中,层次跌宕起伏,将景色之中明暗特色彼此相衬,在表达羁旅之愁与思乡之苦的基本情思的同时,展现了诗人精湛的诗歌创作功力。教师在教授这一诗篇时,可以充分利用作品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关照强度,广泛发动广大少年儿童学习者对诗人创作过程中的具体心理体验进行同化感受,并就有关内容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讨论,实现本段前半部分中笔者已经陈述过的若干个教育教学活动目标。
  五、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我们在上文中阐述了进行儿童诗歌教学现有有效策略研究中两个基本的方面,在这里我简要地论述一下进行这一研究活动的可行性维度。
  其实,我们在这个时候已对这项研究活动的可行性有了充分理解,因为我们在设计上述策略的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了当代中国最为广泛的儿童个体在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具体化的心理特征,并且在制订策略过程中兼顾了国家现行的教育标准以及我国现阶段在有关领域的实践现状,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所设计的策略都是具有充分可行性的。
  参考文献:
  [1]廖苏艳.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5.
  [2]迟志鹏.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
  [3]蒋天明.让“趣味”徜徉在童诗教学中:《风筝》教学设计[J].小学语文教学,2015.
  [4]陈凤娟.中学诗歌教学之创新课型探究[J].江苏省教育学会201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4.
  [5]潘小华.初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4.
  [6]刘丽敏.小学生儿童诗歌创作“三段六步”教学法探究[J].鲁东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也在逐步的完善中。体育教学是整体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技能的发展。因此,应当对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予以重视。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职学校;改革  中职学校即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现如今,中职体育教学改革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负面
摘 要:英语学习需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努力营造课堂氛围,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关键词:英语教学;手段灵活;方法新颖  学习需要兴趣,学英语更需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上初中的十三四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爱模仿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要“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还明确要求学生能对地理图像进行描述、阅读、说明、分析、绘制、运用、收集图像以及使用电子地图等。这些技能和内容的掌握不仅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其生活及终身发展都极有裨益。  教地理,学地理,都离不开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的。下面我以必修一第三章为例,谈谈地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班主任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了解学生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创建团结进取的班风和勤奋钻研的学风。因此,我认为,要使学生在学习上全面进步,首先要构建一个有着良好班风和学风的集体,其次要在班级中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  一、培养班级效仿的楷模  班级的“效仿对象”即班中合格生典型的培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时间一晃又过了一个月,在这个月中,我体验了课改的痛苦与烦恼,同样也收获了课改的快乐与幸福,真可谓收获颇多,喜忧参半。  一、一次历练  开学以来,我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贯彻学校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精神,一直在课堂上磨炼“3 1”课堂教学模式。其间磨炼的课时,语文、数学加起来也不少于百十节,但总是达不到课改的目的,不符合操作模式要求。行走在课改路上的我,犹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不知摔了多少跤,跌了多少
中小学英语是学生英语人生的起步之梯,通过种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达到学生爱上英语,进而提升其英语水平的效率。  一、课堂游戏化,气氛轻松化  英语是一门需要开口的语言,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儿童而言过于压抑,也可能会因为环境过于压抑导致学生过于拘束而产生一定的错误,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适得其反。因此首先改变环境让学生敢于在课堂开口说话。  1.开展游戏活动,建立實际场景  儿童喜欢游戏,尤其是中小学生,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汉字写字,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奠定文学基础的重要环节。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拥有种类繁多的优秀艺术文化,而在这其中,文字艺术,又是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可以说,有了文字才有了如今我们社会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在人一生中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小学阶段,进行好写字教学,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如今,许多小学生在
摘 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艺术课教学应“关注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的教学目的。以往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悬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教学方法简单,教学观念陈旧,忽视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发
摘 要:导入可以说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有效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还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为了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需要教师讲究一定的导入技巧,要避免盲目追求表面花哨与热闹,不顾及导入的内容,而使得导入流于形式的做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种,且形式多样。需要教师遵循新标准、新理念的指导,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好导入环节,以此
摘 要:以某普通中学高三学生为例,探讨在高考前30天备战高考的心态调整策略,期望能对更多面临高考的学生进行指引。  关键词:高考;心态;调整策略  过去一年,笔者接触到不少努力拼搏的高三学生,并对其中一些学生长期观察。本文以某普通中学高三学生为例,通过与其和家长的交流,笔者试探讨在接下来的30天中如何使其调整好心态迎接高考,希望能使更多学生收益。  一、案例背景  1.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成绩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