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胰肠吻合方法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纤细胰管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liang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纤细胰管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成功实施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胰管直径小于3 mm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陈氏胰肠吻合技术31例(A组),植入式胰管空肠吻合术14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胰肠吻合手术时间、术后胰瘘、胃瘫、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性。

结果

两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的术后胰瘘4例,B组6例,A组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12.9%比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胰肠吻合手术时间较B组短[(26.5±0.8)min比(28.0±2.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天数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陈氏胰肠吻合技术能缩短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纤细胰管患者的胰肠吻合时间、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SATB2相关综合征的基因突变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1月确诊的1例SATB2相关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先证者女童,8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语言发育落后,头发稀疏,长脸,额部突出,鼻梁隆,睑裂下斜,低位耳,人中光滑,小下颌,牙排列稀疏,部分牙齿缺如。智力商数为49;头颅磁共振成像示:髓鞘化发育延迟;视频脑电图呈双
缺口节律的概念于1979年提出,属于良性脑电图变异,科学地判读脑电图对临床诊治非常重要。本文作者通过对缺口节律相关文献的学习,对缺口节律的形成机制、脑电图特点及判读的有关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不仅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而且对其他多个器官产生严重影响。患者由于发病年龄、病因学、危险因素、原发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大小、并发症以及医疗中心水平等的不同,其临床转归也截然不同。目前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神经影像、神经介入和神经重症多学科发展,SAH临床转归总体明显好转,病死率大大下降。尤其近
目的采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3D HR MRI)技术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责任斑块的强化特征,分析斑块强化特征与卒中发生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卒中发生至HR MRI检查的时间间隔,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MRI室收集的61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早期组(<4周,26例)、中期组(4~12周,20例)和晚期组(>12周,15例),行T1WI、T2W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的观察粪菌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存在严重便秘的帕金森病患者,对符合标准的22例患者行粪菌移植治疗,并随访12周。记录移植治疗前后患者每周的自主排便次数、Wexner便秘评分量表(Wexner)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结果与治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不仅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而且对其他多个器官产生严重影响。病因也多种多样,病理生理学复杂,临床症状轻重不一,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临床转归复杂,病死率高。自《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发布后,国内外一些高质量临床研究的结果陆续发布,为了以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我国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规范性诊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及神经血管介入
自《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发布后,近年来脑出血的诊治方法有了新的进展。基于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以期体现急性脑出血的最新诊治规范,指导临床医师工作。
目的比较目前临床常用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量表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在4.5 h时间窗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脑卒中患者。使用了以下7个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预测量表:HAT (Hemorrhage After Thrombolysis)、SEDAN [blood Sugar,Early infarct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CTP)对后循环脑缺血及脑梗死超急性期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就诊的184例怀疑后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CTP检查,并在发病后24~72 h行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根据各项灌注参数改变特征将CTP中灌注缺损区分为Ⅰ组(脑循环储备力代偿期)、Ⅱ组(脑代谢储备力代偿期)、Ⅲ组(脑梗死超急性期)。在各灌注缺损区及对侧镜
近年来,脑出血的诊治取得较大进展。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在本期中华神经科杂志发表了《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指南体现了急性脑出血诊治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对病因分型、血肿扩大、降压治疗、手术治疗、深静脉血栓防治和预防脑出血复发等方面进行了更新,指导医师在工作中遵循指南与个体化结合的原则规范化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