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eng198962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际金融》是一门时代感强、承上启下、综合性与关联性突出的课程。国内现有教材越来越多的注重开放经济的内外均衡问题,理论内容加大了篇幅,并增加了一定的深度。目前反映国际金融领域新发展如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方面的教材不多,且不适合本科教学。课程的时代性要求《国际金融》教学内容应以内外均衡为主线;完整介绍基本原理并以宏观为主;适当强化理论并以引导为主使学生关注前沿;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补充新知识等,始终根据内外均衡涉及的热点问题把握教学内容变更。
  【关键词】《国际金融》教学内容新开放宏观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011-02
  
  《国际金融》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分析和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间货币运行规律、国际金融业务、国际货币金融关系以及内外均衡的实现等问题。国内高校目前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环境所带来的挑战,而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就要从课程教学内容上入手。因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几年来对《国际金融》的授课实践,以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为导向,提出一些该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议。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突出特点
  作为财经类的核心课程,《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突出体现在以下两点:
  1.《国际金融》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快、时代感强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的经济交流和资金往来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传统的《国际金融》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相应的调整,体现金融发展与运作的基本规律,可以说财经类课程中《国际金融》的时代感是最强的。反映在教学内容上,就需要加入国际金融新变化、新动向,介绍国内外学者国际金融研究的成果,注重国际金融乃至整个国际经济领域的发展新动向,密切关注我国对外金融活动就成为任课教师的责任。
  2.《国际金融》课程承上启下、综合性与关联性突出
  要学习《国际金融》,必须以先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贸易学》等的完成为基础,同时,其又是后续课如《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学》等学习的前提。这样一种承上启下的课程地位决定了该门课程的综合性与关联性的特点必定突出。学好该门课程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对国民收入的核算、IS-LM-BP分析、AS-AD分析等知识要相当熟悉。同时还需要学生学好高数,特别是微积分的知识,否则对国际金融理论,如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中的内容将理解不透。除此以外,这门课程还需要学生掌握《会计学》和《货币银行学》的知识,否则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及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将一头雾水。
  二、国内现有《国际金融》本科教材内容比较分析
  目前市面上出版的《国际金融》本科教材有数十本,其内容绝大部分大同小异,只是章节安排,侧重点有异。比较有特色及影响的教材主要有由复旦大学教授姜波克主编的《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人民大学教授陈雨露主编的《国际金融》(人大出版社)、北大教授易纲与张磊主编的《国际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璋主编的《国际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这四本教材的对比如表1所示。
  从表1的对比可以发现,国内《国际金融》教材最新版本有两个明显的趋向:①在姜波克教授倡导内外均衡为主线描述《国际金融》教材后,后续出版的国内教材越来越多的突出注重开放经济的内外均衡问题;②最新出版的《国际金融》教材多数都在理论内容上加大了篇幅,并增加了一定的深度。
  三、国际金融领域的新发展及在国内现有教材的反映
  近年来,国际金融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发展。其中标志性的成果就是由Krugman、Rogoff、Obstfled等开创的“新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打破了占主流的新古典宏观框架,运用更加接近现实的不完全竞争、价格粘性的假设和基于微观基础的动态跨时均衡分析方法构建出全新的国际金融分析方法。自1995年以来,围绕新开放宏观模型衍生出丰富的创新成果,包括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决定理论、汇率效应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等。除此之外,国际金融危机理论在危机的洗礼下迅速成长,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已发展到第三代理论模型。对国际资本流入突然停止的研究持续十余年,也出现了重要进展。另外,对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和新理论也不断涌现。
  目前,市面上反映上述新进展的教材还不多,主要有国外教材的中译本,还有国内著名学者所编著的中高级教材。然而这些中高级教材在普通本科教学方面却还存在不足:①在理论如何应用到现实问题分析上,学生似乎还难以在书中直接找到答案;②针对本科层次,尤其是多数高校定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本科教学来说并不适用,难度较大且内容偏重理论模型分析,这对于乐于应用理论解释现实问题的学生来讲不太适用。因此,对《国际金融》的教学内容还需适当斟酌,通过恰当的方式把这些新发展纳入教学内容。
  四、融合国际金融新发展,改进《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
  改革《国际金融》教学内容的目标就是在符合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前提下,在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保持较强学习兴趣的条件下,尝试教学内容中引入学科领域的新知识,从而巩固学生专业基础,扩展学生视野和分析的高度,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最好的教学内容就是最适合学生的、最利于学生掌握及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利于学生后续学习的。笔者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感觉《国际金融》课程的时代性使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必须求新,根据内外均衡涉及的热点问题把握教学内容,适当增减热点问题的阐述,但这种基于热点问题的内容增减必须以如下原则的建立为前提:
  1.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以内外均衡为主线展开
  从国内代表性教材的比较上能够看出,目前国内一些著名教材越来越多的关注内外均衡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相关的理论与政策阐述及分析。当前出现的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告诉我们,关注内外均衡是这种时代背景的必须,所以在《国际金融》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必须以内外均衡为主线开展。
  2.完整介绍《国际金融》基本原理,以宏观为主体教学内容。
  《国际金融》课程体系包括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外汇与外汇管理及汇率理论、外汇交易与外汇市场及外汇风险防范、国际储备理论、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资本流动、货币危机理论、国际货币体系等。该体系既包括宏观层面的知识,又包括微观层面的交易技术;既包括多种国际金融理论,也包括一定的国际金融实务,同时还涉及国际金融政策。鉴于经济类本科生后续课中多数不会单独开设国际金融实务类课程,因此,《国际金融》教学内容还应该在综合介绍国际金融基本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对国际金融实务性知识给予相当讲述,这也是当代培养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国际金融》教学还应以宏观为主,即主要围绕国际收支展开对相关问题的讲授,以宏观的国际收支、汇率问题、国际储备、国际货币制度及其相关理论为重点,这主要是由该门课程的属性及地位决定。从属性讲《国际金融》仍然可以说是宏观经济的延伸,它的许多内容也是依托于宏观经济理论的理解;从地位讲《国际金融》是一门重要的先修课与后续课的衔接课,其主要先修课和后续课都是以宏观为主,例如先修课《宏观经济学》及后续课《国际经济学》。
  3.适当强化国际金融理论,并以引导为主,使学生关注国际金融前沿理论问题。
  《国际金融》主要涉及的理论问题有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国际货币危机理论等。这些理论内容在先修课中几乎没有涉及过,在学生考取研究生时又是重点,而且这些理论内容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就有必要详细展开给学生讲授,说明相关理论的假设、主要观点、图形分析、评价及应用等。《国际金融》课程的时代性要求学生必须关注最新理论的发展,但这种关注转化到教学内容里则需要采用与传统理论内容讲授不同的方法。国际金融理论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进展,如前面所说的新开放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课程的时代性要求我们必须加入这种变化,但方法应有别于传统国际金融理论的讲述法。对于最新的国际金融理论,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没有必要完整阐述,只需要告诉学生它的“新”新在哪里、它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就可以。教师更应该做的是找一些最新案例,然后激励学生能应用最新的理论去解决,这些主要靠学生的课后思考去完成。
  4.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形势变化,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新知识。
  当前经济发展中,变化最快的部分莫过于金融系统,这导致现有《国际金融》教材中反应的内容有些落后于时代或者是与学生关注的热点不符。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补充新知识,而不要拘泥于某本教材,否则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2008年出现的全球性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就可以适当加大国际货币危机理论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三代金融危机模型的基本内容都是什么,课堂增加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应用理论进行课后思考。
  参考文献
  1 金仁淑.信息化时代高校《国际金融》教学改革探微.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64~166
  2 沈 军.论国际金融教学内容的新体系.广西教育,2009.3:76~77
其他文献
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着自己的修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筒”。  教师必须是善于思考的人,只有不断的思考,才具有怀疑与批判精神,才能胜任语文教学,没有思考精神的教师,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如果教师的教学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吸引学生的魅力,是对教育的亵渎,也是缺乏人道精神。  这几年,大家都在关注新的《课程标准》,课标是课程标准,并不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一项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神圣使命。如何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花?结合本人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宽松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营造民主、宽松、愉悦的科学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
期刊
一篇课文教学的起始,导入课文的几句开场白的精心安排,就是导语设计。其目的在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1]导语的内容可以交代时代背景,教学目的,引发学生学习志趣;或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由已知求未知;或适当强调课文的重要性,引起重视;或提出问题,讲点有关趣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现在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明显降低了,现在的课标强调的是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的体验。如何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呢?只有从学生感兴趣的人、事、物等入手,让学生喜欢写,注重点燃学生写作热情,写话就会融入学生生活,记录学生生活,丰富学生生活,创造学生生活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觉的广度,还是思维的整体化程度,他们都是比较低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低年级学生学习时,注意方法与策略,让他们在课堂上,画一画,画近与文本的距离;找一找,找出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演一演,演出真实的感悟;猜一猜,猜中文本中的主题,用这些活泼的方式,“玩”出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活力。  [关键词]低
期刊
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同时也对重点、难点突破、课堂教学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成功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好导入新课的方法,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一、温故导入    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十分密切,旧知识是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和起点,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因此
期刊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越来越重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可以轻松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智力。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有这种优势,它用自己独特的魅力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教学内容中来,学生在上课时更能集中精力听课,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扬
期刊
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教学。课程改革已充分注意到了教学必须与生活联系的几点思考:    一、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只有密切与生活的联系,将教学与生活有机的整合到一起,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感受到学习是“非常有趣的,也是非常有用的。”从而增加了立志学好的自信心。  1.体验教学的有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师在教学
期刊
不同科目,课堂管理的方式是不同的,有各自的特点,但基本的管理方法与规律是大致相同的。所以本文以数学科目为例,提出一些课堂控制与管理方法的共性。    一、多样性    对普通班学生若用一种模式讲课,时间久了,他们比基础好的学生更容易疲劳,从而思想不集中,进而大大增强了违纪的可能性!但教师通过改变教授方式,提高教学技巧是完全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  1.例题安排的多样性,动脑题、动手题、笔
期刊
[摘要]根据两种电视机的成像原理不同、扫描方式不同及外形结构的不同而总结出LCD-TV电视机的一点维修经验和不同于CRT维修的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液晶;显像管;成像原理;扫描方式;防静电  [中图分类号]TM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178-01     随着大尺寸液晶屏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液晶(LCD)已广泛应用于电视成像技术中,平板(L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