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米儿的“发烧大战”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_l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米儿因感冒发烧,在家休息了两天。这是米儿自去年8月份上幼儿园以来第一次生病,我也请假在家“侍疾”两天。病中的米儿倒也不算太难缠,吃的不多,在我的督促下常喝柠檬蜂蜜水,润肺止咳。她情绪不高,偶尔难受哭泣,大多时候懒在沙发上听我读故事或者看动画片。她睡得很多,午觉能睡3个小时,晚上7点不到就又上床了,夜里睡得也还好,偶有咳嗽。
  米儿发烧最高到38.5度,除了多喝水多休息,没有吃任何药,靠着自身的抵抗力,两天后烧退了,迫不及待欢天喜地上幼儿园去了。
  其间,给米儿姥姥打电话,她关切地问,有没有去医院?吃了什么药?我说感冒发烧这么点儿小事,不用去医院,去了医生也就是关照多喝水休息,烧得太高了孩子太难受就给勺儿童退烧糖浆。这些不用问我自己都知道。米儿姥姥感叹说:哎呀,这要是在国内,早就去医院打吊针,吃抗生素了。
  2
  放下电话,我不由地想起自己小时候发烧生病的事情。半夜里我烧得昏昏沉沉,爸爸妈妈用体温计测我的体温,然后脸色沉重,担心不已。于是把我从床上拉起来,裹得跟个粽子一样,放在自行车后面,在黑漆漆的夜色中,顶着寒风送到医院。挂急诊,漫长等待,心里紧张恐惧不已,身体也十分难受,十有八九屁股还要挨上一针,让本来就难受的我更是要哭天抢地地嚎啕一番。
  父母的关爱自然是天地可鉴,可是这种对感冒发烧兴师动众的做法真的值得赞同吗?
  我们对发烧的原理应该并不陌生,不过是身体受到病毒入侵,自身防御系统动用大量白血球细胞与病毒细胞“作战”,而使体温升高的发烧为白血球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战场,让白血球能够大量集结于病毒入侵的地方,更加快速地和病毒同归于尽,结束战斗。
  人体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发烧是身体自我防御、自我修复的一个重要技能,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发烧这一机能。可见发烧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对健康是有帮助的,绝对不是有害的。
  而有些父母对孩子发烧如临大敌,恨不得体温一超过37度,就马上用退烧药退烧,立刻靠抗生素帮孩子杀死病毒,而不是让孩子自身的白血球抵抗病毒。疼惜孩子的心情,见不得孩子受苦的心理,作为妈妈的我感同身受,非常理解,但是不敢苟同。
  在孩子生病的时候精心照料,耐心抚慰,就是对孩子的爱,而孩子和疾病作斗争,凭自身痊愈,是不能靠父母代劳的。
  3
  小孩子就是在一次次生病中,不断强大自己的免疫力,成长为一个更加强壮,更少生病的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苦是一定要吃的,有些苦能让你更加强大。
  由此想到,一个人从小婴儿到在社会中顶天立地、承担很多责任的成年人,除了在身体上不断强大,在心理、人格上,何曾不也是一个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呢。
  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上小学的时候,国内的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一个观点,认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们太娇生惯养,需要挫折教育。话说得本没错,可是错在没有对挫折教育给出明确的解释定义,让很多父母们会错了意。于是很多父母自己体会,认为给孩子挫折教育就是给孩子找不痛快,跟孩子对着干,从千依百顺的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想必很多和我同龄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父母对考得好不表扬不鼓励,考差了严厉指责,平时严格得近乎苛刻,对鼓励赞赏却十分吝啬。
  我认为这种所谓的“挫折教育”根本会错了意。这不是挫折教育,这是不给孩子爱和理解。爱和理解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
  常听些父母说:我自己就是这么长大的,你爷爷奶奶就是这么对我的,我不是也好好长大什么事儿都没有吗?其实,如果细看这些父母的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夫妻关系、子女关系,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就会发现实际上他们的问题挺多的。
  4
  而我所理解的挫折教育,实际上和小孩子发烧生病是一个道理。没有父母会故意把病毒传染给孩子让他增强抵抗力,生活中受病毒感染的机会随处都有,孩子自然会在合适的时机经受这个考验。挫折也一样,父母、老师为挫折教育而人为制造的挫折不是真正的挫折,实际上是各种程度的精神和身体虐待。孩子渐渐长大,渐渐步入社会,会在合适的时机,遭遇到种种生活中真实的挫折,小到幼儿园里和小朋友打架,考试成绩不理想,没有被心仪的大学录取,大到工作求职不顺,受到老板不公正对待,和恋人的关系处理不好,等等。
  面对孩子遭遇的种种挫折,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是:强忍住看不得孩子受半点儿苦的心情,按捺下焦虑心痛恨不得替孩子生病的心情,克制住立刻帮孩子把各种烦恼赶得烟消云散的心情。保持自己镇定平和的心态,奉上无条件的理解、支持和关心,让孩子明白:人生路上种种不顺是如此的寻常,而恰恰要感谢种种磨难,这些实际上是上天的赐福,能够让你更强大,在人生路上能够走得更远更稳健。
  当然还有一点,孩子经受的挫折和遭受的疾病一样,要分清楚程度轻重,危害大小。如果是类似小感冒发烧,对自身成长有好处的挫折,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痛苦,寻找解决办法,战胜困难。如果是超出孩子承受能力的大困难,如在学校受到了重大的欺凌或不公正待遇,就需要父母及时给予帮助了。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
其他文献
《爱就在身边——小麦成长故事》  解小邪 著 蔡骚 绘中国画报出版社  小麦成长系列故事是根据作者创作的冰心奖获奖作品《哦,我可爱的马儿多》改编而成的绘本故事。包括《小麦和小米》《小麦上幼儿园啦》《小麦和乌龟》《小麦的外号》《小麦演节目》,文图并茂地体现了母女之爱、师生之爱、姐妹之爱等。丛书勾勒出一个孩子的童真、童趣、童心世界。  本书特色:风格设计巧、故事选择妙。中央电视台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金龟
期刊
五颜六色的“洞洞鞋”成了如今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这种鞋质地柔软,穿着舒适,透气性强,从去年开始就风靡欧美。如今,洞洞鞋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欢迎。洞洞鞋虽然好,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时时都能穿。  首先,5岁以下的孩子穿洞洞鞋易出危险。从去年开始,美国就频频发生小孩穿洞洞鞋被电梯夹伤脚趾事件,夏季每周平均四五起。美国电梯专家拉克斯说,洞洞鞋太软了,容易变形,容易从脚上脱落,因此孩子穿着时易被电梯“
期刊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不仅表达了读书改变一个人情操和价值观的道理,也指明了要读经典、要读懂读透的读书方法。   书,要怎么读才对呢?   曾国藩教给子女的读书方法主要有3条。   第一,要读经典。因为曾国藩自己就是儒家标准的知识分子,所以他教儿子曾纪泽读书,从小就很有规划,主要是以《十三经》和《二十三
期刊
星期三,六(3)班里乌云密布——向来温柔的米老师今天大发雷霆。从来不知道,米老师那圆圆的脸可以这么恐怖。只见那细细的眉毛竖了起来,像两把闪着凛冽怒气的剑,原本迷人的大眼睛盯得班上每一个同学都不敢把头抬起来!而闯祸者丁小宇,绞着双手,头上渗出了汗珠,倔强地把头扭到了一边。这是怎么回事呢?    镜头回放一:   个子不高的丁小宇是班上有名的顽皮同学,有着无数次的迟到记录。他就像一个耍无赖的小屁孩,夏
期刊
自我教育: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也就是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教育对于宝宝成长有着重大作用,是精神世界的核心成分。当然,自我教育的能力除了一定的遗传基础,主要是在环境和他人教育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的,但是它一旦生成,就积极地反过来发挥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成长,最终,成为成才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自我教育能力的早期培养非常重要,但过去一直被家长忽视。原因是自我教育能力的心理机制是自
期刊
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的心理现象,人们总会习惯性地将自身具有的某种特性,像好恶、观念、情绪、个性等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有这样的特征,也是这样想的,这是一种强加于人的认知障碍。在家庭教育中,也存在这种“投射”心理。  案例:  小宇5岁了,上幼儿园大班,白晳的脸蛋,大大的眼睛,聪明又可爱。但据小宇妈妈反映,小宇性格内向,言语木讷,在家很少说话。有时一上午不说一句话,一个
期刊
宝贝们都喜欢色彩鲜艳的东西,可是很多彩虹般的色彩都来自人工合成的色素,怎样才能把健康的颜色吃到肚子里去呢?下面就来教妈妈们用天然的蔬菜汁,做几道健康美味的彩色宝贝餐。  彩色小饺子  平常吃的饺子都是白色的,纵然里面有五颜六色的饺馅,可还是提不起宝贝们的兴趣,不如变个魔术,将饺子皮变成赤橙黄绿青蓝紫。  原料:芹菜2棵、胡萝卜1根、紫甘蓝1/2棵、面粉750克  辅料:肉馅250克、鲜虾仁适量、盐
期刊
那是去年暑假的一天清晨,朋友受我所托来修晾衣架,发现自己少带一样工具便返回去取了。我按照他的叮嘱,要求儿子豆儿把阳台上的活动书桌收拾干净,方便修理时登高。  豆儿极不情愿地把书桌上的杂物往旁边一推,又忙着玩自己的玩具去了。我看后双眉不觉皱起,严厉地要求:“书桌上的每一件物品都要收拾干净,方便叔叔修理,听见了吗?桌子上一件物品都不能留。”“就你事情多,我凭什么听你的!”豆儿嘟着嘴气呼呼地把物品收拾好
期刊
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孩子自己不会洗澡,所以一到洗澡时间就会亲自出手。从小BB到三四岁,从用浴盆到直接淋浴,这个过程的转变,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有趣而奇妙的体验。  自己洗澡表示长大了,还有,自己洗澡爱洗多久就多久,没有人管束着“快点出来擦身子”。对我们成年人来说,洗澡是一个放松的时刻,对孩子来说,同样的,洗澡是他们“乱来”的好机会。那么什么时候我才可以自己洗澡呢?  不恰当的回答  有妈妈帮忙不好吗?可以
期刊
在无锡江阴举行的全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江苏省启动仪式上,江阴市百余名中小学生每人获赠一顶新式“小黄帽”。这种“小黄帽”将在全省中小学生中全面推广。  “当前,交通事故已成为我国未成年人的‘头号杀手’。”全国中小学交通安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约有两万多名中小学生在交通事故中遇难,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小黄帽’自1987年从北京崇文区诞生,迅速推广到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