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诞辰百年:她的光鲜与苍凉仍没被看透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qsh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5年9月8日(中秋节),74岁的张爱玲在洛杉矶的公寓黯然去世,但却在一周后才被发现,躺在地板上,身上盖着一张薄毯子。年轻时十分时髦的张爱玲曾说过:“衣服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生的一种袖珍戏剧。”但离世时却异常简单。
  这位被认为象征着民国贵族精神的女作家最后是在孤独中拉上了人生的帷幕。
  25年过去,张爱玲一直在“被重新发现”,读者群不减反增。而2020年是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各类纪念她的文艺活动正如火如荼地酝酿中,网友甚至戏称今年是“爱玲爱玲年”。许鞍华“张爱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第一炉香》预告片的释出更直接引发全网热议。
  大家热衷于讨论张爱玲显赫的门第出身、过人的文学天赋、纠缠的爱情经历,唯独鲜有声音触及到她背后的一面。张爱玲似乎成了一种标签的集合体:才女、时髦、苦情……“张爱玲”三个字本身就满足了现代人对于民国文人传奇的想象。
  但回溯张爱玲的一生,她外在的光鲜与逝世后的人气和其在世时的苍凉底色形成了近乎讽刺的对比,如同她后来那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文学史中的张爱玲、乱世众生中的张爱玲、读者眼中的张爱玲,从民国到现在,张爱玲那些光鲜和苍凉依旧没有被看透。

“天才梦”的爱与恨


  1920年,张爱玲生于上海,是真正的“东方贵族”。民国很多文人都有不俗的家庭背景,张爱玲更是独特,她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重孙女。母亲是受过西方教育的新一代女性,在她耳濡目染之下,张爱玲很早便展现出对文学艺术的热情和天赋。
  众所周知张爱玲年少成名,她的这个“年少”在最不缺“天赋型”选手的民国都称得上惊艳。7岁开始写作,12岁开始发表作品,19岁凭一篇《天才梦》在文坛崭露头角,整个过程都顺利得令人咋舌。《天才梦》开头更直言:“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天才”就是张爱玲一生的底本,旁人以此赞叹张爱玲的传奇,只是往往忽略这《天才梦》里还有一句话:“总而言之,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天才”的存在和对家庭“天才”的期待本身也是张爱玲摆脱不掉的禁锢。
  当然禁锢了少年张爱玲的除了才气,还有亲情的断裂。
  豪门的环境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在民初那种思潮纷杂的大坏境下。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是典型的纨绔少爷,而母亲黄素琼是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女性,少爷的浪荡让黄素琼无法忍受,因此她不是在外游学就是索性离家出走。张爱玲的童年时期接触更多的反而是管家的姨奶奶。
  张爱玲10岁时,父母协议离婚,她随父亲生活。张志沂是没落的旧贵族,虽然放荡成性但喜爱旧学,抽大烟和读《红楼梦》几乎组成了张志沂全部的日常生活。张爱玲的旧学根基由来,包括从她最为钟爱的《红楼梦魇》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对旧学的执着,都跟这段时光有关。
  但“天才”的資质将张爱玲层层包裹了起来,使她封闭在一种名为贵族的茧房中,她过于远离平常的生活,但又不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之中,亲情的断裂使得张爱玲对生活和感情有了非常独特的看法。
  尤其是后来张志沂与继妻对张爱玲并不好,言语上的暴力逐渐发展成禁足甚至软禁。18岁,张爱玲夜半出逃投奔母亲。黄素琼是颇有想法的新女性,但并不是一个好母亲,她也由始至终没能带给张爱玲更多的爱。当1942年正在港大求学的张爱玲因二战爆发辗转回到上海时,黄素琼甚至已跟着外国男友走了。
  张爱玲“年少成名”的路途一面是赞誉,身后却是支离破碎的家庭。
  文人多数感性,不难想象,张爱玲的年少经历给予她在感知上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回忆性的《私语》、《小团圆》还是《倾城之恋》、《第一炉香》等小说,都能窥见张爱玲自己的影子。《小团圆》写得最直白:“分崩离析的没落贵族,常态乱伦,自私自利的糜烂苟活。”
  许子东评认为张爱玲无论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似乎都“无家可归”,这个“无家可归”说到底是指代破碎的家庭环境,而拥有“天才”之资的张爱玲又在有意无意间放大了这种飘零和破碎感。在张爱玲这,家庭和亲情成了“一地鸡毛”。张爱玲小说中那种处理人物感情经历时渗透出的陌生而冷淡的基调或许就从此来。
  黄素琼在伦敦弥留之际,张爱玲也始终没有去见生母最后一面;她跟父亲和弟弟张子静更是再无什么来往,以至于张爱玲从香港迁居美国都仅有她姑姑获悉,身后的财产也悉数留给了朋友宋淇。
  这是“天才”的张爱玲年少之时便要承受的爱与恨。

终究难圆的“爱情梦”


  张爱玲另一个爱恨交集的梦是爱情。
  民国的爱情传奇并不少,既有梁思成林徽因那种厮守终生的爱情,也不乏徐志摩陆小曼式的狂追热恋。张爱玲在感情上尤为曲折,温情和苦情都不足以概括这个天才所经历的一切。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邂逅故事今天已为街知巷闻,尽管这段爱情中的很多细节往往会简单地为“天才”与“汉奸”的标签所遮掩,但胡兰成确实是张爱玲生命中为数不多称得上“真爱”的人。
  张爱玲说过:“我嫁人,就必须要嫁比我大十五岁以上的老男人。”这句话被称为她一生的“爱情魔咒”。
  1943年,从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开始,年仅23岁的张爱玲进入了文学创作的全盛期。在短短两年内,她接连发表《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尤其是《倾城之恋》所受到的追捧直接把张爱玲推上了“上海滩最红的女作家”的宝座,风头一时无两。
  “出名要趁早”成了对张爱玲的“天才”绝佳的注脚。本就风华正茂又有着过人的天赋,这样的女子哪怕在被誉为“东方巴黎”的上海滩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一般读者、知识分子、商政要员狂热地爱着张爱玲,胡兰成是其中之一。   张爱玲24岁发表短篇小说《封锁》,而38岁的胡兰成在杂志上读到后马上陷入了对张爱玲的爱慕之中。当时胡兰成正担任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又已经成家立室,这份没来由的爱情冲动恐怕连徐志摩都比不上。
  胡兰成的背景在乱世中其实已给悲剧式的爱情埋下种子。但他爱张爱玲,她也爱上了他。
  胡兰成在公开发表的《评张爱玲》中写道:“是这样一种青春的美,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而张爱玲则在赠予胡兰成的相片写下一句:“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然而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才子配佳人,这是张胡之恋最初的模样。但胡兰成毕竟不是徐志摩,他为了张爱玲而抛家弃子,也终于为了一个年仅17岁的护士抛弃了张爱玲。从1943-1946,胡兰成许诺给张爱玲“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婚约仅维持了3年不到。
  讽刺的是,让张胡联系起来的小说《封锁》本身就讲的是一个在短暂的防空封锁时期陌生男女之间骤然迸发随即又消散无踪的爱情故事。张爱玲通过《封锁》呈现了一种带有文学意义的“陌生化”的爱情,虽然并不长久,但至少打破了那种“生活就如电车,单调地、按部就班地,一天天过了。大多数人的一生,也就这样过了……”的僵化状态。
  胡兰成的追求与辜负当然让张爱玲备受煎熬,甚至还背上了“汉奸之妻”的骂名,但张爱玲毕竟还是从胡兰成身上获得过爱情,而她也始终珍惜那点有别于过往的贵族家庭和天才经历“封锁”之外的爱情。哪怕在《小团圆》中,张爱玲笔下的九莉和有妇之夫邵之雍的悲剧爱情也还是带有一丝耐人寻味的温情。
  胡兰成之后,张爱玲还遇到了桑弧和赖雅。担任电影导演的桑弧仅比张爱玲年长几岁,在作家柯灵的介绍下他与张爱玲相识。恰好此时张爱玲转入剧本写作,1947年二人合作了《不了情》《太太万岁》等影片。张桑二人一度交往甚密,但始终仅限于密友关系,实际上这个时期张爱玲甚至还把剧本的稿费送给胡兰成以协助他逃难。
2013年4月6日,上海,张爱玲公寓——常德公寓,旧称“爱丁顿公寓”。

  张爱玲最后一次选择的对象是剧作家赖雅。她的作品中没有多少这段爱情故事的影子,但两人情投意合。赖雅婚后两个月就因中风而处于半瘫痪状态,张爱玲照顾了他11年,其间只能靠着创作剧本支撑窘迫的经济环境。
  张爱玲曾在和友人的信件中提到为了满足香港影视公司创作《红楼梦》的剧本要求“从早上十点写到凌晨一点,手脚都肿了”,甚至形容自己是“工作了几个月,像只狗一样,却没有拿到一份酬劳”,后在宋淇夫妇的帮助才较为好转。
  不过无论如何,张爱玲和赖雅的感情生活始终是有所缺憾的。而“最先发现张爱玲”的文学家夏志清则一直认为赖雅拖累了张爱玲后半生的文学创作甚至伤害了她的感情世界。
  对于各段感情生活,张爱玲本人始终没在白纸黑字上过多论断,小说《留情》里也仅有一句:“生于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张爱玲的传奇性之一也是这种若隐若现的捉摸不透。
  相比那个在上海滩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的张爱玲,中晚年的张爱玲已经进入了隐居的状态,伴随着她这一生的苍凉底色也更加明显。上世纪80年代有过一次张爱玲热,众多慕名前来的读者和记者始终寻不到其身影,曾经的上海滩当红才女一去不复返了。
  实际上在美期间,除了改自原有作品的《怨女》和《半生缘》,张爱玲已没什么文学创作,后来被视为“背叛张爱玲遗愿”的《小团圆》则为她嘱托销毁的作品。张爱玲几乎把精力都投入到了“红学”的研究中,完成了她最看重的《红楼梦魇》。撇开这本著作的学术意义不谈,光鲜了半辈子的“天才”张爱玲最终选择以研究一部象征中国旧贵族没落和古典爱情悲剧的名著作为自己创造生涯的尾声,或许也是张爱玲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思考。
  參考资料:
  1.理想国imaginist,《许子东:鲁迅是一座山,但张爱玲是一条河》,https://www.sohu.com/a/234701571_100152450
  2.北京日报,《张爱玲诞辰百年,回望她的背影却感到苍凉》
  3.夏志清,《张爱玲给我的信件》(2014),长江文艺出版社
  4.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2018),北京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与其说它们是动物,不如说它们是人们生活中最亲近的伙伴,是这诡谲难测的世界里最忠实最确定的暖意。  尽管人类饲养动物,最早只是为了解決食物需求,但随着文明的演进,饲养动物慢慢被赋予了娱乐玩赏的功能。那些为人所宠爱的动物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也填补了人们心灵上对于情感的渴望,甚至成为标榜自我、强调个性的一种标记。  与其说它们是动物,不如说它们是生活中最亲近的伙伴。对很多人而言,自家的宠物早已是等同于
残酷也许不肯走,我们不妨与残酷过过手。学会爽利地接过残酷,让它变为好姑娘的酷。  最残酷的姑娘是谁?  当然是第一姑娘夏娃。 原本她生活在甜美宁静的伊甸园,可是这姑娘多事,残酷地自受诱惑,并诱惑身边第一小伙亚当,再顺道残酷地摘下苹果,看透伊甸园,发觉得它不再温情脉脉。接着,上帝因这明白姑娘被迫露出残酷的本性,人类始祖因此被逐伊甸园,世间残酷的开始应该源于此吧,至少对人类而言。  今天我们冷静看,残
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任事董事埃里克·罗斯柴尔德男爵  来自法国波尔多的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简称“拉菲集团”)在1998年收购了巴斯克酒庄,到今年已经迈入整30年。巴斯克酒庄以其优质的佳酿证实了它巨大的潜力。巴斯克人的“天时、地利、人和”  智利葡萄酒“崛起”于半个世纪前,来自“旧世界”的酒庄和酿酒师纷纷前往智利开辟“新天地”。这其中就包括具有前瞻眼光的拉菲集团。它“相中”的科尔查瓜产区(Colcha
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特色美食?在广州广交会威斯汀酒店就可以了。日前中国对外贸易广州物业开发公司与广交会威斯汀酒店与酒店42楼峰景厅联合举办“华夏芳筵”中国美食文化主题晚宴,宴席上演了大秦战鼓舞、川剧变脸及江南伞舞,搭配来自广交会威斯汀酒店行政总厨樊志源师傅和上海豫园万丽大酒店李俊师傅共同呈献的“华夏宴”,包括川味的清油泼象拔蚌、鲍鱼配灯影牛肉、上海的长江鲴鱼炖海参、陕西的酱肘子拼泡馍等
王村村的身份是“企划经理”。四年前,他决定成为一个无聊的人。最近他在一档讲演中汇报了四年来,从古典主义无聊进化到现代无聊的种种成就,众多看客饶有趣味。无聊与有趣总是如影随形,他以一种无聊的方式,过上了有趣的生活。无聊是一种资格  但王村村没有告诉我们,他以“无聊”为生的经济收益到底如何。生而为一个成年人,如果没有父母或他人资助,须得外出工作养家糊口。无聊本身并不能带来金钱上的收益。纵深来看,无聊是
不知从何时开始,奶茶店里经常能听到“三分甜”“无糖”“加一元换成甜菊糖吧”这样的要求。  便利店里出现了各种网红“0糖0脂0卡”气泡水,就连伊利、青岛啤酒、恒大这些品牌,也争相推出了类似的饮料;曾经嫌弃无糖可乐“甜得不正宗”的同事,桌面上也悄悄出现了它们的身影。  而在小红书、B站、各大网络综艺上,不时就能看见网红和名人推荐“断糖”,声称自从与糖决裂后,他们皮肤好了、体重减了、状态也年轻了,之前那
假如灾难降临。  文明终结,错综复杂的现代世界毁灭。别问为什么,也许是因为猪流感或核战争,也许因为是杀手机器人或僵尸来袭。现在想象一下,你,幸运的你,是少数幸存者之一。没有电话——还能给谁打电话呢?没有互联网,没有电,没有燃料。  40年前,科学历史学家詹姆斯·伯克(James Burke)在他的电视系列片《文明的纽带》(Connections)中做出了这样一个假设:面对现代文明的残骸,各种科学技
@IaIa酱: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宝宝,怎么就30岁了?  小南:专家指出,在某种程度上,你感觉自己是几岁就是几岁。  平时大家祝贺别人生日也很爱说:“侣岁生日快乐”,哪怕对方已经18岁又过了18年。事实上很多人的确活得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满满的好奇心。专家指出,在某种程度上,你感觉自己是几岁就是几岁。你对年龄的感知,比实际年龄更能预测健康状况走向。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听听过来人,他们血泪史酿成的经验谈。  毕业季走到尾声,刚出社会的年轻人尚未脱学生稚气,就要面臨独立走向社会的第一关:租房。房东、中介、租客三方各怀利益诉求,而社会阅历几乎为0的新鲜人,往往是任人宰割的一方。  听听过来人,他们血泪史酿成的经验谈。第一次租房,别露怯  Tutu 19岁 租房渠道:某知名租房APP  一年后,和朋友聊起第一次租房我仍感到沮丧,原来生活可以那样坏。  我刚过19岁生日
深圳街头的年轻人。摄影南都周刊记者孙海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