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城市发展中的城市文化建设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we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神核心、是城市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无形的资产,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宝鸡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且区位优势明显,但在建设城市文化形象方面发展比较滞后,借着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机遇,本文结合宝鸡实际情况,从历史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等不同角度对宝鸡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形象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城市发展 城市文化 形象塑造
  基金项目:本文系宝鸡文理学院重点科研项目(ZK0750)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宋咏梅,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与城市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4-223-02
  
  城市的发展不仅单纯体现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规模和GDP上,更取决于它的文化形象与文化魅力。城市文化发展的水平往往代表着一个城市文明进程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无形的资产,如何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更关乎城市的长远发展。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城市文化是指特定城市在精神、制度和物质层面所展示出的价值追求、发展特点、创造活力和历史底蕴。无论是身处要塞的核心城市,还是地偏一隅的小城市,无论是经济发达的新城市,还是质朴宁静的旧城,城市文化都会显示出异于其它城市的鲜明的独特性,同时也在不同之间显示出差异性。
  城市文化从建设层面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为物质文化层,主要作用于人们的视觉系统,也叫视觉识体系。它包括城市的公共设施、主要标志、基本建设项目。比如城市的学校、公园、商场、道路、广场、市徽、雕塑等,是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累和体现。
  第二层为行为文化层,是人的行为在城市文化中的体现,是文化通过特定的主体行为表现出来,也叫行为识别体系。它包括城市社会秩序、人际关系、治安状况、管理模等,比如城市政府行为状况、市民素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等。
  第三层为观念文化层,这是城市文化的升华,是城市文化形象的最高境界,也叫观念识别体系。它包括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战略、城市精神、城市人的价值观念、城市法律法规等。
  城市不仅孕育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更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历史的物质积淀。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缺少文化的城市无法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我们必须认识到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首先,城市文化明确城市定位。每个城市由于其历史传统和现实状况的不同,其发展具有差异性,如何正确的进行城市定位,是当前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历程中每个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城市发展定位科学准确,会使全体市民对城市产生强大的心理认同,建立城市居民的共同价值,使城市发展具备广泛的民众基础。认真挖掘城市文化的传统和特色,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具有民众基础的文化,才能使城市文化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再者,城市文化保存城市记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遗存随岁月流逝,其文化内涵会更加丰富,文化价值也更突出,进而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如西安钟楼、杭州雷峰塔、拉萨布达拉宫、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南京玄武门、澳门大三巴牌坊等,它们或突出历史纪念,或突出宗教特色,或突出文化内涵,尽管表现形式多样,但都是城市的记忆,已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部分。
  最后,城市文化支撑城市发展。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同为决定城市发展的要素。城市文化代表着城市文明进程的最高水平,其发展则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化加速进程的今天,城市文化更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本,支撑和决定着城市发展的进程。
  一个锐意进取的城市不仅需要强劲的经济活力,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文化经营。城市文化对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宝鸡城市文化建设的契机与优势
  宝鸡曾先后经历了1937-1949年是因陇海铁路修建的“因路而兴”,1949-1979年因三线建设的“因工而兴”,1979-2000年因改革开放的“因势而兴”,现在正进入快速拓展期,特别是2009年6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关中—天水经济区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一规划将宝鸡列为规划区的次核心城市,提出支持宝鸡建成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这是有史以来国家对宝鸡发展的最高一次定位,这是宝鸡城市发展绝不可错失的重大机遇。而宝鸡本身具备的优势,又使这次机遇成为城市发展的绝好时机。
  首先,宝鸡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先天优势明显。宝鸡古称陈仓,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炎帝故里”、“佛骨圣地”、“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其优势还集中体现于:
  第一,区位优势:宝鸡位于陕、甘、川三省结合部,是省际区域的集散中心,是连接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是陇海铁路线上第三个大“十”字,是西安、兰州、程度三个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陇海线上三座枢纽城市之一。其区位优势无可置疑。
  第二,历史文化优势。宝鸡是中国周、秦王朝的发祥地;自汉代至今,在宝鸡发现的周、秦青铜器数以万计,是名副其实的“青铜器之乡”,这些使宝鸡无愧于历史名城这一定位。
  第三,旅游文化资源。宝鸡山奇、水秀、峰险、谷幽,以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金台观、龙门洞、周公庙、五丈原、东湖等古建筑尚存至今,被誉为中国最美小城的凤县、岐山亦景亦食的民俗旅游、凤翔一村一品的乡村建设也构成新一轮旅游区资源。
  城市文化建设须寄托于城市的综合实力。而宝鸡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机械制造业基地、军工基地。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曾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城市、国家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七项桂冠。这为宝鸡城市文化建设奠定的良好的经济基础。
  但即使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有难得的机遇,想要实现为世人知晓,具备独特的发展方式和城市魅力,宝鸡依然任重而道远。只要是宝鸡人,恐怕都很难忘记2006年宝鸡市斥资700万举办的《同一首歌》中的尴尬场面。歌手口中的“西安的宝鸡”,刺痛了宝鸡人的心。不想使这一幕重演,则必须重视城市文化的提升,重视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
  三、宝鸡城市文化建设应着重努力的方面
  宝鸡流传可以用十二个“不”的排比句来概括其城市特色:不东不西、不南不北(指地理位置)、不冷不热(指气候)、不高不低(指海拨和物价)、不大不小(指城市规模)、不多不少(指人口)。要摆脱这些非特色的特色,宝鸡必须深入发掘其城市文化中的闪光点,着重利用宝鸡既有的优势打好以下几张牌:
  第一,历史文化牌。宝鸡市政府已制定了“三步走”战略中,即2009年聚焦“周文化”,启动建设中国礼乐城,2010年引爆“石鼓文化”,启动建设中华石鼓城,2011年相聚千渭之会,力争到2012年争取建成国家级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2009年11月宝鸡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宝鸡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评审会和《周乐颂和平》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策划了以“中国礼乐城”为核心的系列活动;周颂、周风、周雅和周俗组成的“五大文化主题活动”;以及由周秦迎賓大道、渭河水上观景文化长廊、八音长廊街区、吉祥大道和公园路美食一条街组成的“五条特色街区”等,今后更应加强外向交流,打好城市文化建设的第一炮。
  第二,文化旅游牌。宝鸡荣获国家旅游城市等并未能使宝鸡旅游经济发展良好。景点分布、旅游资源开发、景区接待人数和效益上的“东热西凉”,始终困扰宝鸡旅游产业发展。究其原因,除过西安作为旅游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外,笔者认为治本还需要挖掘其特色,如首先主打“炎帝文化”品牌。宝鸡是人文始祖炎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根”之所在,海内外华人每年举办的“全球华人祭祖大会”,是良好契机;其次,宝鸡旅游资源缺少有效的整合和深度的挖掘,宝鸡政协会议提出的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成国家城市中心公园,增加了浅山区的旅游内涵,打造宝鸡秦岭国家森林公园,将景区内各村镇改造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区等建议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文化需与旅游联姻,旅游产品有灵魂、有故事,方能引人入胜,出奇致胜,
  第三,民俗文化牌。宝鸡民间艺术品类繁多,社火、泥塑、木版年画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还保留着剪纸、皮影等众多民间艺术。凤翔还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和“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鄉”。但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如凤翔泥塑虽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较高声誉,但由于没有和现代经济和文化生活相结合,产品市场占有率很低,发展步履维艰。因此打造属于自己的西府文化品牌,核心是要突出地方特色,以旅游业为依托,开发纪念产品,还可以进行外观专利保护,进行原产地申请,搞好资源整合,使传统工艺品走向市场,形成产业,成为打造城市名片的又一砝码。
  第四,为宝鸡量身定做一张城市名片,确定一个既能代表凸显宝鸡特色,又能囊括其特征,体现其发展理念的响当当的广告词,让其成为城市的特殊徵记,作用亦不可忽略。西安的“山水之城、华夏故都”,还有如“太湖明珠,中国无锡”、“七彩云南,梦幻丽江”、“世上湖山,天下常熟”、“日出黄山,绿染合肥”以及“顺德制造,中国骄傲”和“走遍天下,唯有栖霞”等等,都塑造了自己的城市形象和人文精神。如何不负宝鸡孕育了民俗之根、百家之脉、万法之宗、群经之首的《周易》,独创出了匡正君臣役使鬼神的周礼,酿出了《诗经》,催生了《封神演义》的历史,取个响当当的名号也是塑造宝鸡城市文化的重要问题。
  尊重历史,重视传承,结合实际,联系文化,城市方能有其个性。本着“崇德尚礼、和谐包容、闻鸡起舞、开放创新”的城市精神,借关天经济区发展的东风,宝鸡必将成为既具有综合功能又独具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的现代化文明大都市。
  
  参考文献:
  [1]巫志南.城市文化引领城市发展转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5).
  [2]李志斌.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经济工作导刊.2009(2).
  [3]覃佳然.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民营科技.2009(11).
  [4]张望.着力打造新品牌.宝鸡日报.2007年4月21日.
  [5]陕西新闻网.宝鸡以打造中国礼乐城为起点促文化旅游业发展.陕西社会科学网.2006年省社科联暨所属社团学术活动大事记.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09-06/23/content_2166394.htm.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通过目标设定帮助学生更加自主并有责任感,以此来获得成功。它提供了一个基本路线,通过以下策略,变消极为积极,设计行动计划,并使其可视化,使一个寻求成功
学校既是传播文明的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机构。2013年是地方教育改革承上启下关键的一年,也是改革的攻坚之年,涉及学前教育水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争创特
《商业图片处理与动画制作》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和企业真正实现“无缝对接”,专业教师进行了以真实的图像处理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应用
[摘要]良好的社会适应是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要适应社会就必须与人交往。本文分析了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扰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人际交往 困扰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85-01  中国医学心理学开拓者之一丁瓒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
小城镇建设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它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密切相关,发挥着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等功能。农民工市民化在小城镇建设中不可避免,如何保持小城镇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班主任工作是一件既琐碎又劳心的工作,只有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才能有效地治理好班级。本人带班已有五个年头了,是个年轻的班主任。要想学生尊敬你、理解你
[摘要]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是最近几年党中央与教育部面向扩招、面向现代化教育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教育战略建设的思路。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总结经验,职业学院的教师素质发展方向会更加明确和更加完善。  [关键词]职业学院 教师素质 重要性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89-02  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特别关心职业学
(1)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全国地层委员会是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的全国性地层工作的学术性协调组织.它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
[摘要]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培育受教育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劳动整体素质的要求,劳动力市场对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是本文主要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 实践教学 强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90-01  一、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