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业水平测试;德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8-0040-01
学业水平测试已成为当下中等职业学校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指出:“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到2015年,实现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统一测试”。德育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概莫能外,被纳入学业水平测试之列。
就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提高教学质量是时势所迫、众望所归,建立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德育课程教学质量该如何评价?能否一考了之,以分数确定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优劣、衡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
知识和技能可以用考试来量化考核,但道德、精神、情感等内化的因素也能量化吗?而且后者正是德育课程特殊的功能价值。其他学科或专业可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知识和技能衡量之,但德育课程正好相反,其重在学生道德的渗透、精神的洗礼、情感的熏陶、文明的感化、实践的体验、价值观的熔铸,知识和能力只是其载体而已。譬如甲、乙两位同学,通过德育课都掌握了科学消费观,如果学测考理论知识,两人也许不相上下。但在实际生活中,甲更多表现为理性消费,乙却经常敬献爱心,捐款帮助他人。毫无疑问,乙比甲所体现的德育功效更为显著,今后对社会的影响更大。对此,学业水平测试可以罔顾,但德育考核不能坐视。
质疑学业水平测试,叩问德育质量考核,以下五点值得深思。
第一,长期积累的过程性评价更具现实意义。德育考核重在平时过程积累,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才能还原其真实性和率性,教师才能捕捉丰富、生动的测评信息和资料,才能对症下药诠释德育的价值和效能。100分钟、100分值的学业水平测试又怎能真实、生动反映学生两年半德育教学的快乐和收获?
第二,定性比定量评价更有说服力。德育之德乃是道德、德行,只能通过学生的德行表现和观察实验来分析比较判断。故德育考核必须以定性为主,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立体“定位”。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指导、实训指导、学生家长、实习单位、社团组织等多方的意见,远胜于一纸试卷和抽象的分数。
第三,非智力因素比分数更具实用价值。学科知识体系主导之下的试卷考核多侧重于知识和技能,它看重的是分数,却失去了远比分数更具价值意义的非智力因素。相比一个抽象的数字,由知识结晶转化而成的技能和素养,以及在转化过程中伴生的情感的洗礼、快乐的生成、意志的磨炼等,是宝贵的财富,会伴随人的一生。
第四,施爱比考核更能凸显德育的绩效。德育是爱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播撒爱的光辉,传承人性力量,矢志追求平等、民主、文明和真善美,没有私心杂念,不具功利色彩。德育的功效正在于通过播撒爱的种子去传播更多的爱,通过改良人性实现社会的改良。
第五,德育评价重在启迪今后的人生。考核评价一般是画定句号的工作,它可以是一个数字,也可以是总结、评语或等第。学业水平测试也是如此。但是,德育工作却是例外,它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着眼点是向前看,重在启迪今后的人生。轻前而重后,轻评价而重指导,应该说是德育考核与学业测试最大的区别。
笔者非常赞同《意见》中的一段话:“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建立适应行业产业发展要求和学生持续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把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考核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健全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实现质量评价方式多元化”。德育评价当借鉴之。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8-0040-01
学业水平测试已成为当下中等职业学校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指出:“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到2015年,实现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统一测试”。德育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概莫能外,被纳入学业水平测试之列。
就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提高教学质量是时势所迫、众望所归,建立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德育课程教学质量该如何评价?能否一考了之,以分数确定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优劣、衡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
知识和技能可以用考试来量化考核,但道德、精神、情感等内化的因素也能量化吗?而且后者正是德育课程特殊的功能价值。其他学科或专业可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知识和技能衡量之,但德育课程正好相反,其重在学生道德的渗透、精神的洗礼、情感的熏陶、文明的感化、实践的体验、价值观的熔铸,知识和能力只是其载体而已。譬如甲、乙两位同学,通过德育课都掌握了科学消费观,如果学测考理论知识,两人也许不相上下。但在实际生活中,甲更多表现为理性消费,乙却经常敬献爱心,捐款帮助他人。毫无疑问,乙比甲所体现的德育功效更为显著,今后对社会的影响更大。对此,学业水平测试可以罔顾,但德育考核不能坐视。
质疑学业水平测试,叩问德育质量考核,以下五点值得深思。
第一,长期积累的过程性评价更具现实意义。德育考核重在平时过程积累,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才能还原其真实性和率性,教师才能捕捉丰富、生动的测评信息和资料,才能对症下药诠释德育的价值和效能。100分钟、100分值的学业水平测试又怎能真实、生动反映学生两年半德育教学的快乐和收获?
第二,定性比定量评价更有说服力。德育之德乃是道德、德行,只能通过学生的德行表现和观察实验来分析比较判断。故德育考核必须以定性为主,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立体“定位”。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指导、实训指导、学生家长、实习单位、社团组织等多方的意见,远胜于一纸试卷和抽象的分数。
第三,非智力因素比分数更具实用价值。学科知识体系主导之下的试卷考核多侧重于知识和技能,它看重的是分数,却失去了远比分数更具价值意义的非智力因素。相比一个抽象的数字,由知识结晶转化而成的技能和素养,以及在转化过程中伴生的情感的洗礼、快乐的生成、意志的磨炼等,是宝贵的财富,会伴随人的一生。
第四,施爱比考核更能凸显德育的绩效。德育是爱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播撒爱的光辉,传承人性力量,矢志追求平等、民主、文明和真善美,没有私心杂念,不具功利色彩。德育的功效正在于通过播撒爱的种子去传播更多的爱,通过改良人性实现社会的改良。
第五,德育评价重在启迪今后的人生。考核评价一般是画定句号的工作,它可以是一个数字,也可以是总结、评语或等第。学业水平测试也是如此。但是,德育工作却是例外,它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着眼点是向前看,重在启迪今后的人生。轻前而重后,轻评价而重指导,应该说是德育考核与学业测试最大的区别。
笔者非常赞同《意见》中的一段话:“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建立适应行业产业发展要求和学生持续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把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考核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健全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实现质量评价方式多元化”。德育评价当借鉴之。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