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也能一考了之吗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业水平测试;德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8-0040-01
  学业水平测试已成为当下中等职业学校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指出:“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到2015年,实现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统一测试”。德育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概莫能外,被纳入学业水平测试之列。
  就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提高教学质量是时势所迫、众望所归,建立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德育课程教学质量该如何评价?能否一考了之,以分数确定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优劣、衡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
  知识和技能可以用考试来量化考核,但道德、精神、情感等内化的因素也能量化吗?而且后者正是德育课程特殊的功能价值。其他学科或专业可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知识和技能衡量之,但德育课程正好相反,其重在学生道德的渗透、精神的洗礼、情感的熏陶、文明的感化、实践的体验、价值观的熔铸,知识和能力只是其载体而已。譬如甲、乙两位同学,通过德育课都掌握了科学消费观,如果学测考理论知识,两人也许不相上下。但在实际生活中,甲更多表现为理性消费,乙却经常敬献爱心,捐款帮助他人。毫无疑问,乙比甲所体现的德育功效更为显著,今后对社会的影响更大。对此,学业水平测试可以罔顾,但德育考核不能坐视。
  质疑学业水平测试,叩问德育质量考核,以下五点值得深思。
  第一,长期积累的过程性评价更具现实意义。德育考核重在平时过程积累,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才能还原其真实性和率性,教师才能捕捉丰富、生动的测评信息和资料,才能对症下药诠释德育的价值和效能。100分钟、100分值的学业水平测试又怎能真实、生动反映学生两年半德育教学的快乐和收获?
  第二,定性比定量评价更有说服力。德育之德乃是道德、德行,只能通过学生的德行表现和观察实验来分析比较判断。故德育考核必须以定性为主,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立体“定位”。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指导、实训指导、学生家长、实习单位、社团组织等多方的意见,远胜于一纸试卷和抽象的分数。
  第三,非智力因素比分数更具实用价值。学科知识体系主导之下的试卷考核多侧重于知识和技能,它看重的是分数,却失去了远比分数更具价值意义的非智力因素。相比一个抽象的数字,由知识结晶转化而成的技能和素养,以及在转化过程中伴生的情感的洗礼、快乐的生成、意志的磨炼等,是宝贵的财富,会伴随人的一生。
  第四,施爱比考核更能凸显德育的绩效。德育是爱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播撒爱的光辉,传承人性力量,矢志追求平等、民主、文明和真善美,没有私心杂念,不具功利色彩。德育的功效正在于通过播撒爱的种子去传播更多的爱,通过改良人性实现社会的改良。
  第五,德育评价重在启迪今后的人生。考核评价一般是画定句号的工作,它可以是一个数字,也可以是总结、评语或等第。学业水平测试也是如此。但是,德育工作却是例外,它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着眼点是向前看,重在启迪今后的人生。轻前而重后,轻评价而重指导,应该说是德育考核与学业测试最大的区别。
  笔者非常赞同《意见》中的一段话:“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建立适应行业产业发展要求和学生持续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把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考核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健全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实现质量评价方式多元化”。德育评价当借鉴之。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中的基本学科,也是学生观察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当前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不少的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出试验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小学科学教育中试验的应用价值。  1.小学科学教育试验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措施。小学科学教育中试验的应用价值主要集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学习难度以及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1.1激发学习情绪,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
一、绪论  目前虽然教育者对幼儿体育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增强,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幼儿体育活动渐渐忽略锻炼体格这一重要目的。幼儿的身体变得娇嫩、虚弱,身体健康程度和对疾病抵抗能力下降。因此,对小班幼儿体育活动中问题的研究以及解决的对策至关重要。  二、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1.教育观念的落后  小班幼儿大多年龄小、身体弱。特别在秋冬高发病时期,由于担心天气冷会致幼儿咳嗽、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76-01  这个案例其实是一个涉及课程发展取向和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问题。能够体现校本教育文化特色的课程和教学,无论是推广,还是借鉴,都首先要从校本实际出发,坚守高职教育使命,瞄准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思想,创新方法,以课程建设促教学发展,以教学质量提人才素质。  其一,课程目标科学定位。高职教育
钟启泉先生把综合实践活动诠释为:“一言以蔽之,就是超越了传统的课程教学制度—学科、课堂、评分的束缚,使学生置于活生生的现实的(乃至虚拟的)学习环境之中,综合地习得现实社会及未来世界所需要的种种知识、能力、态度的一种课程编制(生成)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只有庞大的指导纲要,老师们为没有可学内容而感到胆战心惊。面对各级各部门开发的纷繁教材,老师们又为学习内容太多而感到手足无措。  一、把自己放进
在以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科学课堂中,每天都发生着一些“两难问题”:如何处理好感性动手与理性思考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教材实验与实验变通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知识达成与概念建立的关系?等等。只有从实际出发,恰当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够使得科学探究和科学课堂和谐、高效。  一、处理好感性动手与理性思考的关系  由于小学生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探究还不理解,导致日常教学实验时,学生对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2-0020-02  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2014年12月1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河北唐山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上表示,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品德教育只有深深地植根于儿童生活的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