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ellit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yofiber cross-section area increase afte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腺病毒肺炎引起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6月在厦门市儿童医院确诊的9例腺病毒肺炎并P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儿中男3例,女6例,2岁以下6例,均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热程6~15 d;降钙素原(PCT)升高7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升高6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8例;9例均伴肺实变不张,其中左下肺实变不张4例,右肺下叶2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主要的靶器官为肺部,导致肺部渗出、实变,并可累及心血管、凝血等多个系统。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因呼吸驱动过度增强加重肺部损伤,甚至出现气胸;部分患者因血栓形成导致肺栓塞;这些并发症均会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进一步加重肺及其他器官功能的损害。重症超声以目标为导向,通过对心、肺及其他器官的流程化评估,快速筛查低氧血症原因。此外,COVID-19患者出现"沉默型低氧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特点是病毒侵袭后,肺部损害持续加重,引发呼吸衰竭,并发或继发循环改变与多器官功能障碍。重症超声因其动态、实时、无创、可重复等优点,可广泛用于重症患者的病因诊断、病情评估并指导治疗。现以在湖北省武汉市来自全国参与COVID-19救治的重症专家建议为基础,总结出基于重症超声的重症COVID-19救治的指导建议,皆在为救治COVID-19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目的初步研究超声评价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2017年3—12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有创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40例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连续5 d应用超声测量患者左、右两侧前、中、后部膈肌位移和膈肌厚度。结果(1)与第1天患者右侧[前部:(11.05±3.04)mm;中部:(12.08±2.71)mm;后部:(11.51±3.33)mm]和左侧[前部:(13.6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