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疙疹应用强的松治疗的临床观察报告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e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观察了40例带状疙疹应用强的松治疗,结果表明强的松具有显著的止痛作用.并可缩短病程.对防止疙疹后神经痛也有一定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尚未发现有疙疹的播散和恶化,或其他不良反应.作者等认为,在无其他严重疾病和禁忌症的情况下,对重症带状疤疹谨慎应用短疗程的强的松.仍是一相对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52例90岁以上老年人的皮肤状况调查的结果.其中女性,(41例)明显多于男性(11例).所见老年性皮肤持征及其发生率如下:白发、老年性雀斑瘩与斑均为100多,老年性秃发65.38%,老年疣51.92%,老年性白点病42.30%,老年性血管瘤34.61%,以及项部菱形皮肤19:23%和老年年性紫癫11.54%等.常见皮肤病中.老年人的皮肤癣菌病15.38%,未见皮肤恶性肿瘤.
期刊
我科自1973年7月、1980年12月共治300余例,现将记录完整和随访之210例患者疗效观察分析报告如下.
期刊
小汗腺汗孔瘤(Eccrine poroma),又称汗孔棘皮瘤(或单纯性汗腺棘皮瘤).本人从1965年起见到6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全身性脓疱型银屑病是银屑病的严重类型.现将我们治愈的2例总结报道如下.
期刊
本文报道1972-1981年间职业性黑变病72例.工广调查的患病率为2.04%.对其发病的行业、工种、引发物质、性别、年龄、工龄、临床表现简要统计分析.本文对血清铜与色素形成的关系,汽油等碳氢化合物与发病的关系,职业性黑病的防治等略加探讨.根据临床表现将本组病例分为4个类型.本组病例,治愈串为57%,好转率为22.2%,病人在治疗上完全相同,调离与不调离原工种的治愈率明显不同.(见表2)治愈后复工
期刊
炎痛喜康片(Tab-ellae piroxicami)引起药疹,国内未见报道,现遇3例报告如下.
期刊
本病以婴儿肢端再发性、分批出现、直径1~2mm、剧烈搔痒之水疤、脓疤为特征.1976年Kahn氏首先描J述,1979年Jarratt等收集10例,并命名为“婴儿肢端脓疤病”(Infantile Acropustulosis,简称IA).国内报告不多,现笔者报告两家5例于下.
期刊
患者男,62岁,一月前双眼睑微肿,伴紫红色斑.3-4日后,面额须颊及上胸亦出现类似皮疹,未行治疗.随后四肢乏力酸痛,伴以微肿及紫红色斑,近一周来皮疹增多,四肢乏力疼痛至卧床不能自起,于1982年2月11日入我科.
期刊
低分子右旋糖醉静脉点滴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远比右旋糖醉少,故近几年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现报道一例由低分子右旋糖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以引起注意.
本文报告贵州遵义、铜仁两地区1140例真菌病病原菌分离培养的结果.其中阳性数841例、阳性率73.77%.共获得20个菌种,847株.说明本地区头癣的病原菌以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为主,铁锈色小抱子菌次之.铜仁地区的黑癣病原菌主要为断发癣菌,平滑皮肤及甲的真菌病以红色癣菌最为常见.占该类疾病礴染率的86,11%.并从真菌性角膜炎中分离出粉绿木霉菌.还初次报告了本地区所见的申克氏孢子丝菌.